2020 年,Covid-19 疫情重創全球電影產業,不僅拍片製作計畫深受影響,發行與戲院業更是近乎停擺,作品不是檔期一延再延,就是轉至串流平台線上發行。
如今的好萊塢霸主迪士尼,才在 2019 年以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 4》、《驚奇隊長》等,斬獲全球超過 100 億美金的票房,成為影史上年度票房紀錄保持者,卻也在去年疫情影響下受到重創,手上「金雞母」漫威的新作皆延檔發行,更積極在串流平台 Disney+ 延續 IP 發展《汪達與幻視》、《洛基》等影集,維持漫威宇宙的「營運」。
隨今(2021)年疫情復甦,《黑寡婦》、《尚氣與十環傳奇》等漫威新作也陸續回歸大銀幕。然而,近期《永恆族》雖有安潔莉納裘莉等卡司與奧斯卡名導趙婷加持,上映首週末票房仍不如預期,北美僅獲得 7,100 萬、全球則是 1.71 億美金,遠不及首集評價不佳的《猛毒 2》、全亞裔面孔的《尚氣》。
據此,《洛杉磯時報》等外媒皆拋出疑問: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漫威疲勞」(Marvel Fatigue)?《永恆族》的頹勢是否代表觀眾真的受夠了「超級英雄電影」?若漫威走下坡,下一個票房救世主又在何方?
疫情後加速推廣串流服務:影劇包夾,粉絲追到累?
Covid-19 疫情對迪士尼的影響,不僅在於電影無法循戲院發行,過往約佔該公司年收入 3 至 4 成的主題樂園,去年礙於「社交距離」營運亦不穩定,加州園區甚至關閉至今年 6 月才重新開放。
同時,早於 2017 年迪士尼也積極欲發展其串流服務 Disney+,在 2019 年始於多個英語區國家正式上線,隔年正巧遇上疫情,讓多部原訂院線發行的大作《花木蘭》、《靈魂急轉彎》,得以在北美戲院營運不穩定狀態下,獲得「救命繩索」直接在串流亮相。
Disney+ 也乘勝追擊,執行長 Bob Chapek 在去年 10 月宣布集團改組,Disney+ 此等 DTC(direct-to-consumer)的產品,將作為迪士尼未來主攻的方向,象徵其作品將逐步擺脫傳統院線/電視台的發行模式。同時,迪士尼也在今年宣佈,Disney+ 在全球突破一億人訂閱用戶,成為串流領首 Netflix 目前的最大勁敵。
然而,Disney+ 目前推出的原創內容,顯然是為了趕上 Netflix 和其他串流服務的片庫,大張旗鼓發展漫威、星戰的 IP「衍生劇」。以漫威系列為例,光是今年便有《汪達與幻視》、《獵鷹與酷寒戰士》、《洛基》、《假如⋯?》,以及預訂月底推出的《鷹眼》5 部影集上架,再加上院線發行的《黑寡婦》、《尚氣》、《永恆族》,遠遠超過以往每年最多推出 3 至 4 部漫威作品的數量,漫威粉絲追戲追到「疲勞」,似乎也是可預期的現象。
因此,不僅漫威新作《永恆族》的院線票房不如預期,Disney+ 在今年第三季的訂閱戶也僅成長 210 萬人,至今總人數為 1.81 億,令外界擔憂恐難以達到先前訂立的目標──2024 年擴張到 2.3 至 6 億的用戶。
《觀察者》評論家 Brandon Katz 也質疑,漫威與星戰題材能吸引到的訂閱戶,恐已達到飽和點:「Disney+ 需要的是另一個《漢米爾頓》──那些引人注目、能吸引新粉絲加入的內容。」
「串流大戰開打」影劇百家爭鳴,漫威優勢將失靈?
