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漫獎決選會議,是一場競爭激烈的拉鋸賽。作品水準高,票數差異微小,各有支持,經過多輪投票,反覆推敲,最終確定了完整的得獎名單。在評審心中,年度漫畫獎可謂入圍即得獎,皆是一時之選。
今年決選評審團,由歷史漫畫名家邱若龍擔任召集人。評審領域各異,有來自南臺科技大學多樂系講師、實務工作豐富的漫畫家吳思璿;多次擔任金漫評審、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李家瑩;製作過多部漫畫改編的劇場編導、貪食德工作室負責人蘇洋徵;深耕類型文學、次文化與IP影視研究的中興大學臺文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陳國偉;臺灣動漫畫推廣協會理事長、開拓動漫祭活動執行長蘇微希;以及演員、漫畫評論YouTuber孫沁岳。
「競爭比往年激烈」、「投票最多次的一屆」……評審談起今年優秀作品,讚嘆之外,也有許多不捨。「我的第1名到第50名,水準不會差距太大,」吳思璿表示。這樣的肯定,點出近年台灣漫畫整體水準的躍升。
➤金漫大獎與漫畫的商業價值
雖然年度漫畫獎競爭激烈,但年度大獎則評審一致同意,毫無懸念由阮光民《一桿秤仔》奪得。改編自台灣文學之父賴和1925年的名作,常見於高中國文教材,是台灣中學生必讀經典。陳國偉表示,原著反映台灣殖民時期的不公,批判色彩鮮明,「在阮光民筆下,在保有批判與控訴的同時,卻更多了些溫暖與溫柔,重新賦予該時代人性的光輝,十分可貴」。
在娛樂產業中,漫畫常作為市場和概念驗證的關鍵媒介。邱若龍指出,過去台灣影視或漫畫作品在歷史考據上常常過於脫節,《一桿秤仔》又是歷史又是文學,改編的難度很高,相較於電影需要龐大的投資,「漫畫家一個人就可以發揮好幾億的效果」。
邱若龍的比喻,其來有自,他的漫畫《霧社事件》是電影導演魏德聖16億票房大作《賽德克.巴萊》的原著。而阮光民的代表作《東華春理髮廳》與《用九柑仔店》前後改編為電視劇,在在顯示漫畫無可取代的市場價值。
➤多元性是台漫的重要特色
「漫畫不是畫給漫畫家自己看的,是給多元社會看的。」邱若龍強調。
金漫獎自11屆改制,打破少女/少年/青年/兒童等類型,以「年度漫畫」為主要評選核心後,對於創作的嘉獎與引導,展現在參賽作品的「多元性」,已是近年評審團的共識。
本屆參賽作品的多元性,從「漫畫新人獎」的入圍作品可見一斑。Raiyu的條漫「Vtuber 孔子」描述至聖先師孔子從春秋魯國穿越到當今社會,搖身一變成為「Vtuber」,擔任「女皮」背後的「中之人」,不僅有對儒家名典《論語》的爆笑引用,更讓顏回與孔子有BL的情愫。基弟台 Gaydio 的18禁網漫《老師,男友還給我》描繪臺灣一中兩位高中生與代課體育老師之間的三角同性情誼,在粉色調中赤裸呈現青春真摯的熱情與困惑。
獲獎作《OKEN:詩的端倪》改編自文學大師楊牧的自傳散文《山風海雨》,時序從臺灣日治末期、太平洋戰爭一路推進到當代。獲獎評語盛讚:「以優秀的水墨及水彩技法,完成了獨特的畫風和敘事方式,使漫畫與藝術有了更深的契合度,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個深沉又寧靜的漫畫世界,是相當完整且具藝術表現的作品。」李家瑩指出,詩歌閱讀本來就需要感受和轉譯,而本作的成熟體現在創作者多層轉譯卻不失誠摯,在畫作流露空間與詩歌特殊的時間感,甚至能讓讀者透過畫作聆聽到聲響,嗅到當時的氣味。
