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蓋一座晶圓廠台、美、新加坡、歐洲要多久?美媒揭曉答案:美國38個月最久

信傳媒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邱立玲
德國無塵室技術領導廠商Exyte建議,為了與台灣進行有效競爭,美國和歐洲必須簡化法規許可流程、優化施工技術。(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隨著各國競相建設新晶圓廠,半導體產業正快速擴張。據美國科技新聞媒體《Tomshardware》報導,德國一家公司Exyte表示,在台灣建造一座晶圓廠大約需要19個月,但是在美國建造一座晶圓廠需要整整38個月的時間。

美國蓋晶圓廠速度為全球最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積電建廠時間只有美國一半,原因是在美國,申請晶圓廠每一段工程許可,需要耗費很長時間,而且在美國蓋晶圓廠,工人不是全天24小時、1周7天施工。

Exyte專門從事晶片生產廠等高科技設施建設的領先工程、建築和設計,這家德國半導體廠房及無塵室技術領導廠商Exyte在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戰略研討會上高度讚賞台灣的優勢。

根據Exyte統計,台灣的晶圓廠建設僅耗時約19個月,其次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需要23個月。歐洲晶圓廠的建造耗時34個月,最後是美國最慢,耗時38個月。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灣建廠最有效率,最主要原因是台灣主管機關的許可流程簡化,並且工地工人全天候施工,但是美國和歐洲主管機關得審核與批准曠日廢時,工地也不是全天候施工。美國已經頒布法律,免除部分美國晶圓廠的聯邦環境評估,但這顯然不足以跟上台灣的進度。

美國蓋晶圓的成本為台灣2倍

蓋廠成本也有很大差異。 Exyte表示,儘管設備成本差不多,但是在美國建造一座晶圓廠的成本大約是台灣的兩倍。這種差異源自美國較高的勞工成本、普遍的監管要求以及供應鏈效率低下。

此外,Exyte的高階主管布拉希茲 (Herbert Blaschitz)讚揚,台灣的勞工經驗豐富,因此台灣建築商需要的詳細藍圖較少,因為工人熟悉流程的每一個步驟,從而加快晶圓廠建造工程的完工速度。

台灣擁有完善的供應鏈,經驗豐富的勞工,以及高效的監管流程,為了與台灣進行有效競爭,美國和歐洲必須簡化法規許可流程、優化施工技術,以及採用數位對映(digital twins)等先進規劃工具。

布拉希茲建議採用「虛擬調試」(virtual commissioning),也就是說,在晶圓廠真正動工之前,先創建工廠的數位模型,這樣可以儘早發現潛在問題,降低成本和環境影響,同時提高速度和效率。

一座無塵室安裝2,000台工具

現代半導體生產設施無論是規模或投資金額都十分龐大。布拉希茲在SEMI產業戰略研討會上讚揚台灣的優勢,他表示,建造一座尖端晶圓廠例如英特爾、三星或台積電經營的晶圓廠,需要超過20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其中僅結構體本身就需要40至60億美元之間。

根據布拉希茲介紹,晶圓廠的建造過程歷經3,000萬至4,000萬個工時,使用83,000噸鋼材、5,600英里的電線和785,000立方碼的混凝土。

一座典型的晶圓廠包括一座4萬平方米的無塵室,其中安裝2,000台用於光刻、沉積、蝕刻、清潔和其他操作的製造工具,每一種工具都需要大約50個單獨的公用設施和流程連接。

台積電憑藉各方面的高效率和競爭優勢,去年業績交出漂亮成績單。2024年自結合併營收2.89兆元,年增為33.89%,營業利益1.32兆元,年增為43.47%,稅後淨利1.17兆元,年增為39.92%,每股盈餘為45.25元,全數改寫歷史新高。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6
  • HI!MARS
    台積,美國和歐洲的晶圓廠停工,人員都撤回來吧!
    1天前
  • SWSHEN沈書緯(廠機)
    一座無塵室安裝2,000台工具 呃…2000機台吧…這翻譯太直接了
    1天前
  • Ray
    這有什麼好羨慕的嗎? 就是壓榨勞工權益,7天都沒休假出來的
    1天前
  • 姜壬水
    講了半天,就是台灣比較血汗啦!
    1天前
  • 啟銘
    最有效率=命最不值錢
    1天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