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張郅忻小說《山鏡》 獲臺灣文學獎金典獎

客家電視

更新於 02月02日05:35 • 發布於 02月02日04:22 • 曾靖珊 林柏均 臺北

繼續看到同樣獲得2024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的作家張郅忻,是新竹湖口客家人,主要書寫散文、長篇小說,多以家人作為小說人物原型,這次得獎的小說《山鏡》,主要以父親的故事為背景,描繪原客族群間的互動關係,同時傳達對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他如果稱叔叔伯伯,就會講Yaya,然後如果是說就是,嬸嬸這些女性的長輩,就會說Yata。」

唸著書中寫到的原住民語,作家張郅忻,將自身的成長經歷,作為小說元素,講述發生在新竹縣五峰鄉,山裡的故事。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得獎者 張郅忻:「我爸爸就是去山上工作,在度假村工作,我就每個週六、週日會跟他去上山玩,我認識很多山上的朋友,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是賽夏族人。」

從小到大就常往山裡去,也因此見證了,山中觀光的興衰與轉型。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得獎者 張郅忻:「度假村就是被颱風削掉一半,然後就變成廢墟,然後那給我很大的一個震撼,用《山鏡》這個名字,也是因為我覺得每個上山的人,都帶著自己的慾望去山上,這鏡子就是反映著,每個人的慾望。」

小說以《山鏡》為名,也照映出在同一座山上,生活的原、客族群,彼此間的互動關係。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得獎者 張郅忻:「有泰雅族、賽夏族,還有我們客家人,那所以我也希望把這個族群,就是相處的那個過程,他們的衝突、或者是融合,或者是變成朋友,甚至變成情人,就是各種的狀態寫出來。」

另外張郅忻2024年出版的,新小說《秀梅》,則是以阿婆作為人物參考原型,書中為了傳達角色的語境,有6成用客語文字書寫,同時也描繪客家女性,堅毅的生命力。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得獎者 張郅忻(照片提供 張郅忻),"秀梅"就是我阿婆的名字,我是從我阿婆,她是養女,她後來逃離了她養父的家,回到她原生的家,然後又嫁給我阿公,然後我用了很多的 不同的,

照片提供 OUT,藠仔、鹹菜、雞酒,就是用這些食物去串聯,這個客家細妹的一生

,除了以父親的人生來書寫的《山鏡》,或以阿婆生命經驗作參考的《秀梅》,張郅忻,另外還將阿公、母親的人生,改寫成小說,透過細膩生動的人物描寫,讓讀者認識客家人,不同的一面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