3部漫畫新人獎的入圍作品,不僅題材、媒材、風格,表現形式,甚至文化淵源都大相逕庭,卻又無一不扣合台灣歷史和文化的豐富多元。「這是非常值得開心!」孫沁岳表示。
➤別有藍天的18禁創作與第一位外籍金漫得主
本屆金漫獎中,有多部作品以成人議題為主軸,除了入圍新人獎的《老師,把男友還給我》,還有獲得年度漫畫的廢廢子與簡莉穎《直到夜色溫柔》,以及盧卡斯《性星冒險記:盧卡斯情色漫畫精選》。雖然都觸及性的主題,但表現形式和議題各有千秋。
生於巴西薩爾瓦多的漫畫家盧卡斯(Lucas Paixão),曾在2020年出版《檳榔美少女》,由於金漫獎不接受外籍人士報名,無法參賽。自2022年第13屆金漫獎開放外籍人士參賽以來,有過數位外籍漫畫家入圍,而真正以外籍身分獲獎,盧卡斯是金漫獎歷史上第一人。
《性星冒險記》集合了多篇與性相關的短篇作品,無論在畫技、議題還是娛樂性上,都展現出東西文化的兼容,洋溢異國熱情與在地場景的豐富樣貌。孫沁岳譽其「充滿奇幻與異想天開」,蘇洋徵讚賞「畫工出色,在冒險敘事中,展現新穎感官體驗,讓人想到麥人杰《狎客行》」。
➤深刻呈現當代都會男女的寂寞
《直到夜色溫柔》獲頒年度漫畫獎與漫畫編輯獎兩大獎項,是本屆相當搶眼的作品。同樣作為改編作品,原劇本以特別附錄的形式收錄於劇作家簡莉穎劇本集《服妖之鑑》中,由臉譜副編輯陳雨柔與城邦文化第三事業群副總經理謝至平擔任責任編輯,廢廢子進行漫畫改編。全書由10個短篇組成,呈現了9組不同人物關於身體與性的故事,包括印刷廠工人、女同、男同、聽障人士、侏儒、胖妹、熟齡婚外情等。
蘇微希指出,探索都會男女幸福與酸苦議題的作品,在台灣一直有出版脈絡可循,比如九O年代的柴門文、水瓶鯨魚等。李家瑩指出,本作真正討論的是人的情感,若不經提醒,閱讀時不太會想到它是成人漫畫,情感面深刻且動人。蘇洋徵則分享:書中有些角色是日常生活中很難遇見的人,有些則像身旁的朋友,但很難去了解他人真實的生命樣貌。敘事出色,內斂地呈現現代人的寂寞,不落言筌,予人平靜的感受,不道破結論。
蘇微希認為責任編輯陪伴作品誕生,功不可沒,但光環多集中在創作者身上,旁人很難知道責任編輯的辛苦與關鍵性。《直到夜色溫柔》一部作品同時擁有劇作家與漫畫家兩位創作者,這兩位出色創作者在溝通過程中難免會有意見相左與須磨合的地方,這時編輯就尤為重要。「漫畫責任編輯要具有文字素養、要懂漫畫文法,還要具備高情商的協調能力,才有機會幫助創作者產出好的改編作品」。在這一點上,金漫獎能頒發「漫畫編輯獎」給予肯定與鼓勵,是相當重要的。
《OKEN:詩的端倪》的改編難度同樣很高,因原作者已離世,編輯李佩芝更扮演重要的角色。《成為奪心魔之必要3:荒原之歌》責編彭莉婷,通過網路集資,將本作帶向世界舞台,展現了驚人的能量。
➤跨域改編:載體的必要性
跨域應用獎項中,三部入圍作品各自展現了不同的創意與挑戰。「《集合!RENDEZVOUS》跨領域應用計畫」由澄波藝術文化公司製作,承載了傳遞歷史與文化的使命。作品透過時空穿梭,成功呈現歷史趣味。遊戲橘子「《看你聽的》——漫畫星 x 文學星的音樂跨域實驗」採用選集的形式,結合不同媒材。跨媒體的轉譯並非易事,但他們在不同領域的受眾之間架起了理解的橋樑。
獲獎作《我在詐騙公司上班》改編音樂劇的成功之處,蘇洋徵認為,《我在詐騙公司上班》改編為音樂劇能夠成功,首先在於詐騙集團的話題性對於未看過原著的觀眾而言,沒有門檻。其次,原作零散的短篇故事結合成完整的劇情線,並不容易,考驗製作團隊的功力。
