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位山友在登山的時候
都會添購相關性的裝備
大至背包、登山鞋…小至餐食用具….等等
各式物品極可能的出現在山友的裝備清單中
就像大家常說的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我自己也不例外
真正走進山林約莫兩年半的時間
在此之前多是玩票性質的偶而爬爬山
也因為不確定自己對這項運動的熱愛與堅持性能有多久
裝備上就以優先需要為準
當時添購的裝備如背包、登山杖、護膝、護腳踝…等等
對於資歷兩年半的我來說還算小學生
不過還是可以提供給剛入門的新手參考
再一次次的山行後當然會因為經驗值陸續將物品放入清單中
直到現今, 背包裡一定會有的必然是護膝、護腳踝、登山杖
這篇想來聊聊護膝
最早使用的護膝因為體積及重量稍大
所以在整理裝備時, 總是愛恨交加
不帶會擔心山行路, 帶了又覺得占了空間
就在穿上海樂緹~石墨烯能量護膝
分別安排了郊山及谷關七雄~屋我尾山後
就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那天, 管理室通知我取包裹
心裡還納悶:
東西怎麼這麼輕??
拆開後如照片所看到的
每一隻都是獨立包裝
尺寸區分為:
free size 膝蓋上5公分測量 (26-46cm)
特大 膝蓋上5公分測量 (46cm以上)
我穿的則是free size
包裝很輕巧, 一雙的重量比起先前使用的輕量許多
真的, 在爬高山的時候
這個要帶, 那個不能缺的情形下
輕量就很加分
市售護膝的材質很多樣
包含: 銀纖維、竹碳、鍺、純棉….等等
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卻也是最堅硬的奈米材料
而海樂緹運用石墨烯製作的護膝
更具備了銀纖維、竹碳、鍺的優點
可謂一雙抵N雙的機能性
雖然海樂緹護膝有包覆性很好的彈性萊卡纖維
在穿戴上還是技巧性留意一下
才能保持護膝的耐久性
翻開護膝確認LOGO位置
有LOGO的上方
將護膝下圍上翻
護膝上圍下翻
套上腳後拉著下圍到膝蓋定位
再將上下圍翻回
護膝拉至平整, X型( 導流彎曲系統 )在上,膝蓋對圓圈
剛開始會覺得稍緊得穿上幾回後便能合腳
擁有萊卡的彈性及包覆性
除了舒適也不易滑落
而護膝內層裡還有客服電話頗為貼心
這天安排的郊山步道分別是
南投小百岳~橫山(橫山觀日步道)以及
台中霧峰~小百岳 阿罩霧山
橫山以木棧階梯、土石路為主
許多人一看到階梯就搖頭
覺得上上下下的階梯最為傷膝蓋
海樂緹石墨烯能量護膝
運用了導流系統結合X型設計
降低膝蓋過度拉扯
而兩側白色橫紋減壓設計
更讓行走在上上下下的階梯
降低膝蓋彎曲的壓力
就連在三角點拍照蹲下來
雙腳依然靈活自如
而阿罩霧山則以
緩坡的水泥路及產業道路居多
除了像這樣的郊山步道
若是容易抽筋、循環不良
就可以當作小腿套日常保養來使用
正面拍照更可以看出護膝的不緊繃
時序進入夏天
炎炎熱暑只能想辦法找地方閃躲
山上的溫度肯定比山下來的舒服
這天我和eva 安排走了一趟
谷關七雄~屋我尾山(大雪山林道)
北入口約在大雪山林道31.3公里處
雖說屋我尾山(大雪山林道)
比起南入口(台8線31.2公里處)容易些
但此路徑比較特別的是
步道開始約前一公里都是下坡
雖不像上坡爬到氣喘吁吁
但下坡更因踩踏點會使膝蓋承受較重的負擔
而海樂緹石墨烯能量護膝
利用
特殊雙層網狀編織延伸X造型,降低彎曲膝蓋時承受的壓力
讓山行路走的自在許多
石墨烯本身具有效果佳的遠紅外線
海樂緹除了提高石墨烯的材料比例
加強360度的全向性蓄熱
更利用貼近肌膚的特殊網狀編織手法加強其包覆性
若不是因出兩側減壓設計的白色橫紋
幾乎看不見有穿上護具
即使在步道後段的亂石上坡也不會卡卡
屋我尾山
海拔1796公尺
谷關七雄中排行第三
山頂腹地不大
石頭還是橫切面
不太好座
拍了照後原路返程到森林平面處休息
我們在林子裡找了一處平坦處
攤開了午餐糧食咖啡…
因為想著山下也熱
又不趕時間
索性在這裡大休
森林裡雖然沒有日曬的疑慮
但沒有移動的時候還是有些涼意
除了得穿上薄外套
石墨烯的遠紅外線就多了一層保暖的作用
我們在森林裡大休了一小時後
原路返程
步道上上下下
也不用擔心膝蓋彎曲造成護膝容易滑落
時不時就要調整護具的窘境
海樂緹蜂窩式的微孔設計除了減壓
另一個迷人的地方就是透氣排汗
就像排汗機能衣服一樣
特別是夏天, 一路濕濕黏黏就會讓人不舒服
走在各式闊葉林、杜鵑林…
茂密的森林中
午後, 斜倚的陽光
從樹梢灑落
參天的大樹
透著些許藍天白雲
真美…
能自在的享受一趟山行
除了要有好體力
也要有一雙好腳力
穿上一雙All in one Made inTaiwan 高機能的護膝
隨時保護好膝蓋, 才能盡攬山旅好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