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Freepik
前言
遠東集團中最廣為人知的事業體非遠東百貨及 Mega大遠百等百貨公司莫屬,但其實遠東集團早期是從紡織事業起家,之後還跨足了水泥、百貨零售、金融,甚至是航運等。目前遠東集團握有經營主導權的上市櫃公司共計有9家,本文除了介紹遠東集團的發展歷程外,也將淺談集團企業間的持股結構與相互的影響。
遠東集團的擴張與事業體
在正式介紹遠東集團的發展歷程之前,本文先列出遠東集團握有經營主導權的9家上市櫃公司,如下表所示:
表一、遠東集團入主各上市(櫃)公司的時點及近期市值
公司(股票代碼) 歸入年月 2024/12/31市值(億) 亞洲水泥 (1102) 1957/03 1432.81 遠東新世紀 (1402) 1954/01 1691.51 宏遠興業 (1460) 1988/02 50.01 東聯化學 (1710) 1975/12 126.66 裕民航運 (2606) 1968/08 490.98 遠東商銀 (2845) 1992/01 564.35 遠東百貨 (2903) 1967/08 318.81 遠傳電信 (4904) 1997/04 3223.5 博弘雲端 (6997) 2019/03 28.62 除博弘雲端(2006/11成立)為收購外,餘皆為遠東集團自行創立的公司。
資料來源:TGPS集團觀察家、TEJ股價資料庫整理
遠東集團的起源-遠東紡織
遠東集團創始人徐有庠先生,在15歲時考上江蘇私立海門中學,但他選擇到家人介紹的裕豐棉花雜糧舖當學徒,後因老闆賞識被派往上海擔任常駐業務代表,至此開啟了徐有庠的創業之路。
1945年10月,徐有庠在上海創辦了遠東織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洋房牌內衣,即為遠東紡織的前身。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敗隨國民政府遷台,在臺北縣板橋鎮成立「遠東針織廠」;1954年正式更名為「遠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4月掛牌上市。2009年10月為符合公司的結構現況和未來發展願景,遠東紡織更名為「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
追尋水泥夢,成立亞泥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落幕,國民政府接管自日治時期留下的所有公、私營水泥廠,成立了台灣水泥,直到1954年的耕者有其田政策發布後,台灣水泥才轉為民營,並由辜振甫取得經營權。但台泥股東全為本省籍,加上台灣開始發展,水泥產量不足,政府開放第二家水泥廠,1951年,徐有庠與陳光甫申請開設水泥廠未果。政府將名額給了另一商人張敏鈺;張敏鈺聯合翁明昌、焦廷標、呂鳳章集資成立嘉新水泥,以「五洲牌」品牌生產卜特蘭水泥。1957年,徐有庠邀請情治系統出身的王新衡擔任董事長,於1957年3月成功創立「亞洲水泥」,並於1962年6月正式掛牌上市。
為運輸水泥,成立裕民航運,再轉型散裝貨運
1957年成立亞泥後,由於台灣的運輸能力不足,徐有庠便於1968年8月成立裕民運輸公司,經營貨車運輸業務,主要業務即為運輸亞泥的水泥產品。1973年亞泥花蓮廠成立,為解決東西部運輸問題,裕民於1980年打造「亞泥一號」-水泥專用船,專營水泥運輸。
1974年台灣開始推動十大建設,台灣水泥供不應求,開放進口便成唯一解方,裕民航運開始朝向散裝貨運領域轉型,1988年政府取消水泥進口關稅,正式開放進口水泥,裕民航運也完成轉型,成為散裝船運公司。1990年12月,裕民航運掛牌上市。
台灣經濟起飛,遠東百貨因應而生
徐有庠看準台灣在70年代因出口帶動及十大建設啟動下的經濟起飛,1967年8月將永綏街洋房四個門市店面改建成六層樓大樓,成立第一家遠東百貨。1978年10月遠東百貨掛牌上市。
遠東百貨LOGO名稱多次變更,1999年為FE21'遠東百貨新概念店與FE21' MegA大遠百(購物中心)。2011年起,新建分店命名為FE CITY系列大遠百(購物中心),作為品牌名稱。2019年起,新建分店回歸命名為遠東百貨,作為品牌名稱。至2023年止,全台有13個營業據點。
2002年為擴大百貨版圖,遠東集團陸續增資太平洋流通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太流公司)40億元,因取得太流公司控制權,故取得太平洋崇光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權,即太平洋SOGO百貨的經營權,但其後因原創設人章民強等不願失去SOGO經營權,2002年爆發SOGO案;歷經將近10年的訴訟,遠東集團才確保其對太流公司之股權及控制權,並於2017年將LOGO更名為「遠東SOGO百貨(簡稱遠東SOGO)。
圖1、遠東集團的發展歷程(一)
想收到更多財金新知?立刻訂閱TEJ電子報!
