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社論〉生技醫療不只是產業 更能造福人群

中華日報

更新於 2021年12月22日22:37 • 發布於 2021年12月22日22:37
推進生醫產業發展仍有賴產官學研攜手突破。(取自總統府網站)
推進生醫產業發展仍有賴產官學研攜手突破。(取自總統府網站)

由《中華日報》與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台北市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聯合主辦的「南瀛生醫經貿論壇」今天在台北舉行。近年來政府相繼推出鼓勵政策,台灣生技產業蓬勃發展,甚至被寄望為台灣創造下一個「護國神山」。生技醫療的未來固然商機滿滿,但回歸醫療事業的本質,仍應以增進國民健康為目的;因此,生技醫療的精進不僅可以提升一個產業的發展,而且可以更積極地造福人群。

台灣生醫產業的濫觴可溯至一九八0年代,當時總統府資政李國鼎指出「遺傳工程可能被選為我國下一階段發展的策略工業」,這為生醫產業的發展埋下種子。政府於一九八二年頒布《科學技術發展方案》,將生科列為八大重點科技項目之一,一九九八年再進一步將生物技術列入十大新興產業;之後政府又相繼制定鼓勵性法規、計畫、方案,為生技產業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

有了賴以成長的政策土壤,加上產業界的努力耕耘,二0一二年台灣生技產業(應用生技、製藥、醫療材料、健康福祉四類)營業額為三千五九百十億元,去年已達六千零一十一億元,年複合成長率為百分之五點八九。行政院也已於二0一七年為生醫產業提出「完善生態體系、整合創新聚落、連結國際市場資源、推動特色重點產業」行動方案,期待生醫產業持續茁壯。

雖然台灣生醫產業已創出一番局面,但相較於全球大約二點五兆美元的生技產業市場,台灣還占不到百分之一。不過台灣也無須氣餒,因為在5G通訊和人工智慧(AI)的環境當中,台灣大可依靠全球領先的資通訊(ICT)和醫療技術,讓台灣的生醫產業在全球市場中迎頭趕上,開闢出屬於台灣的一片天。當然,這背後也須克服育才留才、技術創新、法規革新以及廠區設置等等問題,有賴產官學研攜手突破。

另一方面,生醫產業仍然必須回歸醫療事業的初衷,而《醫療法》開宗明義就指出,這部法律是基於「促進醫療事業健全發展,合理分布醫療資源,提高醫療品質,保障病人權益,增進國民健康」所制定。因此,生醫產業亦應念茲在茲,進而提升台灣民眾、乃至於全球人類福祉,如此也符合聯合國所重視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和ESG(環境、社會、治理)精神。

以合理分布醫療資源而言,儘管台灣健保獨步全球,但醫師仍集中於西部地區,近百分之八十八的原住民、離島與高偏遠地區醫師人數沒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儘管要達到完全分配平等,是條漫漫長路,但透過AI和5G、甚至元宇宙(metaverse)的環境與技術,與生醫跨領域合作,遠距診療與照護、健康諮詢即可大幅改善偏鄉醫療條件。

再如,台灣全民健保實施至今已有二十六個年頭,累積了數量相當龐大的資料庫和癌症等病例,如果能整合相關資源,透過大數據分析,不但有機會成為研發新藥的重要基礎,甚至有機會為預防醫學、精準醫療提供更大的助力。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所訂定的人類發展指標(HDI)當中,健康是一個主要的組成項目,尤其在高齡、超高齡社會中,健康、尊嚴的銀髮生活,更是許多人的想望。期待台灣將來不僅有枝葉繁茂的生醫產業聚落,同時也可以透過生醫產業讓台灣處處都是健康聚落。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