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花蓮縱谷客庄逍遙遊》富里鄉

花蓮縣政府

更新於 02月22日07:46 • 發布於 02月22日07:35

路線一

富里小鎮之旅

富里鄉為位於花蓮最南的鄉鎮,因其開發較晚故保留許多舊貌。富里舊名為「公埔」,據說早年當地各族透過竹竿設界線,故而命名之。現今在富里街上岔路有一座伯公廟,伯公廟後方大榕樹據說就是當年做界線的竹竿,經過風吹日曬雨淋,竹竿竟冒出芽來了,相當神奇。民國106年,臺視公司翻拍王禎和知名著作《玫瑰玫瑰我愛妳》電視劇,就選在富里小鎮拍攝。雖然王禎和當時描述的是花蓮市城隍廟一帶的溝仔尾,但經歷時間的演變,場景、地貌全都已改變,於是便在富里鎮上尋找幾處符合電視劇中所需要的場景。
例如:教授特種行業小姐們A B C

的教堂選在富里基督教長老教會禮拜堂;媽媽桑開設的特種行業則是選在富里鎮上較南側的一間懷舊旅館。
透過電視劇的放送,也一度讓許多影迷為了尋找拍攝場景來到富里小鎮。富里庄役場為和洋折衷樣式建築,亦為日本時現代風主義建築。戰後,因鄉公所在舊址旁建新期辦公大樓而改為電信局,又因電信局業務縮減併入鄉公所而設置之臨時櫃台。舊庄役場現今則為當地巡守隊之據點。富里鄉公所利用舊鄉公所設置之公埔文物館一角,設置富里客家詩人葉日松之「葉日松文學館」。

過去農業社會為主的富里人口眾多,光戲院就有好幾家,但最後也因社會型態的轉變及交通便利等因素,造成當地人口外移嚴重,戲院最終也一家一家的吹熄燈號。富里瑞舞丹大戲院曾經一度封閉許久,成了自家雜貨店的倉庫,後在第四代老闆陳威僑的堅持及家人的支持下,決定重新復興這座老戲院。裡頭的一磚一瓦、一桌一椅都還是昔日的樣子,目前也會不定期舉辦老電影播放及講座等活動。
公埔地名發源地之百年大榕樹與伯公廟、懷舊旅社及哥德式教堂與王禎和之約、全臺最美的穀倉車站,自富里車站下車後,沿著街上的方向步行約5分鐘左右即可來到富里小鎮,放慢您的腳步,慢慢地欣賞這座小鎮。

富里車站

新富里車站的設計概念重新構建了「米鄉」的人文意象,其以「大地上的穀倉」為主題發想,在不破壞整體風景的情況下,重塑了車站的效能與意象,轉化成一座低調簡練的「米倉」,更獲得了2017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車站候車室及通往月台的階梯牆上還有以「富里」為主的詩詞,讓這座米倉車站增添濃濃的文學氣息。

富里禮拜堂

富里基督教長老教會因1951年花蓮強震,造成第一代禮拜堂毀損,同年三月展開新禮拜堂的重建計畫改建,並在1959年舉行獻堂典禮。古色古香仿哥德式建築的禮拜堂吸引許多旅客到此打卡拍照。

富里村伯公廟

富里村伯公廟位於富里街上中山路與永安街交岔路口處,這座伯公廟後方的大榕樹據說為富里舊名「公埔」由來的發源地。村民在樹下蓋起了一間小伯公廟,至今,這間伯公廟仍是村庄相當重要的信仰之地。

富里庄役場

富里庄役場為東臺灣少見的日本時期庄役場建築,1920年才將東里村與富里村合併稱為大庄區。當時的區役所設在大庄,直到1926年,才將區役所遷至公埔(富里)。戰後,富里庄役場改為富里鄉公所,直至1959年新鄉公所辦公室於舊址旁竣工,舊辦公廳舍才改由「電信局」進駐,之後再由社區巡守隊進駐。古色古香的日式建築樣式,至今為東台灣少見,顯得格外珍貴。2019年,富里鄉公所於第二代鄉公所的舊房舍打造「葉日松文學館」,並在牆上以一首首詩詞,傳達著文字的溫度與鄉情,讓民眾造訪感受純樸民情。

