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你不用花冤枉錢,也能成為「綠領人才」

換日線

更新於 11月18日05:51 • 發布於 11月05日10:43 • Jack I.C. Huang/The World 2.0
你不用花冤枉錢,也能成為「綠領人才」
你不用花冤枉錢,也能成為「綠領人才」

這幾年舉凡與「永續」相關的議題,紛紛進入一個大爆發的時期:從企業到學界、政府到 NGO,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似乎人人都能順口來上幾個 SDG 或 ESG 的專有名詞。

無論是基於國際趨勢、法規要求,延續早期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目標,抑或只是「做做樣子」而已,甚至藉由似是而非的概念創造「流量變現」……至少可以確定,在這個 ESG(環境、社會、治理)成為「政確」主流的時代,不僅在各個層面影響我們的經濟行為與生活,也在就業市場中掀起波瀾。

最近,許多優秀的學生和青年朋友們都向我表示,自己正在考慮進入這個充滿潛力的職業領域:他們大多由衷認同藉由 ESG 三大面向的改革,能夠促使未來的世界更加環保、公平與永續;同時在現實層面上,由於 ESG 相關業務的興起時間不長、專業人才庫不若其他領域充分,在業界求才若渴下,薪資待遇等也較有上升空間。

然而,在這股「永續」浪潮下,我也觀察到很多有志成為「綠領人才」的年輕朋友,卻因市場上眾多似是而非的資訊,花費了大量不必要的時間和金錢,去取得所謂的「相關經驗」或「專業證明」,最後卻無法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職務,遑論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因此,以下我將依據國際上發展至今的 ESG 主流職涯發展趨勢,對照一些台灣的現象(或亂象),為有志成為綠領人才的讀者朋友,提供盡可能客觀並具參考價值的資訊與建議:

「綠領人才」需求大,亞太地區尤其顯著

聯合國在 2015 年就提出了《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 17 個永續發展目標(SDGs)納入全球討論。歷經近 10 年的由「倡議」到「落實」,也使得各國政府、企業和 NGO 組織對永續發展的關注與投入持續升溫,從而大幅推升相關人才的需求。

但具體來說,到底是哪些「相關人才」呢?首先,我們得先簡單探討目前的市場趨勢:隨著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將 ESG 融入法規,企業也紛紛開始將永續發展列為核心目標之一,而當中最直接也最易懂的業務項目,就是「永續報告書」──

過去的觀念裡,上市櫃公司僅需對「股東」負責,因此「財報」也成為企業最重要的年度成績單;但在 ESG 浪潮下,如今企業更需要對「環境」和「社會」負責,因此「永續報告書」無論是政府法規要求、或企業基於公眾關係所需,其重要性已不亞於財報。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統計,全球目前已有過半的大型公司發佈了 ESG 報告,其中近 60% 在治理和環境層面有具體的執行計劃(雖說具體成效如何,還是只是「作文比賽」?還值得近一步研究)。換言之,這份(通常是)年度報告背後所需要的各類專業,都是廣義「綠領人才」可以發展的方向。

而在亞太地區,ESG 的人才需求增長近年尤為顯著:隨著許多國家的政府如新加坡、韓國、日本和台灣,近年紛紛推動企業強制披露其碳足跡和氣候風險,並引入許多複雜的國際準則與框架,諸如「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或更新的「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等等……也都使得 ESG 相關領域從業者的需求直線上升。

根據 LinkedIn 的最新調查報告數據,全球「綠領(Green skill)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並將於2050 年達到目前(2024 年)的兩倍以上。同時自 2022 年起,光是亞太地區與永續發展相關的職位需求就增長了超過 30%,而專門負責企業 ESG 轉型的人才需求更翻了一倍。

再來談到具體的職位需求:如同前面談論「永續報告」時所述,這個領域的職位需求並不侷限於單一領域。綠色金融、氣候風險分析師、ESG 顧問、永續報告統合撰寫人、碳排查專家……等,都是目前需求相對強勁的職業選擇。

薪資行情與專業背景

在薪資待遇方面,根據國際人力資源公司 Robert Walters 的報告,亞太地區 ESG 從業者的年薪行情,初級職位大約落在 4 萬至 8 萬美元(約新台幣 122 萬至 245 萬)之間,而資深顧問或管理級別的年薪,則可能超過 12 萬美元(約新台幣 370 萬),這在區域市場行情中,已屬十分具吸引力的範疇。

當然,這些數據也會隨著地區、產業和職位別有所變化,但無論如何,ESG 確實是一個高成長、相對待遇也高的專業領域。只不過要注意的是,這裏說的「管理級別」多半指的是 C-level(CEO, CFO)等級,像是企業「永續長」這樣的待遇水平,如果只是入門等級的 ESG 工作,至少在台灣亦未必有前述薪資,據筆者了解,大多比照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基層待遇。

至於該如何進入這個新興行業?多數業界調查都給出:「學科背景」和「經驗」是關鍵因素。這個有些籠統的答案──事實上,ESG 相關的工作與許多學科都有交集,例如環境科學、社會學、經濟學、財務管理……等,甚至工程技術專業背景的人士,亦有很大機會參與其中。與此同時,實務工作或實習經驗在各領域求職都極為重要,倒不一定僅限於 ESG 領域。

不過在此可以特別聚焦的是,在公共政策,產業政策或 ESG 特定領域已經具備多年經驗的「跨域人才」,是目前最被市場需要的角色。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擁有實際(ESG)項目操作經驗的候選人在相關職位的競爭中具有明顯優勢,這也意味著越早參與各類與永續發展相關的項目或實習,將大大增強求職時的機會。

