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工藝師林佩瑩師生聯展 展現纏花工藝之美

客家電視

更新於 2022年07月03日12:41 • 發布於 2022年07月03日10:30 • 李新隆 雲林虎尾

用絲線纏繞紙板做出一朵花,客家人稱為「纏花」,河洛人則叫它「春仔花」,是臺灣傳統嫁娶或供神,不可或缺的飾品。最近臺灣公益CEO協會在雲林記憶Cool,辦理「當纏花與剪絨相遇」工藝展,展出工藝師林佩瑩與學生的作品,讓民眾欣賞傳統纏花工藝之美。

用絲線在花朵下方不停纏繞,讓多個花瓣組合成一朵花,榮獲臺灣工藝之家的纏花工藝師林佩瑩,師承國寶大師陳惠美的技藝,回到雲林在社區大學開班授課,10幾年來教導過的學員有上千位。

纏花學員 陳文仁:「其實纏花不見得是只有女生,才可以做的一個事情,也有很多有名的技師是男生的,所以在技藝的傳承上面,或者是創新的創意上面,其實都可以有很大的發揮。」

纏花工藝師 林佩瑩:「因為以前春仔花它其實是,可能婦女她謀生的工具,所以它不太外傳,其實很感謝陳老師她無私的奉獻,把所有的最基礎的,最棒的技法都交給我,我們也跟著陳老師的精神,也把所有的技法都傳給所有的學生。」

自從疫情以來藝文界受創嚴重,為了發揚傳統工藝也促進觀光,臺灣公益CEO協會特別在虎尾鎮的雲林記憶Cool,辦理林佩瑩師生作品聯展。

臺灣公益CEO協會祕書長 林淑娥:「老師找到一個創新的一個材質,因為材料不一樣她的創作也就不一樣,整個面向又展開來,不是只有一個生活上面的用品,生活的用品春仔花,它其實變成一個藝術。」

雲林縣副縣長 謝淑亞:「當我們家的長輩 鄰里的長輩,戴上這一朵春仔花的時候,表示有喜事有好事要發生,我覺得最重要的話就是,讓我們把那個美好的年代,那個純真的年代再重新給找回來。」

不管是稱為纏花或叫做春仔花,都是早期結婚喜慶不可或缺的飾品,只是隨著時代的演變,這項工藝正逐漸消失,主辦單位希望由展覽,讓民眾了解早期常民的喜慶文化以及纏花工藝之美。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