最重要的,是這個改編展現了「音樂存在的必要性」。蘇洋徵指出:「詐騙話術本身就很接近流行歌,好聽,朗朗上口,完全將音樂劇的形式發揮到極致,」詐騙話術本身就具有節奏感和洗腦性,音樂劇的形式放大了這一特點,讓觀眾在觀賞後留下深刻的印象。主題曲具備傳唱度,進一步擴大了作品的影響力。在題材選擇、劇情整合和形式運用上展現很高的完成度,處處顯示改編團隊果陀劇場的用心與巧思。
➤類型敘事的成熟
台灣漫畫在類型深化上取得顯著進步,是值得關注的現象。陳國偉分享:過去,我們羨慕日本或歐美已經有一些非常成熟的類型作品,雖然類型高度發展會出現過於公式化的問題,但成熟的創作者,能在公式化中不斷創造新意,賦予魅力。
比如《名偵探柯南》已從最初的推理漫畫演變成如今更多動作冒險的元素。雖然推理解謎的元素可能不再是焦點,但敘述技巧和創新仍然具有吸引力。要能做到講故事技巧的純熟運用,正是需要來自於長期在類型化創作中的積累。
台灣漫畫正經歷類似的成熟階段。今年獲得金漫獎的兩部作品——《不可知論偵探2:惡人正機篇(上)》和《人偶3》——便是明證。這兩部作品都涉及推理和犯罪類型,但在表現形式上卻各具特色。
《不可知論偵探2》描繪年輕道士偵探海鱗子穿梭陰陽,運用過人觀察力與民俗靈異知識斷案,由漫畫家鸚鵡洲與大眾小說家薛西斯合作。作品有著堅實的類型敘事基礎,透過漫畫巧妙地呈現人物的細微情感。懸疑小說的「情報」被巧妙地穿插在故事之間,讓讀者在觀看過程中也可輕易享受推理的樂趣。陳國偉指出:「小說家的原創故事和漫畫家契合的畫風兩相結合,各自發揮所長,使作品有很高的完成度。」
《人偶3》,由銀甫創作,取材自眾所周知的童話《皮諾丘》,將其轉化為連環殺人案的故事。整體的世界觀與畫風更貼近西方風格。在第3部完結篇中,作者成功地收束了故事,完善了整個世界觀,展現出對敘事的卓越掌控力。
孫沁岳表示,他已經許久未曾在閱讀漫畫結尾時感到如此震撼,甚至起了雞皮疙瘩。不僅畫風與分鏡精湛,作品也出色地展現了潛在的商業價值。特別是「第3集的收尾相當出色,將懸疑元素昇華至親情,賦予作品更高層次的意義」。
《不可知論偵探2》以台北西門町的獅子林大樓為背景,巧妙融合了靈異傳說與偵探推理。而《人偶3》取材自西方童話,有著深刻的情感描繪和創新的故事結構。這兩部作品都顯示了台灣漫畫家在類型敘事上的成熟躍進,創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敘事語言,融合不同元素,突破傳統類型的束縛。
➤BL與民俗信仰題材
台灣的BL(Boys' Love)漫畫正迎來更深化與多元發展。創作者不止步於描繪愛情或香豔的情節,開始將視野拓展至更廣泛的主題。孫沁岳指出:「BL作品可以加入更多元素,不僅圍繞在愛情上。有自己的劇情主線,融合不同的故事題材。」
李家瑩分享,過去作品較多是由攻/受兩方的張力所導引出的各種套路,「今年看到的作品,作品服務面向極廣,不僅偏向肉體」。蘇微希則稱讚年度漫畫入圍作品《關於我和鬼成為家人的那件事:在我變成鬼之前》並非只是單純將電影內容漫畫化,而是由漫畫家狼七全新創作,在既有的角色設定下,對兩位男主角間情感互動進行更細緻與深入的衍生詮釋。
此外,台灣漫畫近期出現了鬼怪、神怪題材的浪潮。李家瑩在審閱本屆參賽作品時,深刻感受到這一現象。她表示:「今年報名的漫畫作品中,這類題材的比例大幅提升,這在過去是少見的。」這樣的趨勢或許與數位漫畫平台的普及以及類型電影票房的佳績有明顯關係。
