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閻紀宇看世界》歐盟祭出「斷油」制裁狠招,擋得住俄羅斯戰爭機器嗎?

風傳媒

更新於 2022年06月01日03:30 • 發布於 2022年06月01日00:10 • 閻紀宇
2022年5月31日,歐盟領導人討論制裁俄羅斯事宜(AP)
2022年5月31日,歐盟領導人討論制裁俄羅斯事宜(AP)

今年4月,俄羅斯侵略大軍在烏克蘭小鎮布查屠殺平民的罪行曝光,國際輿論激憤。5月4日,歐盟宣布將加速與俄羅斯能源「脫鉤」,當務之急是今年底之前終結俄羅斯石油進口(天然氣另當別論)。經過將近4周的協商,歐盟27國領導人終於在30日敲定協議:今年底之前禁絕90%的俄羅斯石油進口。

這是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歐盟對侵略者祭出的第6輪制裁,也是最嚴厲的一輪。除了逐步「斷油」,歐盟還決定將俄羅斯規模最大的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逐出「環球銀行間金融通訊系統(SWIFT)」,將俄羅斯3大國營媒體逐出歐盟市場,制裁涉嫌烏克蘭罪行的俄羅斯軍政人士。

歐盟每天進口180萬桶俄羅斯石油,每個月送上230億美元

最重要的制裁項目當然還是石油。目前歐盟各國每天從俄羅斯進口約180萬桶石油,市佔率約30%(2020年曾高達35%),每個月為俄羅斯送上230億美元(新台幣6740億元)「賣油錢」。如果歐盟最新制裁說到做到,這一幕「一面譴責與對抗俄羅斯戰爭罪行、一面為俄羅斯戰爭機器送上銀彈」的荒謬劇應該會稍稍不那麼荒謬一點(要斷絕市佔率40%的俄羅斯天然氣暫且甭提)。

對於化石能源只有煤炭值得一提的歐洲,「斷油」談何容易。歐盟30日的協議將俄羅斯石油進口分兩部分處理:海運(油輪)與輸油管。海運石油可望在今年底之前畫下句點;經由「友誼(Druzhba)輸油管運送的俄羅斯石油則分南北兩線,北線的德國與波蘭將停止進口,但南線的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國則繼續進口。

海運約佔俄羅斯石油進口3分之2,據歐盟領導人估算,加上德國與波蘭停止進口的份額,制裁可達到90%的成效,對俄羅斯經濟造成顯著的衝擊。歐盟也強調,新一輪制裁顯示歐盟能夠團結禦侮,而且願意為懲罰侵略者承受經濟痛苦。

幾個中歐內陸國家的「無期限暫時豁免」一方面情有可原(沒有海港),一方面也是匈牙利總理奧爾班(Viktor Orbán)的傑作。奧爾班是歐洲政界與俄羅斯獨裁者普京(Vladimir Putin)最「麻吉」的領導人,至今拒絕軍援烏克蘭,對歐盟多項制裁措施陽奉陰違。歐盟重大決策都是共識決,亦即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一票否決」。奧爾班在制裁俄羅斯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既突顯這種決策機制的流弊,也提醒世人:歐洲對烏克蘭的支持並非鐵板一塊。

俄羅斯經濟將受衝擊,但頓巴斯戰役正如火如荼

石油與天然氣是俄羅斯經濟命脈,歐盟制裁頗有「打蛇七寸」之勢。但莫斯科當局30日也放話:我們會另找買家。歐洲不買的油,俄羅斯打折扣(目前約75折)之後賣給其他國家,鐵桿盟友中國不消說,印度近來就搶著撿便宜,每天進口約70萬桶。戰前俄羅斯日產1100萬桶,目前1020萬桶,就算加上歐盟制裁的損失,也還不致於「動搖國本」。而且俄烏戰爭引發的油價漲勢,也讓俄羅斯能夠「以價補量」,維持目前每天至少10億美元(新台幣290億元)的能源出口進帳。歐盟新一輪制裁出爐之後,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再度突破每桶120美元。

俄羅斯甚至將能源出口「武器化」,主動對波蘭、保加利亞、芬蘭、荷蘭、丹麥斷絕天然氣出口。這也提醒了歐洲人:制裁是一把雙面刃,導致歐洲市場能源價格高漲,通貨膨脹持續惡化(已達8.1%),消費者首當其衝。

目前俄軍正猛攻烏克蘭東部頓巴斯(Donbas)地區,頗有希望在近日內攻佔整個盧甘斯克州(Luhansk),甚至進而拿下整個頓內次克州(Donetsk),鞏固連結克里米亞(Crimea)半島的陸地走廊,迫使烏克蘭政府接受領土割裂的事實,在談判桌上做出重大讓步;儘管對其領導人而言,對領土主權的讓步形同「政治自殺」。在這樣的態勢之下,區區經濟制裁實在不可能擋下俄羅斯的戰爭機器。

烏克蘭需要火力更強、射程更遠的武器系統

要擋下俄羅斯的戰爭機器還是得在戰場上硬碰硬。開戰以來,以美國、北約(NATO)為首的盟邦體系對烏克蘭進行二戰之後最大規模的「軍援單一國家」行動,而烏軍的表現也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但是對於如火如荼的頓巴斯戰役,烏克蘭需要火力更強、射程更遠的武器系統,尤其是殺傷力驚人的「多管火箭系統(MLRS)」或其機動版「海馬斯(HIMARS)」。美國與北約則心懷顧忌,擔心烏克蘭會將戰事延燒到俄羅斯本土,促使俄羅斯將戰事升高到與北約正面衝突,一發不可收拾。

美國總統拜登30日表示:「我們不會將能夠攻擊俄羅斯本土的火箭系統送交烏克蘭。」烏軍最期待的美製M270多管火箭系統(射程300公里)看來是泡湯了,但射程較近的MLRS可能還有希望。烏軍也非常需要火力夠猛的主力戰車,目前主要是由中、東歐北約成員國(如捷克、波蘭)支援烏軍可以熟練操作的俄製T系列戰車,再由德國補上前者的戰力空隙;重點則是戰事不等人,各方動作要快。

因此頓巴斯戰役的發展很可能是決定俄烏戰爭結局的關鍵。如果烏軍能擋下俄軍的攻勢,甚至發動反攻,那麼俄羅斯或許會考慮主動停火,放低談判的身段。但如果俄軍攻佔整個頓巴斯,烏克蘭恐怕會被迫在領土主權上讓步,最好的盤算將是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建議的「回復到戰前狀態(status quo ante)」,亦即2月24日俄羅斯開戰之前的狀態,亦即永遠失去克里米亞以及頓巴斯部分領土。(推薦閱讀:閻紀宇專欄:一位晚節不保、身敗名裂的德國前總理

不過就算是後一結局,俄羅斯也無法誇稱「勝利」。只要普京政權不垮,歐美的經濟與外交制裁就會持續,俄羅斯將徹底與先進國家脫鉤,淪為一個必須倚賴中國存活的「化外之國(pariah state)」,短期內或許勉強硬撐,長期而言難逃崩潰命運——失去歐美技術支援的能源業也不能倖免。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