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新冠後遺症免擔心 運用三伏天節氣來調理

中華日報

更新於 2023年07月16日10:11 • 發布於 2023年07月16日10:11
朴子醫院中醫科醫師藍誼珊表示抵抗力差的民眾應把握一年中三伏天的治病時機。(記者張翔翻攝)
朴子醫院中醫科醫師藍誼珊表示抵抗力差的民眾應把握一年中三伏天的治病時機。(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新冠確診後的腦霧、咳喘、胸悶、倦怠、心悸、乏力、頻尿等後遺症,在疫情過後如何增強自身的抵抗力,恢復體力與健康?建議除了戴口罩等防禦措施外,戶外運動,保持規律的飲食與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蔬果蛋白均衡營養。

在一年之中最炙熱的三天,也就是傳統的三伏天,亦即所謂的初伏、中伏、末伏,三伏天也是傳統治療重病與久病的好時機,在這段期間可以內科服藥方式調理治療久病,配合中醫診治及內服藥物可以針對新冠後遺症(長新冠)或近來A型流行性感冒後的咳喘進行調理與治療。

朴子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昌諴指出,新冠後遺症(長新冠)的產生原因,來自病程中下呼吸道深層感染(如細支氣管)後對於纖毛組織的損傷,病理產物痰等蓄積難以排除,造成胸悶及與反覆的咳喘,加上過程中造成的心肺脾腎功能損傷,造成肺部及周邊組織氣體交換與肌肉收縮不足則造成末梢微細血管循環不良和水液代謝滯留,全身氣血不足或不通暢則造成倦怠痠痛,甚至造成腦霧的現象。三伏天這段時間炎熱的氣候正好提供推動氣血循環的良好動力,身體的營養吸收與服藥後的吸收及治療作用都事半功倍。

《素問·經脈別論》中所說的:「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營養足加上三伏天氣血循環暢旺,身體的修復與病理產物的代謝都加速。

針對新冠後遺症李昌諴分析治療方向及治法重點,可以補養心肺的方式提昇心肺功能達到溫陽的作用,滋潤腎陰的方式改善口乾舌燥達到潤燥的目的,以溫化寒痰的方式來加速病理產物排除達到化痰的目標,而以活血藥物改善循環, 增加氣血灌流達到清瘀的效果。

朴子醫院中醫科醫師藍誼珊表示,抵抗力差及虛寒體質、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的兒童、成人及老人或有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婦科疾病、冬天易反覆性感染與感冒的人群。以及老年人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尤其天氣變化症狀加劇的虛寒性疾病例如鼻過敏及氣喘,務必把握這段時間治療。

2023年三伏天日期與治療日期,初伏:7月16日(星期日),治療日期:7/17至7/21。中伏:7月26日(星期三),治療日期:7/26至8/1。末伏:8月15日(星期二),治療日期:8/15-8/21。

三伏天相關的治療建議於初伏、中伏、末伏的每一週內完成,除穴位敷貼外另再依個別體質開予內服藥物加以調理依個別體質開予7-10天內服藥物加以調理,裡應外合,內外兼治提高治療效果。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