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你需要策略性耐心

哈佛商業評論

發布於 2021年12月01日02:00 • 楊瑪利 Ma-Li Yang

台灣有一句俚語:「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我認為這句話對了一半。若個人專業不出色,站久,也可能只是邊緣角色。但想要出色,一定要站夠久,經過千錘百鍊。不妨看看《哈佛商業評論》的策略性耐心一文,幫你在卡關時,找到應對之道。

最近一位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突然宣布辭職。我跟這位董事長算熟識,之前也沒發現他有離職徵兆,因此,這個消息對我而言,算突然。

我打電話關心他,才了解身為專業經理人,儘管近幾年他帶領公司業績與獲利成長,甚至去年雙雙創下新高,但他跟幾個主要股東一直理念不合,只好選擇離開。

發生這件事時,我正在錄製該週《請聽,哈佛管理學》的Podcast,主題剛好是《哈佛商業評論》上一系列關於「職涯卡關」的文章。這事讓我更深體會,不管你處於那一個階層,都會遇到關卡。本刊9月號就有一篇文章〈職涯卡關,不想努力了嗎?〉該文提供了一個觀點:「策略性耐心」,非常發人深省。

文章指出,如果不清楚什麼是合理的職涯進展步調,而太急迫於成功;如果不了解為何同儕的成就超越自己,他們可能會捨棄前景光明的路徑,縮減自己的計畫或完全放棄。許多人犯了一個錯誤,太早就放棄努力,他們不給自己足夠時間去獲取成功。這些人最需要的就是「策略性耐心」,包括要清楚自己的目標、不要隨便轉換目標,並明確估算在合理的情況下,實現目標需要多久時間等。

熱情+專業+策略性耐心,才能持久

想在職場成功,需要在很多構面樣樣專精與周到,包括專業能力、態度、企圖心、品德、人際關係、辦公室政治等等。每一個面向都會讓人卡關。以我最熟悉的專業,雜誌專題採訪寫作為例,一路走來,我碰過無數同事,在四十歲以前,一個個放棄或離開這個專業。

我還記得自己剛當雜誌記者不到五年,就有同學正經八百跟我說:「我看你升遷很快喔,你的名字在版權頁上一直往前。」我立刻更正:「誤會了,誤會了,其實是我前面的記者都離職了。」

行外人很難了解,做一個傑出的專題記者,有多辛苦?如果沒有熱情使命驅動、建立足夠的專業能力,與找到能讓個人生活與這份工作共存的方法,真的很難堅持。

首先,記者要會提題目;但其實不少記者不太會提案,每到開題目會議前幾天就失眠。年輕時我有一個同儕,一早搭公車要到公司開題目會議,竟然半路就下車,再搭公車回家,一回到家就遞辭呈。怎麼那麼戲劇化?他說,實在害怕提題目。當上總編輯後,不少我覺得不錯的記者遞辭呈,原因是過不了提題目這一關,他們也不想再針對這個努力改善了,乾脆放棄。

專題採訪寫作通常需要訪問許多人,動輒超過四十人,收集那麼多資料與訪談錄音後,整理與寫稿過程,許多過來人形容,像寫一篇碩士論文。一個碩士花二、三年寫一篇論文,但雜誌專題記者每二、兩三個月就可能要做一個大專題,也就是一年要寫四、五篇碩士論文。這不僅要專業能力,還需要找到與這樣工作共存的生活步調,否則一段時間後,就不想再那麼累了;若配偶、父母也不支持,優秀的記者也會紛紛離職。

我想各行各業都一樣,例如醫生、警察、教師等等,都有專業挑戰與職業特性上辛苦的地方,需要克服。

台灣有一句俚語:「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我認為這句話對了一半。若個人專業不出色,站久,也可能只是邊緣角色。但想要出色,一定要站夠久,經過千錘百鍊。不妨看看《哈佛商業評論》的策略性耐心一文,幫你在卡關時,找到應對之道。

加入哈佛商業評論LINE好友,隨時接收管理新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