疫情更讓串流服務的需求量大增,除了 Disney+ 之外,華納、環球、派拉蒙等傳統影業也在近年推出自家串流平台,因此根據 Digital TV Research 的數據,今年全球 SOVD(隨選視訊)訂閱帳號將突破 10 億大關(2020 年疫情爆發期間,就一口氣增加了 2 億個帳號),更預計於 5 年後的 2026 年將達到 14.95 億,訂閱戶人數也將達到 7 億人,意即屆時每人平均會擁有 2.14 個串流服務。
串流服務不僅讓觀眾可在疫情期間不外出增加染疫風險,在家就能觀賞到各式影劇作品;各平台的「串流大戰」也開發、引進五花八門的作品,簡直令人目不暇給。過往主打大銀幕觀影享受的漫威院線「爽片」,或者如今仍依循 IP 公式的漫威影集,在「隨選選項」增多的串流時代,與全球串流上百花齊放的影音作品競爭下,也相較過去失掉部分光環,「漫威優勢」或許已不如以往。
若舉迪士尼目前最大的串流競爭對手 Netflix 為例,近年並非採強勢 IP 方式經營內容,而是以「去美國中心化」策略開發在地節目,因而締造出西班牙《紙房子》、德國《闇》、法國《亞森羅蘋》、日本《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等熱門影集,今年又更以韓劇《魷魚遊戲》,在全球引爆觀影風潮。
《Forbes》的評論者 Paul Tassi 更在報導中寫道:「如今你難以在專注發展英語作品的競爭對手,如:HBO Max、Disney+、Hulu 或 Amazon Prime Video 等,看到接近 Netflix 相同水平的投入。」驗證並非英語系、IP 式經營的作品,才是成功的唯一公式,在地化內容更能吸引全球各地的觀眾。
漫威該破除「公式」嗎?To Be or Not To Be?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作為漫威宇宙系列第三階段的坐收之作,劇情聚焦於「復仇者聯盟」6 位元老的抉擇與揮別,打動眾多舊雨新知,全球創下 27 億美元票房,一度登上影史票房寶座(由於《阿凡達》於中國重映,數字又再度超越了《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
根據統計,共有 9 部漫威宇宙系列作品(包含索尼的《蜘蛛人:離家日》),在全球突破 10 億美元票房,毫無疑問是電影業界的「金雞母」IP。
然而,隨漫威宇宙自 2008 年的《鋼鐵人》起,已經邁向第二個 10 年,觀眾熟悉的元老角色美國隊長、鋼鐵人也都退場。漫威宇宙第四階段的新作,又將聚焦於過往二線或全新人物,儼然須在既有「公式化」的經營下,加入新元素以吸引觀眾持續關注。
因而,打頭陣的影集《汪達與幻視》,即以情境喜劇方式包裝,令「緋紅女巫」汪達、幻視每集「深陷」不同年代的電視劇,試圖釐清自身處境,敘事手法別出心裁,獲得評論界與觀眾的好評,甚至轟動至播出平台 Disney+ 數度當機的程度。雖然最終集回歸傳統「正邪動作場面對決」,並未延續風格直面深掘汪達喪失愛人之痛,因而被視為此次突破的「極限」,但仍被讚許是破除公式的嘗試,《IGN》劇評 Matt Purslow 亦寫道:「劇中每個部分,都感覺像是一次真正的新冒險。」
然而,突破更大的電影新作《永恆族》,改編自知名度較低的漫畫原作,漫威網羅安潔莉娜裘莉、馬東石、庫梅爾南賈尼、理察麥登、陳靜等影星聯合演出,更請來甫在今年以《游牧人生》奪下奧斯卡 3 項大獎的華裔導演趙婷執導。
電影採相對抒情敘事,帶出「永恆族」8 位主角歷經 7,000 年守護地球的故事,延續趙婷採自然光攝影、實景拍攝風格,成就這部「非典型漫威之作」,卻迎來影評兩極評價,爛番茄新鮮度更是僅有 47%,創下漫威新低。
同時,漫威影業更企圖將原先全白人角色的漫畫,加入非裔、亞裔演員演出,將多位角色調整成女性,更成就漫威首位聽障及南亞裔的超級英雄,並首度呈現同志超英角色的接吻畫面,藉以表現符合當今世界的人口組成,以及多元包容的潮流。正如導演趙婷所述:「我認為漫威影業非常希望能做出改變,超級英雄電影也正在改變,至少我們站在改變的轉捩點上。」
影評界的正面評價,認可漫威在敘事與技術上的嘗試,並讚許趙婷對角色的掌握度,《Screenrant》即評論道:「《永恆族》是場驚心動魄的超級英雄史詩之旅,在趙婷執導下,讓角色迷人的情感之心栩栩如生。」惡評則針對過冗長鋪陳、新角色過多,對白流於說教而批評,如《泰晤士報》影評言:「《永恆族》在選角的政治正確上前進兩大步,卻在戲劇的獨創性後退三大步。」
「政治正確」的選角與情節,也導致《永恆族》「未演先遭惡評」,漫畫鐵粉與保守勢力儼然不接受漫威的改編,上映前即在各大網站刷下負評。《The Direct》更指出在電影公映前,IMDb 即有 450 則一星評價,其中一則已遭刪除的評論寫道:「如果政治覺醒與平庸的作品就能獲得金獎,那《永恆族》鐵定能奪獎。」更可體現出漫威欲破除公式化,是長路漫漫且困難重重。
《永恆族》並非「漫威疲勞」的指標?