但對於多數未具相關經驗與學歷、或已身在其他領域的工作者來說,該如何「轉型」成為綠領人才呢?「有效力的證照或在職進修經驗」無疑是最好的競爭利器之一,但也是眉角最多的地方:

慎選證照策略,勿走冤枉路

首先,若想跨域挑戰 ESG 職缺,絕不能只因為看好趨勢就一頭栽進去,在較高的機會成本下,需要更具體的規劃與策略。

筆者的建議是,首先要鎖定的證照目標,最好是「能夠國際通用」的相關證照。目前業界較具代表性、也與 ESG 領域高度相關的國際證照,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項:

.Certified ESG Analyst (CESGA)

.ISO 14001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全球報告倡議認證)

.Certified Carbon Reduction Manager(CRM,專注於碳排管理)

而上述每個證照,都有其特定的應用領域和難易度。例如,GRI 的證照主要針對企業的永續報告標準,而 ISO 14001 則著重於環境管理系統的標準化。CESGA 證照則更具專業性,主要針對綠色金融和投資管理。

相對來說,GRI 和 ISO 14001 的考取難度較低,學習費用也通常較低(約在數百美元左右),持有這些證照有助進入較基礎的 ESG 相關職位。而 CESGA 和 CRM 的考試難度較高,學習費用也更昂貴(約 2,000 美元以上),但這些高階證照對於進入國際市場,尤其是金融機構和跨國企業的管理層職位,會有較大的幫助。

對於年輕學子來說,我會建議優先取得應用較廣泛、學習成本也相對較低的 GRI 或 ISO 等國際證照,等進入職場並累積一定的工作經驗後,再決定是否要考取專業度與難度更高的證照。職業生涯的初期,也應該更放在探索自己是否真的適合投入 ESG 領域,而不是一開始就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在各種證照上。

尤其如今市面上,其實已有許多免費或低成本的國際線上課程,可以幫助初學者建立對 ESG 的基本理解和知識:

例如,Coursera 提供了許多知名大學的免費或費用不高的 ESG 和永續發展課程,包括耶魯大學的 Introduction to Sustainability、史丹佛大學的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等。這些課程讓學習者可以從全球視角理解永續發展問題,且不需要高昂的費用。

聯合國訓練與研究所(UNITAR)也提供免費的 Introduction to Climate Change 課程,這個課程特別適合剛入門的學習者──不僅提供了全球視角的介紹,還包含了大量關於國際政策和氣候行動的具體內容,能讓學習者迅速理解 ESG 的基礎。

此外,像 edX 這樣的學習平台,也提供了許多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大學等機構的課程,涵蓋氣候變遷、企業永續發展等重要主題。

我認為這些線上資源,為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入門途徑,無需立刻投入昂貴的證照考試。等到工作一段時間,並真正了解了自己是否適合這個領域後,再去報考如 Certified ESG Analyst (CESGA)Certified Carbon Reduction Manager(CRM)等高級專業證照,不僅更具針對性,還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反觀台灣市場亂象

最後,不得不特別提醒的是,隨著這波 ESG 風潮的興起,市場上也開始出現一些「亂象」:很多不具備實際經驗的協會、機構,紛紛推出各類看似「高大上」的課程與認證,例如什麼「碳排查專班」、「淨零規劃師」等等,讓人眼花繚亂之餘、這些課程也往往缺乏國際專業認證機構的背書,發出的證書更多半只是「象徵性」的,對於實際工作能力或待遇提升並無太大幫助。

更有甚者,有些機構或媒體還會「販賣恐懼」,宣稱:「不懂 ESG 的企業將會被淘汰」、「不拿證書就無法跟上時代」……等等,讓許多人趕著報名上課,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卻不一定能獲得實際的價值。

對某些想抓住「ESG 商機」的人來說,也有不少人選擇將 ESG 視為「賺快錢」的另類工具──他們可能真的取得了某些國際認證,卻非投身企業或政策、社會公益等領域,而是急著透過自己掌握的基本知識框架和營銷話術,快速建立個人品牌或 IP,成為「講師」或「顧問」。這些人利用資訊落差,透過簡單的案例分析與花俏的演講技巧,為企業或個人提供所謂的「諮詢服務」,而企業在擔心 ESG 成效落後或政策不合規等壓力下,也往往會選擇支付高額費用,聘請這些看似專業的顧問來「指導」他們的 ESG 轉型計畫。

然而,這種依賴「舞台魅力」和「話術操作」的模式,雖在短期內可能獲得一些商業利益(坦白講就是賺市場小白的錢),但從長期來看,缺乏實質內容的課程與顧問服務必然無法維持。畢竟任何從業者若無法真正深入理解 ESG 在企業內部運作、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種種實務細節與挑戰,他們的專業能力必將無法匹配市場日益嚴格的標準──長期來看,市場將回歸對實力和專業知識的需求,這些虛有其表的角色將無法在變化的環境中生存。

總結來說,ESG 確實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也充滿許多機會和潛力。然而,無論是取得專業證照還是在業界持續深造,知識和專業的累積都需要時間與資源的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古語所說「十年磨一劍」,如今在 ESG 領域的專業人士,國際證照也往往只是他們的第一步、甚至不是必須,更重要的是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真正掌握這個領域的精髓。否則,這股 ESG 熱潮或許也會像幾年前的「區塊鏈、NFT 風潮」一樣,人人爭相炒作下「大師」輩出,但隨著市場冷卻(或趨於成熟),僅剩下極少數的個人或業者能夠生存。

因此,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們,請務必保持理性、量力而行,找尋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與發展路徑。

【延伸閱讀】

●靠「漂綠」收費?「真」ESG 人才,到底需要哪些關鍵能力?
●什麼是綠色債券、ESG 投資?──真心永續,還是金融大騙局?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