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環時好室|裱褙技藝的百年傳承,嘉義美街的「文園裱畫廊」

今天就回嘉

發布於 02月20日04:00 • 總編輯|環時好室;採訪|陳怡靜、郭鈺涵、李佳蓉;文字|下港女子;攝影|忘情水男孩
文園裱畫廊,嘉義市東區成仁街164號
文園裱畫廊,嘉義市東區成仁街164號

嘉義市東區的成仁街,昔日被譽為美街。由於這條街在清末時期米舖眾多,商店帶動了街區的繁榮,使居民有餘裕提供下一代更好的教育,後來就成了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形成了畫廊與裱褙框店林立的美街產業鏈。

文園裱畫廊,嘉義市東區成仁街164號
文園裱畫廊,嘉義市東區成仁街164號

雖然美街的風華已逝,但「文園裱畫廊」仍是市區少數開業至今的傳統裱框行之一。文園裱畫廊所在的建築是日治時期建造的檜木老屋。走進裱畫廊,滿滿的畫作包含傳統的油墨畫和現代感的拼圖畫。每位顧客來到這裡,無疑都是想要妥善保存自己的作品或珍藏的畫作。

文園裱畫廊的歷史可追溯百年。陳家鼎老闆打趣的說:「如果是從父親那輩開始計算,我是第二代接手;但若是從父親的師傅蒲嬰家那裡算起,那我應該是第四代傳人。」原因是陳家鼎老闆的父親(陳育鏘師傅)在十五歲時向鄰居裱褙老闆蒲嬰拜師學藝,而現在的「文園裱畫廊」前身其實是「文錦裱具店」。

文園裱畫廊,嘉義市東區成仁街164號
文園裱畫廊,嘉義市東區成仁街164號

據說蒲嬰老師因無後人接店,所以當時在其他地方開業的陳育鏘師傅聞訊後,趕緊回來傳承師傅的心血。談到傳承,現在的陳家鼎老闆最初對裱畫一竅不通,原先在桃園電子業上班的他,也是因為家中裱畫廊需要有人接手,便被父親召回來接手家業,一步一步從頭學習。

整個裱框的過程大約需要三到四個繁複步驟,成品製作的速度需視天候而定。在這個現代社會,能夠繼續堅持以傳統裱褙技藝為業,除了需要對裱畫有深厚的理解,更需要那份守護傳統產業的純粹心情。

文園裱畫廊,嘉義市東區成仁街164號
文園裱畫廊,嘉義市東區成仁街164號

永續旅行品牌島內散步於嘉義創立『環時好室』,首次經營「品牌共享空間」,開發嘉雲南小旅行外,同時提供場租服務並進駐下午茶品牌。

環時好室LINE好友募集中!▸▸▸https://lin.ee/IZLh1aJ

認識島內散步嘉義地方品牌共享空間「環時好室」▸▸▸https://bit.ly/41A2NUZ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