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的時候,你有想過牠們會不會感到痛嗎?最新研究指出,螃蟹可能真的會「痛得受不了」。瑞典哥德堡大學、阿爾加維大學和瑞典農業科學大學的科學家們近日在《生物學》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證明了岸蟹(Carcinus maenas)擁有感知疼痛的能力。這項發現不僅讓我們對甲殼類動物的神經系統有了新認識,也迫使人類重新思考如何更人道地處理海鮮。
什麼是痛感受器?
痛感受器(nociceptors)是專門感知「受傷刺激」的神經元。當身體受傷或接觸到有害物質時,這些感受器會向大腦發送信號,提醒生物體「快跑!有危險!」過去對甲殼類動物(如龍蝦、螃蟹、蝦)是否能感知疼痛的討論,一直缺乏直接證據,但這次科學家們用實驗驗證了岸蟹的痛感神經網絡。
實驗怎麼做的?
研究人員從岸蟹的腦部和環食道神經節中進行電生理記錄,測試牠們對兩種刺激的反應:
機械刺激:模擬外部壓力(就像用鉗子輕壓一樣)。
化學刺激:將類似醋酸的化學物質塗抹在軟組織上(想像一下你被醋潑到傷口的感覺)。
結果發現,當刺激作用於螃蟹的32個不同部位時,牠們的大腦活動顯著增加,顯示痛感信號被傳送到中樞神經系統。不僅如此,某些部位還對多種刺激特別敏感。
物理及化學刺激皆能對其產生痛覺
這個發現意味著螃蟹可能具備類似我們的「痛覺處理系統」。研究人員指出,其他甲殼類動物(如龍蝦、蝦、淡水螯蝦)應該也有相似的神經構造。
海鮮控的道德挑戰
過去,人類處理海鮮的方式往往直接且粗暴,比如活煮或直接切割,但這樣可能會帶來極大的痛苦。研究領導人 Dr. Lynne Sneddon 說:「如果我們繼續吃這些生物,就應該找到更人道的方式處理牠們。」
研究人員呼籲進一步研究,開發減少痛苦的捕撈和宰殺方法。同時,我們可能也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飲食選擇——畢竟,誰願意當讓別人受苦的「痛覺加害者」呢?
所以,下次吃螃蟹時,不妨想一想:我們該如何讓這些「痛覺動物」少一點痛苦?
這項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生物學》。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Luis Miguel Bugallo Sánchez / CC BY-SA 3.0.
參考論文:
Putative Nociceptive Responses in a Decapod Crustacean: The Shore Crab (Carcinus maenas)Biology
延伸閱讀:
1、最新研究顯示,母海獺比公海獺更常使用工具,以擊破堅硬貝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