種種理性與非理性的電影評論,多少影響《永恆族》的票房表現。《永恆族》迄今雖連續兩週獲得全球、北美票房冠軍,但上映首週末在北美票房僅有 7,100 萬美金,低於業界預估的 7,500-8,000 萬左右的表現。不過上映至第二週坐收 1.18 億,仍成為北美在疫情後的 2021 年第 8 部破億電影,全球亦累積 2.814 億成績,雖遠不及漫威輝煌時期的票房,但在後疫情時代也絕對稱得上賣座。
《永恆族》在北美第二週票房下滑 61%,介於《尚氣》的 52% 與《黑寡婦》的 67% 之間(不過《黑寡婦》有同步上架串流,而《永恆族》、《尚氣》則是僅限院線)。同時,相對於《猛毒 2》於第二週下滑 64%,《永恆族》儼然作為一部「非續集」、有著全新角色的英雄電影,表現還不至於太遜色。
分析師 Jeff Bock 也提及,《永恆族》票房面臨的挑戰在於,除卻安潔莉納裘莉之外,並無北美觀眾熟悉的大牌明星:「這並不代表漫威影響力下滑,而是他們遇見一群陌生、無人知曉的超級英雄。」首席票房分析師 Shawn Robbins 也表示,《永恆族》、《尚氣》本非觀眾熟悉的漫威電影:「等明年人們看到《奇異博士 2》、《雷神索爾 4》及《黑豹 2》,這些才是關鍵的重量級作品。」
許多評論家也指出,年底萬眾矚目的《蜘蛛人:無家日》,才是檢視「漫威疲勞」是否存在的指標。其系列向來廣受歡迎,本集預告已揭示故事將展開「多元宇宙」,亦有謠言指出前兩代主演陶比麥奎爾、安德魯加菲爾德,將與湯姆霍蘭德在片中「三代合體」,早已在社群瘋傳,成為電影的「另類宣傳」,目前也仍被業界看好能於上映首週,在北美拿下破億美金票房。
然而,若《永恆族》的票房相較不亮眼,並非源於「漫威疲勞」,而是出於觀眾對新角色陌生、趙婷執導風格的不適應,或者「政治正確」選角導致的惡評抹黑──是否也凸顯觀眾對「傳統漫威式英雄電影」已過於依賴,終導致他們並不買帳突破公式的新作品?
同時,《永恆族》未能獲得評論或票房上的成功,未來迪士尼或許會走回安全「老路」,推出觀眾熟悉角色所主演的公式電影,然而延續「懷舊與保守」的 IP 經營方針,恐也會讓漫威宇宙系列陷入死水。時至今日,串流時代打開觀眾眼界,各式娛樂、遊戲產業也吸引大眾目光,再加上疫情不穩定之因素,仍可能為影視業帶來變化,「漫威疲勞」今日不至,遲早也會襲來。
當然,就漫威目前規劃,看似仍有望革新,例如:《奇異博士 2》將由首代《蜘蛛人》導演山姆雷米執導,謠傳將帶有導演早期《屍變》的恐怖風貌,參與本片的「緋紅女巫」伊莉莎白歐森更形容為「最恐怖的漫威電影」;《雷神索爾 4》也找回鬼才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參與,預計亦會延續前集顛覆傳統的喜劇風格。
漫威宇宙的未來,正掌握在這些角色手上,製作團隊注入的活水足夠與否,以及觀眾是否買單,也成為「超級英雄電影」在商業市場上存亡的關鍵。
執行編輯:劉芳瑜
核稿編輯:孫雅為
【延伸閱讀】
●好萊塢又道歉?除了漫威,還有這些名目各異的「辱華」電影案例
●平行宇宙的「創世神」們:史上最大規模故事行銷,是「虛擬」的動漫,還是「現實」的政治與宗教?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