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捕鯨界動作頻頻,去(2023)年新建的大型捕鯨船「關鯨丸」舉辦下水典禮,近日官方又提出草案,打算將全球第二大的鯨魚——長須鯨(fin whale)納入商業捕鯨名單。
民間對鯨肉消費下降的情況下,業者卻不斷促銷鯨肉,政府也表態支持。5月9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對外說明,他稱「鯨魚是重要的食物來源,應依據科學證據永續利用」、「傳承日本飲食文化非常重要」。
政府擬將長須鯨納入商業捕鯨
日本在2019年重啟商業捕鯨。《路透社》報導,日本捕鯨名單共三種,分別是小鬚鯨(minke whale)、布氏鯨(Bryde's whale)、塞鯨(sei whale)。這三種鯨體型較小,去年共捕獲294頭。打算加入的長須鯨則是體型僅次於藍鯨的第二大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易危」(Vulnerable)物種。提案已進入徵求公眾意見的程序,最快7月確認。
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於1986年禁止全球商業捕鯨,僅允許科學研究用的捕鯨,日本以此為由,持續在全球「科研捕鯨」。2016年,日本捕鯨船在115天的南極「考察」中捕殺超過300頭小鬚鯨,含200多頭懷孕的雌鯨,各界震怒。2019年,日本直接退出IWC,並結束南極捕鯨。同年,在領海與專屬經濟海域(EEZ)啟動商業捕鯨。
英國環保組織「環境調查署」(EIA)對日本將長須鯨納入名單表達不滿,抨擊「這是一項駭人的退步」,並稱日本退出IWC後,實質就是一個「流氓捕鯨國」。非政府組織「海洋保護」(OceanCare)國際關係主任恩特普(Nicolas Entrup)指責這是不必要且殘酷的活動,日本將成為已開發國家的「賤民」(pariah)。
大型捕鯨船蓄勢待發
日本在商業捕鯨上動作頻頻。去年8月,捕鯨母船「關鯨丸」舉辦了下水儀式,預計今年5月首航,展開8個月的捕鯨作業。這是日本時隔約70年來第一次建造捕鯨母船。
日本有兩種捕鯨法,沿海捕鯨的船比較小,捕獲量少。母船法則是由大船搭配子船捕魚,由母船將大鯨魚拉上船,進行分解處理。《衛報》報導,關鯨丸耗資75億日圓(約台幣15.6億元),比上一代母船日新丸號配備高,可吊起70噸的鯨魚,低溫儲存600噸鯨魚肉。航程1萬3000公里,可達南極。
日新丸號是新聞版面的常客,它多次前往南極捕鯨,與護鯨團體爆發衝突。2016年捕捉300多隻鯨魚的就是日新丸號的船隊。關鯨丸船公司否認有遠洋計畫,但外界質疑,有南極捕鯨配備的關鯨丸不會只在日本沿海捕鯨。
業者政府協力刺激鯨肉需求
《世界報》報導,二次世界大戰後糧食缺乏,鯨肉一度是日本學生營養午餐的重要蛋白質來源,如今鯨肉消費早就不是主流。《衛報》引用官方數據,日本鯨肉年消費量僅有1000至2000噸,相比1962年歷史高峰的23萬噸,剩不到1%,但業者仍努力在餐廳促銷鯨肉,甚至推出鯨肉販賣機。下關市政府促進鯨魚產業辦公室主任指稱,關鯨丸讓「夢想成真」。
關鯨丸還涉及一樁爭議。下關市位在本州、緊鄰九州,是日本捕鯨業中心。下關市為船公司提供了高達3億元日圓(約新台幣6700萬元)補助,等同是用納稅人的錢來資助捕鯨。
環境調查署資深顧問裴瑞(Clare Perry)批,日本政府近期用納稅人的錢建造了新商業捕鯨船,想要刺激幾乎不存在的鯨肉需求,其實是為了合理化自己的所作所為。
參考資料
- 路透社(2024年5月9日),Japan to start hunting fin whales after five years of commercial whaling
- EIA(2024年5月9日),Japan’s move to kill fin whales is a ‘desperate effort’ to prop up a destructive, outdated industry
- 衛報(2024年5月2日),The vast new whaling ‘mother ship’ that Japan hopes will revive a shrinking industry
- 世界報(2024年5月10日),Japan's efforts to develop whaling, a marginal activity elevated to the rank of national pride
- 關鍵評論(2016年3月25日),日本以「科學名義」大量捕殺鯨魚333頭中有200頭懷孕母鯨
- 國際捕鯨委員會,Commercial Whaling
- 周蓮香,鯨豚分類與辨識
留言 1
陳元峰
日本捕鯨業真他媽廢物,千夫所指也不願放棄
05月14日04:2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