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受夠「安靜XX」!疫情後,為何職場流行語如此氾濫?如何判斷哪些是假?

商周.com

發布於 2023年02月09日01:00 • 邱韞蓁 編譯
受夠「安靜XX」!疫情後,為何職場流行語如此氾濫?如何判斷哪些是假?

一下「安靜離職」、一下「快速離職」,讓你覺得霧煞煞嗎?

疫情爆發至今已經3年,為職場掀起巨變,而描述各種新現象的流行用語,同時應運而生。然而,如今不只工作讓你心累,疫後出現的用語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其實也開始讓人感到倦怠!

《彭博》報導,這波職場流行語,正逐漸造成人們疲勞。

流行語有其正面幫助。為趨勢命名,能吸引眾人關注、創造社會對話,進而可能解決問題。

但,過多的流行語,不僅無法讓我們掌握瞬息萬變的趨勢,反而感到混亂。

這波職場流行語疲勞因何而起? 不想變成不諳世事的山頂洞人,但又不想被流行語轟炸,該如何明辨真偽?

大離職、安靜離職…TikTok加速催生流行語

2020年,第一個率先流行的用語是「大離職潮」——形容疫情驚醒人們,不該屈就於當前工作,而是走向嚮往的人生、把握時間享樂;不過,隨著人人對廣大辭職做出不同詮釋,隨後也出現大洗牌潮、大後悔潮、大反思潮等不同說法。

接下來,雇主與員工陷入一系列拉鋸戰,包含是否戴口罩、打疫苗,以及該採用遠距或混和等未來上班模式?與此同時,面對通膨、升息等經濟逆風,加劇了過勞、倦怠、挫折等負面感受,導致美國生產力去年下降1.3%,創近50年來最大降幅。

而「安靜離職」形容人們不再努力奮鬥、只做最低限度的要求,躺平心態因此獲得劇烈迴響。不只鼓勵雇主與員工正視心理倦怠,還催生其他「兄弟姊妹」,如安靜解雇、安靜雇用、快速離職等。

倫敦國王學院的語言顧問索恩(Tony Thorne)解釋,尤其TikTok、IG等以視覺為導向的媒體躍升大趨勢,比推特、Reddit等文字平台,更加速流行語傳播與更迭,「藉此在社會、文化、心理、個人層面上,引發共鳴。」 如安靜離職,最初就是自TikTok爆紅。

為趨勢命名,恐加劇混亂!三步驟檢視真偽

只是,當流行語太多、過於氾濫,反而淪為行銷炒作手法!

「許多人受夠新的流行語了,我不怪他們,」市調公司顧能(Gartner)的未來工作研究團隊負責人麥可蕾(Emily Rose McRae)解釋。誤信虛假趨勢,難保使人們做出錯誤的職涯決策。

不過,她仍分析,更多的職場流行語,不會就此消失,「這麼做是有原因的,如同企業想出標語。我們想讓事情有記憶點,這是有價值的作法。」因此,如果下一個職場趨勢在你的社群媒體上爆紅,她建議,有3步驟可以區分是真是假:

  • 檢查來源:「論點的來源為何?」當新聞引述自稱專家的說法時,請確認他的說法有何依據,以及「以該名專家的專長與背景,來評論這個趨勢,是否可信?」
  • 新穎與否:「該用詞是否新鮮?」即使是再次包裝舊的概念,仍需讓大眾有所啟發。以最近出現的趨勢——「怒丟履歷(Rage applying)」——為例,雖然跟安靜離職都是不滿當下工作,但後者只做符合薪水的工作量,前者是指積極找其他工作,且願意為更高薪水,付出更多;反例案例,例如,大離職潮其實已經含有對當前職涯,重新反思的意思,與隨後出現的大反思潮意思相同,新詞彙只是老調重彈。
  • 數據佐證:「是否有可信的數據,支持該現象?」例如,勞工統計局的官方資料,可以查證大離職潮是否真有其事;針對仍在發展中、可能還沒有資料佐證的趨勢,則需再三思考、並檢視結果是否合理。

資料來源:BloombergWSJThe FaceFree Malaysia Today

核稿編輯:吳中傑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