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花蓮縱谷客庄逍遙遊》玉里鎮

花蓮縣政府

發布於 02月22日08:01

路線一

「客」人遊璞石閣

璞石閣為玉里鎮舊名,早在咸豐3年(1853)間,即有廣東省沈私有、陳唐、羅江利等17人到此開墾,今玉里鎮南側約3公里處有個地名為「客城」的村庄,此地即為早年客家阿公婆到此開墾的客家聚落

「客人城」。光緒元年(1875),清政府實施開山撫番政策,吳光亮率領大批客籍軍隊由南投竹山越過中央山脈來到後山璞石閣,並在此駐紮屯兵。至今玉里鎮上的協天宮即是當時吳光亮及清軍在此的見證,在協天宮正殿上方還掛著吳光亮「後山保障」之匾額。現今,協天宮已成為玉里當地相當重要的信仰中心。

瓦拉米單車道位於日本時期八通關越道東段,自玉里國中旁民族路口為起點,沿著西邊街一路往卓溪鄉前進。自民族路往山邊前進約700公尺可見玉里古剎玉泉寺,早年此處泉水相當旺盛,自地底源源不絕地湧出,經勘輿師鑑定後在此建廟,取名為「玉泉寺」,主祀釋迦牟尼佛及觀音菩薩。再往西邊路前進約500公尺可見玉里神社,其鎮座於卓溪山山麓,坐西朝東鎮守玉里鎮,據說當年日本軍隊及商人要入山時,都會先來神社參拜祈求保佑平安歸來。皇民化

運動時期,臺灣人的信仰遭到控制,當地漢人結婚也得來此參拜接受神官的祝福。

戰後,神社無人參拜及管理,漸漸地遭荒煙蔓草所淹沒。直到2008年左右,一群熱愛並關心地方文史的年輕人組志工隊,將被荒煙蔓草所覆蓋的神社重新整理,之後再經由花蓮縣文化局的經費挹注及民間團體的維護管理,讓玉里神社成為當地相當重要的歷史現場公園。

走訪客人城,尋找客人阿公婆當年開墾時的遺跡,田園風光及橫跨花東縱谷平原的臺東線鐵道,拱型的客城虹橋是最大亮點。看準時刻表提前定位,即可捕捉到奔馳在縱谷平原上的列車英姿。而每年5、6月臺鐵仲夏寶島號蒸汽火車經過更是吸引上千位鐵道迷到此拍攝留影。

到訪璞石小鎮,沿著昔日的八通關越道,騎著單車拜訪客人城,油桐花季時,滿地的油桐花落葉相當有意境,單車道旁的稻田一年四季到訪也各有特色。另外,受惠於玉里鎮豐沛的地下水,在玉里圓環附近小巷可見幾處湧泉,為當地婦人的洗衣亭及附近居民夏天的避暑勝地。

玉里客籍張文暐老師自師大畢業後,返鄉於玉里高中任教,多年鍾情水墨創作,更融合絹印、版畫、蠟染等媒材創造獨特的表現語彙,題材取自最熟悉的花蓮鄉土風物。退休後,他與妻子林敏雀女士合開工坊開班授課,將蠟染藝術推廣並發揚光大。走訪百年古剎、古道,尋幽拜訪客人城、體驗蠟染手作,讓這一趟樸石小鎮之旅解放您的身心靈吧。

玉泉寺

玉泉寺創建於1930年,與協天宮屬玉里鎮歷史相當悠久的佛寺之一。1932年落成,因寺廟後方有一井水,源源不絕,根據民眾口耳相傳,定名為「玉泉寺」。玉泉寺廟內主祀釋迦牟尼佛及觀世音菩薩,1951年,花蓮發生嚴重的大地震,震後重新整修,並於寺廟右側興建一座納骨塔,1991年時又改建成為今日之面貌。

玉里神社

玉里神社位於玉里車站後方卓溪山山麓,於1982年鎮座。戰後,神社空間無人維護,逐漸遭荒煙蔓草所淹沒。2008年,登錄花蓮縣定古蹟。隔年,一群熱愛地方文史的地方人士組成玉里神社志工隊,透過一己之力將神社從荒煙蔓草之中整理出來。今日,已成為當地相當重要的日本時期古蹟。走在長長的階梯上,彷彿來到動畫《神隱少女》中的場景。

