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只剩下 7 天了,考生到底還能做什麼?這篇文章不會談什麼保持身體健康、心情愉快,或是要去哪裡求神問卜之類的「軟」實力培養,而是要從筆者大學時曾從事高中升學輔導五六年的經驗,談有機會讓成績進步的的「硬」實力培養方法。當然,現在是剩下 7 天,不是 7 個月,我們可以讓指考分數再高一點,能填的科系再多一點,但真的就只有「一點」而已,顯然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有大幅度的進步。不過話說回來,與絕大多數其他的考生相比,能有一點進步已經非常好了,因為大部分的人在考前一週甚至一個月都是沒有進步,甚至是退步的,這個現象在成績頂尖的學生中尤其嚴重──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是因為人們越是接近考前,越容易進入一個誤區:花太多時間讀自己已經懂的東西。不管是自己比較擅長的科目,還是科目中自己比較熟的主題,大家在考前最緊張最危急的時刻,很自然地就會去抓住這些自己相對熟悉的內容,讓自己覺得安心點,但這恰好跟我接下來要談的第一個建議相反。
第一招:複習最不熟的章節
我建議的第一招就是:這 7 天只挑你最不熟的章節來讀,而且是越不熟越好。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讀這些內容是邊際上效益最高的。也許你會有點擔心自己都沒讀其他東西會不會有問題,但實際上,最後 7 天你本來就會的東西你是不會忘的,你再花任何時間去複習這些內容其實都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具體來說,依據每個人需要進步的科目不同,挑一個對你來說最重要的科目,比如你的理想科系有加權的科目。但這裡要注意的是,這個科目不能是國文或英文,原因很簡單,我們是在做短期衝刺,但是語文類是需要至少半年時間累積實力的。
接下來,根據你挑的科目,再挑一個你最不熟的章節,這裡所謂的章節是大考中心公布的考科測驗範圍的最小單位,以所有人基本上都會考到的數學來舉例,不管數甲還是數乙都會考的「機率」這個主題,這個主題下面又分了 3 個子題,像是「條件機率與貝氏定理」,這個子題就是我指的最小單位。
在這最後 7 天,你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全力讀這個章節的內容,尤其針對自己不熟的內容,同時完全不碰其他東西。如果對你來說這樣必須花上 7 天或更多時間,那就只要讀這個章節就好了;如果不用花上 7 天,那剩下的時間就再找一個章節來做同樣的事情。
第二招:建立個人儀式
第二招是建立一項個人儀式。什麼是個人儀式?像是很多棒球選手,在進入打擊區後都會做一個特定的動作,這就是一種個人儀式。又或是像最近新聞報導,因為疫情的關係,這次東京奧運的桌球項目,規定選手不能觸摸球台或是對球吹氣,就讓長期稱霸桌球項目的中國隊表示對應這樣的新規則有其困難處,恐影響選手表現。這些摸球台或吹氣的小動作,其實也是一種個人儀式。過去已經有很多研究證實,這種個人儀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緊張的程度。
針對指考的話,大家可以在這 7 天做一個簡單的訓練,比如在寫練習題或考古題時(當然寫的也應該是第一招的範圍內題目),開始前每次都加上一個你可以在考場做的動作,比如用右手摸一下自己的左臉。這種訓練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真的養成習慣,但是刻意的訓練自己的情況下,還是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多少讓自己安心一點,覺得舒暢一點,也沒有那麼緊張。另外,針對今年的疫情,這招的延伸是在這 7 天寫題目與讀書時,都戴著口罩,讓自己養成這個習慣。
在《輝夜姬想讓人告白~天才們的戀愛頭腦戰~》中,女主角便以右手摸左臉的動作,作為平靜自己情緒的儀式。圖/IMDb
第三招:提前進入考試狀態
最後一招,其實是考試當天做的事情,但是需要事前做一點準備,這個準備就是把自己過去曾經錯過但是已經搞懂的指考考古題,從每科中挑出幾題。每科的總作答所需時間大概抓在 15-20 分鐘之間,所以如果是選擇題,就多挑幾題,計算題可能兩三題就夠了。考前一天,把這些題目整理後印出來,然後在考試當天,考試鈴響前 20 分鐘左右,找個地方(如果有空教室的座位可以坐是最好)拿出自己準備的題目然後開始寫這幾題,就當作自己在考試。
這招進階的版本是,寫這幾題的時候盡量以做詳解的深度來寫答案,也就是說如果是選擇題的話,不只是找出正確的選項,也要解釋錯誤的選項為何錯誤;如果是計算題的話,要把每個步驟都寫得很清楚,並附上別人看得懂的解釋(其實在正式考試時,寫計算題就應該用這種方式來寫,除非時間不夠了)。多數人在考試時,都會需要一段「暖機時間」才能進入「考試中」的狀態,而這招的目的就在於讓考生在考試正式開始前就預先暖機,提早進入狀態。
準備指考是一條漫長又艱辛的路,如果不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現在早已考完了,但換個角度想,考試也就剩下這最後幾天了,雖然沒辦法在分數上達成大突破,但這 3 招都是被證實有機會能提升一點成績,或者至少能降低失常機率的方法,不妨試試看吧!
執行編輯:賴冠穎
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因疫情改制,這考試從筆試變書審──考生哀鴻遍野:寒窗苦讀化為烏有?
●考試中途可以吃水果、睡午覺?──從這兩個地方,我看到一個「學無先後」的開闊國度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