例如,《乩身》和《不可知論偵探2》就是此類作品的代表。創作者運用宗教符號或靈異傳說,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並將故事背景設置在熟悉的地點,如身邊的街區或知名建築,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這些設計都能讓作品與讀者建立更深的情感連結。李家瑩分享:「透過本土傳說和信仰創作出的鬼怪、神怪故事,似乎能讓作品在市場上更容易被接受。」
➤台漫分水嶺:知識不再是負擔而是增色
蘇洋徵指出台灣漫畫正處於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創作者們積極融入靈異、民宿或台灣元素等本土文化,創造特色的同時,也希望能在國際市場上尋求突破。而這樣的努力,必經的挑戰是:如何在保留本土特色的同時,讓不同語境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和接受。
若作品運用民俗與神怪元素,但敘事上無法有效地將資訊融入故事,會使閱讀門檻提高。他表示:「對於台灣讀者來說,熟悉的元素使他們能輕鬆跳過關鍵字,直接進入故事情節。然而,非台灣語境的讀者可能感到吃力,需要額外的說明來理解。」
《不可知論偵探》成功地讓讀者無需深入了解「羅漢」等台灣特有概念,也能順暢閱讀。這些文化元素成為故事的輔助,而非阻礙。
相反地,一些作品雖然進行了出色的田野調查,卻未能將豐富的資訊自然地融入故事,使讀者不得不花費額外心力理解。過去台灣雖然一直有相關題材的創作,但近年迎來了分水嶺,許多創作者已經掌握了成熟的技術,面對這項挑戰。
蘇洋徵強調,國際讀者並不關心作品的國籍,他們關注的是故事本身,以及文化元素是否能增進理解,而非造成障礙。「創作者需要以最快速、最輕巧的方式,向讀者交代本土元素,使其成為增色而非負擔」。
蘇洋徵認為:「這種分水嶺凸顯了台灣漫畫在本土化與國際化之間的平衡。唯有將本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故事,以全球讀者易於接受的方式呈現,台灣漫畫才能真正走向國際。」
➤漫畫落地生根,接收台灣文化產業不同滋養,得到成長
「台灣漫畫逐漸深入社會,與生長的土地結合。」蘇微希分享,根據2020年《台灣文化內容產業調查報告》調查,台灣漫畫產業大概有90%以上出版品來自於海外授權,過去以市場導向為主的產出策略,讓台灣漫畫受主流授權國家的圖像風格與創作類型影響很深。但從今年的入圍與得獎名單看來,有許多非漫畫專門的跨域出版單位獲得肯定,讓我們看到台漫除了商業主流類型外,還有以特色樣貌呈現多元觀點的精采可能。
首先,金漫大獎得主阮光民獲獎座的出版社是「前衛出版社」,社長林文欽去年榮頒金鼎獎特別貢獻獎,除了嘉獎該社豐碩的出版功績,更因為前衛出版社顯著「既有本土關懷兼具世界視野」(出自金鼎獎獲獎評語)。
《OKEN:詩的端倪》出自目宿媒體,眾所周知,背後重要的支持者是華碩共同創辦人童子賢。除了著名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近年也加入漫畫出版。因為聚焦人文歷史,才延伸出楊牧散文自傳的改編,邀請了影視工作者吳識鴻嘗試漫畫創作,初試啼聲便勇奪漫畫新人獎。
