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藝術家謝二羊位於高雄美濃的工作室,很難不為之驚艷。工作室由手工打造,多以舊材料或次級品組合而成,將回收再利用的思維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又充滿美感。
「救」物翻新 力行與環境和諧共生
環顧四周,可見舊門窗拼接而成的牆面、廢棄的高壓水泥磚鋪設而成的地面,除主結構跟屋頂外,工作室約有80%都是以廢材或次級品組成,內部傢俱則運用朋友捨棄的強化玻璃門改造成獨一無二的桌面、收購資源回收場的廢鐵件製成實用椅子,在他巧手下,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材料被賦予新意,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謝二羊說,就算物品壞掉失去用途,也不該直接被丟棄,應該要為它們找到新用途,回收再利用,以「再生」的方式繼續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即使是朽木,也應儘量發掘剩餘價值,直到無法再利用為止,然後將其化為柴火,燃燒殆盡後甚至可作為樹木的肥料。
他以近乎詩意的語調描述了這一過程:「我們不只聞到木材香,還找到它的最後價值,並燃燒生命最後光與熱。」
然而,謝二羊的環保實踐並不止於自己的工作室,也將減廢思維力行在生態環保中,從成人教育跨界到環境設計的謝二羊,環保旅程始於洲仔濕地公園設立,當時他擔任執行長一職,工作中讓他深切體會到自然與人類生活間的緊密聯繫,更激發他將關注點轉向更廣義的濕地,包括農村與水田等,探索如何讓生活與環境和諧共生。
「農村人口外移,是普遍狀況。但若想改變現狀,就必須先改變農村的體質。」謝二羊語重心長地說。回想搬到美濃第一年,他親身實踐採用友善耕作方式,種植不施化肥與農藥的稻米和地瓜,儘管收成較少,但由於管理費用降低與品質提高,整體收益仍然不錯,他將這些經驗與當地農民分享,希望能帶動更多人加入友善耕作的行列,甚至吸引青年返鄉。
藝術之力前進社區 創意再造嶄新魅力
除了常應邀至公部門開課,教導民眾環境保育的理念外,謝二羊也透過藝術創作與社區營造作結合,推廣社區再造,他會收集路邊被丟棄的舊物或可用素材,製作成藝術品或生活實用小物。
在旗山區圓富社區有間由社區關懷據點改造的「隘堤咖啡」,謝二羊巧妙地將廢棄的木棧板一一拆解,經過打磨、上漆、重新組裝再製成實用的木桌椅。這一過程不僅實踐了對資源的珍惜,彰顯對環境的尊重,也為這間專為銀髮族經營的咖啡館增添了獨特的風格。
另一個改造案例,是位於大樹國小後門的「綠新檨腳」,這裡原有一棟年久失修的學校宿舍,經過謝二羊的巧思,將廢材和新材料相結合,重新賦予了新生機,接續獲得建築園冶獎等多項建築大獎,也成為了居民與遊客們喜愛的休憩場所。
謝二羊展示了環境保育與減廢的無限可能,這不單是個人的實踐,更是對環境的深情告白,在這日益關注環保的時代,提醒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為環境保護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文/蔡蜜綺 攝影/Carter 圖片提供/謝二羊 責任編輯/李佩蓉
[本文為高雄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