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週間嚼書單|短暫交會的美好瞬間,化為更加深沉的寂寞 − 微科幻漫畫《藍色潮間帶》以機器人相遇,描繪「心」的交流

WONDER覺誌

發布於 2022年01月22日05:54 • 黃 羽萍

「Blue」除了用來形容顏色,也可以作為憂鬱、沮喪、低潮等等負面心情的代名詞,《藍色潮間帶》便巧妙地將兩者結合,以「Deeper Blue」描繪深沉的海底世界,以及無限延展的幽幽寂寞。

由動畫編導楊朝皓與漫畫家葉馨文合作的微科幻漫畫《藍色潮間帶》,故事背景設定在遙遠的未來,人類都離開以後,僅剩機器人留在地球執行著生態復育的工作,此時,一隻外型為鯨魚、有著發生頻率 52 赫茲*註 的鯨群觀測機器人擱淺在藍色潮間帶,被從事海口復育的機器人所發現。

 

原本一個在陸地、一個在海洋,毫無交集的兩個機器人,就此開始閒聊、交換經驗以排遣寂寞。這段對話時光占了許多篇幅,我們並不知道他們講了什麼內容,事實上也不太重要,就像在青年旅館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相遇,我們未必清楚對方的真實姓名或來歷,純粹享受現在「心」與「心」的靠近,聊旅程、聊生活,或是傾吐生活上的瑣事及壓力。

 

然而,再氣味相投,這終究只是一次短暫的相會,我們都有各自的旅程,需要繼續向前。原本是為了排遣寂寞,寂寞卻在分離之後像浪潮般席捲而來。相遇、離別,看似不斷循環的過程,其實沒有習慣可言,每次都是新的體驗,需要重新適應。為了讓這股感覺被沖淡一些,我們只好許下一些未必會實現的諾言,正如鯨群觀測機器人所說的 — 說不定哪天他有機會放個長假時,會再回來拜訪。

除了故事、畫面吸睛,整本書籍的裝幀設計也非常值得關注。全書採特色銀墨印製在黑色的卡紙上,微微發亮的色澤像是機械的金屬,也像是微光探照進兩個機器人的生命,為寂寞而黑暗的世界裡帶來一絲希望;此外,《藍色潮間帶》並非遵循傳統漫畫的開頁,而是以 32 頁手風琴拉頁的形式為畫面帶來更大的張力表現,無論是單幅、翻頁或拉開,不同的閱讀方式將帶來不同的體驗與感受,為漫畫的表現形式提供不同的可能性。

 

 

 

*註:一般來說,鯨魚的頻率在 10 到 40 赫茲之間,而在 1989 年,美國海軍監在太平洋發現一頭頻率高達 52 赫茲的鯨魚,科學家認為牠的叫聲無法被其他鯨魚接收得到,因此稱牠為「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
Photography / 黃羽萍
核稿編輯 / Avril Chen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