首次嘗試自製漫畫便拿下金漫獎的,還有城邦集團的臉譜出版。臉譜雖然有漫畫書系PaperFilm,但主要引進經典漫畫,鮮有自製計畫,《直到夜色溫柔》從企劃到生產耗時長達4年,可說是臉譜的用心之作。同屬城邦的獨步文化,也以引進經典類型文學聞名,近年嘗試跨國企畫,如《筷:怪談競演奇物語》邀集台日港三地類型小說家接力,深獲好評。《不可知論偵探》系列劇本,便是出自前書的作者之一薛西斯。許多出版人深諳出版流程,只是過去尚未加入漫畫的生產。
漫畫跨域獎原作謝東霖的出版社「鏡文學」,自創社以來,積極經營IP的跨域經營,手握台灣大量文學作家的影視授權,更有電視、有聲書、出版等不同部門,經年深耕類型內容跨域,不遺餘力。雖投注漫畫出版不多,但謝東霖的作品深具改編特質,與鏡文學經營方向一致。
上市公司橘子集團深耕ACG領域多年,過去主要在手遊市場,近年開辦數位漫畫平台,本屆入圍兩項(《關於我和鬼成為家人的那件事:在我變成鬼之前》、《看你聽的》——音樂跨域實驗),持續投入的豐厚資源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台灣漫畫能量。
蓋亞(漫畫部)與原動力文化,則一方面保持專業漫畫出版社的製作水準;一方面也積極探索跨界合作,維繫傳統與創新兩端的平衡。蘇微希指出:「他們既具備漫畫出版專業,又長期支持台灣文史漫畫轉譯出版,目標客群雖為熟悉傳統漫畫文法的讀者,但在許多企畫上仍能看出不間斷的努力與創新。」
➤傳統市場導向以外的漫畫開創全新可能
遵循傳統漫畫文法產製的作品,較非主流的題材或創作手法更易符合市場潮流。蘇微希分享,例如日本,在高度專業產製流程中孕育的漫畫IP,其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即使是後起直追的韓國條漫,目前仍難以望其項背。
然而,台灣漫畫產業面臨的挑戰無法直接套用日本模式來解決,一方面內需市場遠不及日本,二方面則在上世紀因諸多因素錯失產業發展契機,若僅以傳統漫畫產業模式為目標,很難追得上目前已具經濟規模的產業先驅。
台灣漫畫未來是否有機會在世界市場卡位?蘇微希分享,因網路文化發達,新生代讀者的閱讀方式開始發生變化,即將到來的Web3和5G世代,將可能成為台灣漫畫在全新產業戰場開疆闢土的契機。
隨著短影音平台興起,年輕一代讀者更傾向於快速、碎片化的內容消費。近年來興盛的條漫、圖文等新型態漫畫則迎合了這種需求──畫風簡潔,閱讀門檻更低,更適合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瀏覽。而閱讀傳統翻頁漫畫則需要具備一定的先備知識,包括須了解特定符號、分鏡和敘事方式、視線動向等的「漫畫文法」。這種種門檻,讓傳統翻頁漫畫對大眾閱聽者的影響力逐漸降低。
今年台漫市場有許多非傳統漫畫出版社加入,雖大多仍援引傳統翻頁漫畫文法,卻在題材選擇及表現形式上更加開放、不但在角色設計、分鏡方式和敘事節奏上採用更貼近新生代讀者的方式,也兼顧對台灣社會文化的深度結合與關懷,為台灣漫畫注入了新鮮血液。
這些帶著全新樣貌的作品嘗試提供傳統市場導向漫畫以外的不同選擇,吸引原本不看漫畫的讀者也能輕鬆享受故事。例如,《OKEN:詩的端倪》和《直到夜色溫柔》等作品,即使不熟悉漫畫文法的讀者,也能產生共鳴。
「台灣漫畫在紙本漫畫時代產業發展出現了斷裂,那是我們已經錯失了的。但在Web3時代大家都要從頭開始摸索新的產業模式,台灣漫畫多元類型的產製特色,是面對新時代的契機。」蘇微希樂觀地表示。
➤個人出版是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能量