富臨旅社

富臨旅社位於富里庄役場南側旁的懷舊小旅社,敞開的大門,門上還有一塊寫有「富臨旅社」的匾額。該旅社於1963年1月23日開業,其木製拉門、洗石子的櫃檯及洗石子地板相當懷舊,在那個年代可說是十分高級。2017年,臺視公司翻拍王禎和知名著作《玫瑰玫瑰我愛妳》電視劇即在此拍攝。但隨著老闆年事已高,懷舊旅館不敵歲月的摧殘及新式旅店的競爭,如今也吹熄燈號了。

瑞舞丹大戲院

瑞舞丹大戲院為1980年代富里地區四大戲院之一, 1962年營業,至今已經快一甲子的時間。其一樓為倉庫,二、三樓則為戲院,之後隨著人口外移,戲院也漸漸沒落,並於1989年結束營業。2011年,第四代老闆陳威僑決定復興這座老戲院,目前常不定期舉辦老電影播放及講座等活動。

路線二

9號公路尋「客」人

您或許看過海浪,但應該鮮少看過「稻浪」。自玉里站沿著臺九號公路一路向南前進,約20分鐘左右即可抵達東里村。東里村為臺九線公路上相當重要的客家小鎮之一,隨著臺東線鐵道的改線,東里車站也往西側遷移了數百公尺的距離。步上東里車站第二月臺,映入眼簾的是一整片的稻田。放水時,這一片稻田猶如上帝的鏡子。插秧完的三、四月或是第二期的暑假過後,整片綠油油的稻田隨著微風吹來,猶如海岸山脈後方太平洋上的海浪。收割前的七月及十二月左右,黃澄澄的稻子也是別有風采。東里車站的月臺精心設計成猶如浪花似的波浪造型,午後與後方海岸山脈沖下來的雲瀑共同形成有趣的畫面。
續往南走約七公里有一座竹田村,其是個客家味相當濃厚的客家庄。在竹田義民亭參拜義民爺,並前往義民亭後方的葉佳錦傳統米食早餐店,品嚐水粄、米糕、米漿等道地的客家傳統米食,相當有飽足感。
最後一站位於羅山村雞鳴園,在師傅的指導下體驗「炒」米香。不同於其他地方,羅山村的米香是用炒的,在大鍋炒好後,將芝麻、花生以及柑橘皮等倒入攪拌,再將米香倒進模子裡用大滾輪壓平後裁切便大功告成。
一趟九號公路巡「客」人,從東里到竹田,參拜義民爺,品嚐巷弄的客家美食,除非是當地人,不然可是鮮少人會知道這一家當地人才知道的美食。步上月臺,映入眼簾的稻浪美景,相信會讓您想多停留一點。

東里車站

東里車站係每天平均約30人進出的小站,卻有「臺東線最美的車站」之稱。東里車站原位於臺九線公路旁,2007年隨著臺東線鐵道的改線,往西側遷移至現今位置處,舊站則規劃為鐵馬驛站。通過地下道來到第二月臺,便會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整片無邊無際的綠色稻田映在眼前,不同季節到訪會有不同的景色風貌,稻浪、天空倒影映入眼簾,真的是一大享受。

竹田義民廟

在日本時期,因日本人的拓墾計畫,吸引了不少桃竹苗等地的客家人移居至花蓮地區,但過去因瘧疾四起、蟲害及收穫歉收等影響,生活相當地辛苦。戰後,村民返回新竹縣枋寮義民廟迎請義民爺之令旗、割香火回竹田村民宅供奉。經歷數次的重建,於1979年完成最後一次的改建工程,即為今貌。至今在寺廟右側空地,還保留著1950年代義民廟的石刻楹聯,以及歷代木刻雕版的籤詩、七星劍、舊式神轎等文物。至今每年逢農曆七月二十一日的義民節,不分客家人或閩南人皆會來此朝拜。另外,義民廟之神轎班也是花蓮南區相當有特色的文化。

葉記客家早點

葉記客家早餐店面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裝潢,但手藝一點也不馬虎。傳承母親的好手藝,只為保留堅持手做的客家米食原味。除鹹碗糕、油飯、紅龜粿,還有米漿、包子與饅頭,碗粿還有甜粿與鹹粿,甚至還有代客訂做麻糬等客製化商品。

羅山雞鳴園

「炒米香」?不是應該是用「爆」的嗎?傳統客家農夫相當勤儉,為了節省能源,會想應用各種方式減少浪費。使用大灶加入黑色鹽巴,再加入糙米,不到幾分鐘,生米就炒成米香。透過篩子將米粒挑出,再加入芝麻、花生與剛上鍋的麥芽糖與新鮮橘子皮,最後再以最快速的方式將半成品倒入模具中,壓模、切割就完成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