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跆拳道選手在競爭上,就難與直立人選手抗衡,甚至在面對同為帕拉選手上,也存在著競爭弱勢與優勢上。
以中華隊選手陳健強為例,他自幼罹患海豹肢症,且左右手長度不同,較短的左手,對手只要往他左手方向踢擊,失分機率都很高。
陳健強的指導教練柯易智對此改變他的站位方式,以左腳在前面對對手,把左腳作為主進攻腳,只要對手有動作,再以左腳進行防禦、破壞動作。
因以左腳作為支撐腳時,對手攻擊左手區域,如果右腳來不及應變,或者是右腳攻擊後被對手抓時間進攻,就只能以手防禦,陳健強手臂情況就無法防禦。
雖說帕拉選手,作為同項目同量級,身體缺陷狀況,都是經過認定,規則上來說,彼此都是站在同一基準點上,但以身體構造來說,還是存在差異。
其他隊伍中就有選雙臂構造完整,但是無法正常彎曲,比賽中還是有辦法進行抓人、抱人甚至推人這類破壞進攻節奏的動作,且只要手稍長一點就能做到。
面對這種差異,帕拉選手在情蒐與觀察對手的工作上要更縝密,更深入研究戰術,可能還得隨時調整戰術習慣,同時身體強度的鍛鍊也不能忽略。
以陳健強來說,他在台師大跆拳道隊練習時,雖然帕拉禁止上端攻擊,但柯易智都會授意選手對他正常進攻,訓練他的移位閃躲時機。
這是帕拉跆拳道的身材差異,對上不同對手,自身與對方手臂構造不同,很難一套戰術從頭打到尾。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