阿寶灰灰的《大貓族:石橋之後》是年度漫畫獲獎作品中,少見的個人出版品。故事描繪大貓族在與人類決裂後,分為野貓派和家貓派。某日,海中石橋顯現,返回城市有望,而家貓派的屋中,此時竟出現一個人類嬰兒。
「雖然故事帶有奇幻色彩,但並非一般的奇幻世界觀。它將人類與大貓的立場交織在一起,也與一般小貓與飼主的故事截然不同。」吳思璿分享。
李家瑩認為,透過這部作品,可以看見許多台灣獨立創作者的現況。他們不希望受到編輯的干預,忠於個人的創作意志,作品鮮明地反映出創作者的獨特風格。
蘇微希表示,像《大貓族》這樣的作品,在台灣的閱讀市場或許不易受到大眾讀者熱烈追捧。但透過無國界網路傳播以及科技力量輔助,在可預見的未來,小眾作品也能在全球找到大量真心喜愛它們的讀者。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蘇洋徵分享,很多作品看似從生活出發,實則漫畫家需要消化大量的田野調查或背景知識,才能妥善應用。近年台灣漫畫不僅主題百花齊放,處理多元題材的成熟度也提高了。
「我們開始進入『有前例可循』的階段了。」蘇洋徵說明,因為前人不斷的努力,後面的創作者開始有一些既有的模式可依循、參考。「我們至少知道可以前進的方向,往哪裡挖掘、探索」。
陳國偉指出,評審並沒有先將「展現台灣意識」視為重要評選標準,因為越來越多創作者靈活應用台灣歷史、民俗、議題等元素,有了精采且成熟的發揮,創造出「好看的漫畫」,讓評審團注意到了這些現象。「阮光民的作品,是很好的啟示,他將更多普世性共鳴的關懷與情感,注入了這個文學經典的改編」。
「我們的產業,越來越能掌握高度專業性的故事,」陳國偉分析,此處的「專業」,不同於蘇微希在前文所說的漫畫專業,而是指對類型文類敘事的掌握力,也是我們能夠與更多國際讀者對話的接點,「台灣創作者越來越熟練了」。
「隨著越來越多出版社加入漫畫行列,帶入新的讀者。而從小看條漫的讀者,或許有一天會又回頭開始看頁漫。」蘇微希誠摯地期待。
隨著台漫的百花齊放,傳統漫畫依然有其忠實的讀者群,但新形式的漫畫吸引多元的受眾,一同為台灣漫畫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漫畫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對於台灣漫畫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長年在大學教育現場的吳思璿表示,往年很多學生只敢朝插畫發展,近年越來越多學生勇於創作漫畫。
「今年我們看了很多改編作品,比如阮光民改編賴和小說,但是,漫畫創作是作者將他的感動,重新展現出來的過程。這份感動,是通過漫畫家之眼,才能體現的,這也是漫畫無法被AI取代的原因。」吳思璿分享。
台灣漫畫的類型敘事能力的逐漸成熟,對不同的在地文化與符號已能靈活應用,加上不同屬性的出版社共同將文化能量導入漫畫市場,漫畫在內容產業鏈的關鍵位置也愈發顯著。如邱若龍所言:「漫畫家一個人就可以發揮好幾億的效果」。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定期贊助
單筆贊助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吳致良(文字工作者)
2024-12-02 19:30 金漫獎, 評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