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作為多年來最為棘手的疾病之一,向來讓醫護、研究人員無不「如臨大敵」,科學家也不斷在嘗試搜尋突破口,希望能找到對抗癌細胞的方法;如今荷蘭癌症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和Schlafen 11(SLFN11)基因以及核醣體停滯有關的「細胞死亡途徑」與過往認知出現差異,普遍被視為能為癌症患者的治療帶來了重大影響,引起各界高度關注。
綜合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相關文獻,照過往研究經驗得知,p53會負責修復「癌症治療期間」受損的細胞,但如果損傷過於嚴重,p53則會啟動「細胞自殺程序」,防止細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形成癌症;如今科學家也在發現p53的功能「不再起作用」的同時,發現其背後的原因,被視為一大進展。
此研究的主要負責人、布魯梅爾坎普(Thijn Brummelkamp)博士帶領團隊,利用單倍體細胞技術進行體外實驗,發現「SLFN11基因的失活與細胞對化療藥物的耐受性有關」,不僅會在受損時「完全繞過p53」關閉細胞的核醣體、導致細胞在壓力下死亡,而這樣的研究發現也在「不同來源的癌細胞」中得到證實,顯示SLFN11可以作為化療反應性最強的生物標誌物之一。
據了解,SLFN11基因活躍的細胞的「迅速死亡」受到化療藥物攻擊影響最為明顯,該基因失活的細胞則能夠存活;基於上述研究發現,布魯梅爾坎普博士在認為「絕對將對癌症治療產生深遠影響」的同時,將持續研究細胞死亡情況、如何影響免疫治療或化療,以及是否會影響癌症治療的副作用,相關的研究結果也引起全球科學單位、民眾高度留意。
留言 2
丰
人類科技再文明始終難以戰勝的敵人「癌症」。
這次是希望還是絕望。
05月20日05:29
祥~
順便治三寶跟腦殘……拜拜
05月19日20:5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