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被甩巴掌後悔留任?鄭麗君:我很少後悔

天下雜誌

發布於 2019年01月31日05:13 • 王一芝

歷經請辭後留任、摑掌風波,「鄭麗君」成了最熱門關鍵字。她為文化預算爭取破兩百億,超過總預算1%,創下台灣紀錄,短短兩年七個月的任期,為何讓民間都挺她?

走進文化部長鄭麗君的辦公室,擺滿在被資深藝人當眾怒甩一巴掌後,各界送來的慰問花籃。另一角的牆邊,還堆著已經打包好的紙箱。

原本宣布要回到民間的鄭麗君,因為兩天1500人的連署挽留;行政院長蘇貞昌三度致電、面談,她終於決定留下。上一個被這樣對待的,是9年前的衛生署長楊志良。

「在組閣時,文化部長通常只會是個官位,不會有人找你深談文化理念,」鄭麗君不諱言,一連串的發展出乎她意料。

她很難想像,自己把「文化治理」說得那麼抽象,連民進黨內人都常調侃她理想性高。但瞬間湧入連署的民間留言和她的理想產生共識,她感動到睡不著覺,也驚覺自己責任未了。

最後蘇貞昌一句「我和妳一樣,都是一生追求理想的人」打動她。

談留任:我很少後悔

在摑掌事件第三天,接受《天下雜誌》專訪,被問及會不會後悔留任?

身穿滾黑邊白色襯衫的鄭麗君,以她一貫溫柔而堅定的口吻說,「我很少後悔,人總要為自己負責,雖然難免猶豫掙扎,終究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選擇。」

外界看她去留的決定反覆很矛盾,但她說,她內心的聲音是一致的。

當初決定去職,一來是為敗選負責,二來,文化政策接下來,除了文化部,還需要其他政府力量挹注。

她隱晦沒有直言的是,她的疲倦。一部行政院、立法院與朝野協商也很少爭議的「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草案,一路過五關斬六將,花22個月才三讀通過。她兩年7個月的體認是,政治必須改變,文化治理才可能實現。而她「接下來還有22個月可以等嗎?」

但大規模的連署,讓蘇貞昌三度找她懇談,承諾支持文化部四大政策,讓她覺得有信心繼續推動改革。她決定留下,「他們是留我做事,不是做官。」

爭取文化部史上最高預算

外人不解,文化界為何非要鄭麗君當部長不可?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印象最深的是,她拚了命到各部會或行政院長前,為藝文界請命爭取資源。她常調侃自己是「行政院的立法委員」,「文化部包山包海太大了,要讓每個人滿意不容易,但她帶給大家的期待和振奮不言而喻。」

「她和一般的官員很不一樣,」第一位入圍葛萊美獎的華人專輯包裝設計師蕭青陽觀察,不管在會議、和人對話或發表談話,她都抱持著關心協助的態度,「跟她接觸過的人,都能感受到這個長官正在想方法促成,給我們舞台,讓我們有機會。」

兩年7個月,她把許多文化界談了很久的法案,具體落實。

小到,她讓有法源,卻遲遲沒做的電影票房透明化了。大到,讓行政院設立文化會報,由行政院長督軍各部會;確認文化發展基金編列的法源,落實文化治理觀念的「文化基本法」、搶救母語不消亡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設立台語頻道、仿效韓國文化振興院成立的「文策院」均三讀通過。

今年,中華民國文化預算破天荒爭取到突破兩百億,超過總預算1%。「她最大的成就,莫過於讓文化預算提高,而且成長幅度很大,真的很不容易,」不分黨派的文化人都驚喜。

「電影圈站出來不意外,文策院剛起步,她這時離開,變數無法預期;但各行各業包括家管都連署,代表大家都看見,部長是認真做事的人,」發動連署的影評和廣告人吳國維觀察。

但這場連署,看在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眼中,更大的意義是,在選舉文化必須快速回應民意和輿論,導致從口號到真正落實的達成率非常低時,「她示範出可以突破民主制度的意志力。」

有阻力,就表示我們做對了

意志力,因為鄭麗君做的都不是「有感」和「亮點」的特效藥,而是長效型的「願景」想像。這在當前的政治文化中,極不討喜。

採訪鄭麗君最大的挑戰是,她很難有簡單的答案。她習慣先給目標、定義,有個架構再補充細節。

譬如:她描述自己心中正在萌芽的「文化台灣」小樹,目標是實踐文化公民權,靠在地、教育和歷史扎根,政府提供的文化治理公共支持體系,還要催生文化產業和藝文發展的生態系。

「你不覺得,台灣人做事全都是『藏寶圖式』的思考嗎?」她把手上的紙捲成卷軸比喻,不知道終點在哪就上路,再視眼前的現實狀況,判斷該走哪條路。

就很像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所說「堆石頭」的故事。有位異鄉人問一位工匠正在做什麼?他回答,「我在堆石頭。」異鄉人又問不遠處一位工匠同樣問題,他則回答,「我在蓋教堂。」

「這就是有願景的差異,」鄭麗君觀察,台灣人缺乏形塑願景的能力,也不討論要蓋教堂還是廟宇,只討論石頭要堆30度或40度。

鄭麗君耳提面命文化部同仁要「以終為始」,有目標,就算起始條件再差,花比較多時間,只要方向對,就能一步步推展。

「有阻力,就表示我們做對了,」她甚至如此衡量。

轉型正義第一步,先了解

問鄭麗君一直強調對話、思辨化解對立,在轉型正義議題上,行得通嗎?

她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談起了去東德祕密警察總部的經驗。這個總部現在已經變成博物館。在她任內,人權博物館終於掛牌上路,她想全面推動人權教育,讓過去受害者的歷史被廣泛認識,「了解,就是和解的過程」。

鄭麗君說,在法國念哲學快10年,讓她印象最深的,竟然是一個法國高中哲學會考的題目「你是不是一定要遭遇不義,才能理解什麼是正義?」

鄭麗君不諱言,很難。她要做的改革,沒有一個是容易的,但她很有信心,「從哲學層面來看,文化是最接近靈魂的工作,能夠留任繼續面對挑戰,是很幸福的事。」……(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66期)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金鐘影后王琄:謝謝失敗的婚姻,發現老伴的新定義

年假可以盡情熬夜看!2018年,你漏追的各國好劇

一定有一部是你的菜!2018年,你錯過的10部好電影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666期《第三人生 再度燦爛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