客人城伯公廟

相傳1942年左右,有位戲班先生揹塊石頭放置於今客城活動中心左後約一百公尺處,供奉當成本地之伯公。1959年玉里發生水災後,此塊伯公石頭才被遷移現址處安置。至今,客人城伯公廟一直是當地客家居民的精神寄託,每月初一、十五及大日子皆會準備豐盛的供品來答謝伯公的庇佑。

玉里洗衣亭

傳說,昔日玉里圓環一帶曾是一片沼澤地,蘊藏豐富的地下水,隨著時代的演變,昔日的沼澤地也轉變為熱鬧的市街大樓。日本時期,日本人利用此地源源不絕的地下水優勢,興建了一處現代化的圓環設計。玉里圓環中的噴水池過去相傳攸關玉里鎮的發達與否,風水之說曾在此傳開。走進小巷甚至住家後方,還可見天然湧泉自地底湧出的奇景,至今在玉里市區的洗衣亭就有三、四處,從古至今源源不絕。每到炎熱的夏天,這裡就成了當地孩童戲水消暑的聖地,同時也是玉里人共同的回憶。

玉里麵

相傳在日本時期,由於當地的日本人愛吃麵食,便將日本麵食文化帶進玉里,並結合當地食材,開啟了玉里人的麵食歷史。戰後,一位福州師傅,隨著國府遷臺在玉里鎮上擺起麵攤,賣起了一種外形與油麵相似的大麵,其麵條彈牙有嚼勁,深受老饕喜愛,後來因名聲大噪下,當地人便將它稱為「玉里麵」。

玉里協天宫

玉里協天宮是玉里鎮相當重要的一間廟。1875年,時任南澳鎮總兵的吳光亮率飛虎左營的軍隊,自林圯埔開鑿中路八通關古道抵達璞石閣撫番,當時璞石閣時適逢瘟疫流行,為了祈求平安,遂於當地起蓋一座小祠奉祀關聖帝君,此即協天宮之起源。1960年,玉里當地的客家後裔從新埔義民廟分香至玉里,為今右殿因而開始奉祀義民爺之故。

路線二

193河東客庄風情畫

193縣道全長110餘公里,起點於秀林鄉三棧村,終點於玉里鎮新民,目前是全臺灣最長的縣道。193縣道自瑞穗大橋開始往南,人煙稀少的田園風光是當地一大特色,全臺唯一的行動郵車更是一大亮點。過去郵政總局為了服務偏遠地區的鄉親,特別開辦行動郵局,早年像是臺北市內湖區、高雄市的六龜區等地也曾見行動郵局的蹤跡。隨著時代的演變與開發,如今內湖地區已成了熱鬧的繁榮都市;六龜地區現今則為人口約1萬2千多人的鄉鎮。兩地蓋起了郵局,行動郵局則轉換跑道來到東部花蓮服務河東地

區的幾個原住民部落。

每天早上九點,行動郵局由玉里郵局出發,行經臺九線公路至三民、瑞穗郵局取信後,再沿著193縣道展開一天的工作行程。

每個部落都有專屬停靠的地方,不能遲到也不能提早離開,當地的阿公婆看準時間,放下手邊的工作來報到,存款、提款或是要寄東西都可以在此搞定,但存款及提款必須要在行動郵局開戶才能辦理。隨著老齡化的嚴重,行動郵局有時也會順便幫忙當地阿

公婆跑腿,到街上的藥局領藥、到大賣場買生活用品等。另外,在特定花季時期抵達193縣道,可見另類風情的繽紛綠色隧道:春日段種植綿延數百公尺長的小葉欖仁樹,高寮地區種植鳳凰花,鐵份地區則種植黃色的阿勃勒。此外,午後海岸山脈的雲瀑亦是193縣道獨有的景色。

玉里鎮的香園小館手抓餅是當地相當有特色的在地美食。早年玉里地區有許多跟隨著國民政府來臺的榮民伯伯,老闆娘便向榮民伯伯學習手抓餅的製作,精湛的好手藝也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手抓餅風味。

