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美中AI競賽 谷歌主管示警:美國恐遭遇發電量不足危機

信傳媒

更新於 02月13日07:53 • 發布於 02月13日08:06 • 邱立玲
谷歌、微軟、亞馬遜、臉書母公司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轉向核電,他們認為核電是一種穩定、乾淨的發電技術。(圖片來源/pixabay)
谷歌、微軟、亞馬遜、臉書母公司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轉向核電,他們認為核電是一種穩定、乾淨的發電技術。(圖片來源/pixabay)

美國媒體《NBC新聞》報導,Alphabet旗下網路搜尋巨頭谷歌(Google)的能源戰略部門主管戈林(Caroline Golin)坦言,隨著科技業大舉投資建造資料中心,支援人工智慧(AI)功能,美國正面臨電力容量危機。

戈林表示,他們看到公用事業電力公司正在投資天然氣支持再生能源(綠能)之後,谷歌開始轉向核能。去年10月,Google宣布簽署一項協議,跟Kairos Power製造的小型核反應爐,購買電力。

美國恐遇電力備載容量偏低的危機

Google能源戰略部門主管戈林周二在紐約核能研究所主辦的會議上表示:「我們國家現在面臨電力備載容量偏低的危機,我們正在與中國進行人工智慧競賽。」

今年1月,中國AI公司DeepSeek橫空出世,這家新創公司吹噓DeepSeek的AI模型更便宜、更有效率,當時曾引爆美國AI概念股大跌。

如今,Google全球能源市場開發主管卡洛琳‧戈林直言,現在需要更多的電力,才能跟上北京的腳步。她指出:「Google面臨非常嚴峻的現實是,短期內系統電力容量不足以為我們的資料中心供電,很有可能長期也沒有足夠的電力容量」。

戈林表示, Google意識到部署再生能源,可能導致電網不穩定,而公用事業公司正在投資碳排放天然氣來支援電網系統。風能和太陽能在美國發展迅速,但是發電量取決於天氣條件。

科技業的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AI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暴增,導致科技巨頭對能源策略進行重新評估,太陽能和風能等傳統再生能源有間斷問題,被證明不足。

美國4家科技巨頭轉向核電

微軟、亞馬遜、臉書母公司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也轉向核電,他們認為核電是一種穩定、乾淨的發電技術,能夠確保電網穩定,以及滿足持續增長的電力需求。

早在4年前,谷歌開始實施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利用無碳再生能源,為全天候營運提供電力,但是該公司面臨一個重大障礙,被迫轉向核能。

去年10月,該公司與Kairos Power公司達成的協議,將跟Kairos的小型模組反應爐(SMR)採購500兆瓦電力,凸顯谷歌購電政策的轉變,目標是到2030年建成第一座運行的反應爐。這種方法不僅為了穩定電網,而且還為了實現能源使用的長期永續目標。

於是,核能產業迎來復興的機會,3家科技巨頭都效法谷歌的策略。亞馬遜和微軟對核能解決方案進行大量投資,亞馬遜對小型核反應爐投入超過5億美元,而微軟與亞馬遜合作重新啟動三哩島核反應爐。

15年後全球電力消耗量可能成長75%

Meta去年12月初宣布,徵詢核電開發商的提案,協助實現該公司AI和環保目標。他們預計從2030年初開始新增1千至4千兆瓦的美國核能發電量,而傳統美國一座典型的核電廠發電量約為1千兆瓦。

這些最新行動反映廣泛的產業趨勢,即科技巨頭想辦法尋求可靠、清潔的電力來源,為龐大的資料中心和AI營運提供電力。

根據美國能源部預測的數據,2050年,全球電力消耗量可能成長75%,其中大部分成長是由科技業的人工智慧資料中心所推動。

Radiant Energy Group董事總經理Mark Nelson推估:「假設每一座資料中心需要的電量與芝加哥的數據中心一樣巨大,那麼不能了解自己的電力需求,就無法解決電力問題。這些電力需求需要有這些特性:穩定、直通、100%功率,每天24小時、每年365天不間斷營運。」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