當地人自幼即聽聞當地要開設麥當勞,但三十年過去了還不見蹤影,當年兩座拱橋蓋好,當地人即戲稱此「m」型紅色拱橋為「麥當勞橋」。此地原稱「客人城」,也是當地客家人最早發跡之處,廣大的縱谷平原種植優質的稻米聞名世界。數年前,橫跨秀姑巒溪的橋樑受板塊因素影響列車行走上的安全疑慮,為了顧慮行車安全及縮短行車速度,鐵路局便將該路段路線截彎取直。如今,客城虹橋已成為鐵道迷拍照的熱點之一,算準火車進站時間,提早在最佳取景點等待,便可捕捉到虹橋與列車的英姿。一年四季到訪,亦可以拍攝到不同風貌的美景。

玉里長良連家在當地是相當有名氣的大地主,在大正年間,當時由日籍人士倉光格與宜蘭人連碧榕首先向官方承墾了130餘甲土地,並且開始興築水圳,成為長良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連家古厝建於昭和5年(1930),在連碧榕事業鼎盛之時,會社裡僱用了大批的拓墾工人,於是一併興建了供「薪勞」使用的廚房、廁所及浴室等設備。其原有前、中、後三落,這座三落的建築與倉庫群在當時極為罕見,古厝前側還設有一座半月水池。在此,您可以關閉3c產品並遠離塵囂,體驗一下「無人打擾」的解憂之旅。騎著單車在田園小道上,可以把一切步調都放慢,在客城虹橋追火車、193縣道追郵車,體驗不一樣的追星之旅。

春日綠色隧道

193縣道因人煙稀少,也較無大型車輛。玉里鎮春日里至樂合里終點這一段種植有小葉欖仁樹、鳳凰樹、茄苳樹、阿勃勒等樹種,蔓延約數百公里長,每個季節到訪皆有不一樣的風情,尤其是盛開之時,綿延數公里長的花海總是令駕駛放慢速度,甚至停靠在路旁下車拍個幾張再繼續向前走。

春日五穀宮

春日里在日本時期已有客家移民陸續遷入拓墾。戰後,當地客家居民為了祈求平安豐收,便前往今苗栗縣公館鄉五鶴山五穀宮奉請香火返鄉,乃建春日五穀宮。寺廟建築新舊並存,主體外觀仍保存傳統寺廟建築,其中三川殿外一對龍柱還是早年玉里當地石匠手工打造之作品。廟內及戲臺的彩繪是國內知名客籍畫家廖鳳琴先生之創作,顛覆傳統保守的畫風。

行動郵局停靠點

行動郵局可說是全臺唯一的活文化資產,每逢週一到週五停靠河東十一站為民服務,成了造訪玉里「必追」的特色景點。隨著北部、南部原服務地區逐漸繁榮設立郵局後,行動郵局才轉移至玉里鎮服務河東地區居民。自1988年成立至今,每天巡迴玉里鎮河東六個里,總共停靠11個站,提供儲匯與郵務等服務。

高寮鳳凰花綠色隧道

玉里鎮松浦地區自春日國小南側,到松浦部落入口止。綿延約2公里的193縣道,種滿了有畢業樹之稱的鳳凰花。每年五月至七月驪歌四起之際,正是193縣道鳳凰花綻放之際,2公里的紅豔綠蔭大道總是吸引許多攝影師到此拍攝。

香園小館-手抓餅

玉里香園小館位於玉里車站南側約600尺的位置,餐廳位置不大,每到用餐時刻店內總是高堂滿座。老闆娘精湛的好手藝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手抓餅風味。店內菜色相當多元,除客家小炒、五更腸旺等著名經典菜色,手抓餅更是該店的招牌。

客城虹橋

客城虹橋由「客城一號、二號橋」所組成,早年火車必須過玉里大橋往河東前進。後因玉里大橋恰好為二板塊交疊之處,影響了火車行駛上的安全,於是在2007年改線。兩座新的紅色拱形橋立於客城稻田上,成為鐵道迷捕捉火車的口袋名單,當地農會也搭配休耕之際種植油菜花等立肥花種,除了可以立肥外,廣大的花海還可以成為當地觀光景點。

長良連家古厝

連家古厝於1930年起造,在連碧榕事業鼎盛之時,會社裡僱用了大批的拓墾工人,於是一併興建了供「薪勞」使用的廚房、廁所及浴室等設備。其原有前、中、後三落,這座三落的建築與倉庫群,在當時極為罕見。古厝前側還設有一座半月水池,此水池一說是風水所設,二說是消防之用,代表了當時東部的拓墾社會與地主家庭的生活模式。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