配合政府政策,設立東聯化學
1973年,我國聚酯纖維產量雖已為世界第四位,但其原料乙二醇仍需要仰賴進口,因此1975年12月中央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5%)、行政院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持股25%),邀集美國永備公司(持股25 %)與遠東集團(持股15%),共同合資成立東聯化學,由徐有庠擔任董事長。
後經歷第二次石油危機,至1982年創辦7年,但持續虧損超過1個資本額,美國永備公司因而撤資,其股權由中央投資承購。1987年10月東聯化學掛牌上市。
政府開放商銀,遠東商銀創立成功
財政部於1989年開放民間設立銀行,遠東集團為配合政府政策,立即成立「遠東國際商業銀行籌備小組」開始籌設銀行,1992年1月遠東商業銀行正式成立,1995年11月遠東商銀掛牌上櫃;1998年11月掛牌上市。
政府開放電信事業民營,遠傳電信正式創立
為加入WTO,中華民國政府自1980年代開始推動「電信自由化」政策,1996年7月1日通過「電信三法」,遠東集團隨即於1996年10月與AT&T合資成立遠傳電信公司籌備處。1997年1月,遠傳電信獲得兩張行動通訊特許執照(GSM900與GSM1800)。1997年4月正式成立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月,遠傳電信正式開台。2001年12月遠傳電信掛牌上櫃,2005年8月遠傳電信掛牌上市。
為了擴展版圖增加市佔率,遠傳電信除積極經營本業外,亦透過向外併購等方式來吃下電信市場大餅:
- 2010年1日成功合併和信電訊。
- 2006年遠傳併購台灣新世紀電訊。
- 2023年12月正式合併亞太電信。
除了主動併購其他電信,遠傳電信在2009年時亦發生被併購等情事,中國移動擬以每股新台幣40元認購遠傳電信私募新股4.44億股,但因台灣法律規定,於2013年4月宣告終止。
葉清來請求,投資成立宏遠興業
曾任於宏和精密紡織公司的葉清來,深知台灣紡織業未來唯有透過整合、創新才有辦法在世界站穩腳步,便於1988年2月帶著紡織大計找上徐旭東,兩人順利共同創立了宏遠興業,且於1995年4月掛牌上市。宏遠一成立便由葉清來擔任總經理,一直到2023年8月因海地投資失利,才請辭總經理職務。
跟上雲端市場,入主博弘雲端科技
博弘雲端科技在2006年11月由何冠生創立,是Amazon Web Services (AWS) 投入雲端產業的代理商之一。博弘雲端為了跳脫只能當代理商的窘境,便朝著能提供解決方案的多雲策略經營,但由於此種經營方式需要龐大的團隊支撐,因此需要更龐大的資金來支應,2018年,何冠生將其70%的股權出售給遠傳電信持股100%的子公司新世紀資通,從而將博弘雲端納入遠東集團,且於2024年1月登錄興櫃。
圖2、遠東集團的發展歷程(二)
遠東集團股權結構變化
徐有庠二房長子徐旭東自1979年開始接任遠東紡織總經理,為接管集團鋪路,並於1994年正式掌管遠東集團,由於徐有庠將徐家成員的股權平均分配,因此家族和諧成為徐旭東掌控經營權的關鍵變數。
TEJ將最終控制者(UC)對上市櫃公司(軸心成員)的投資鏈途徑分為四種:
(1) A—UC個人或UC個人的殼公司
(2) B—財團法人
(3) C—UC營利事業(非殼公司)
(4) D—金字塔控制/互持(公共資金)
徐氏與旗下財團法人對集團的持股情形
由2023年徐氏及旗下財團法人對遠東集團上市櫃公司持股率(圖3)可明顯看出,徐氏對於上市公司的持股途俓,並不透過設立個人的紙上公司持有,主要係由個人及財團法人持有,詳細持股明細請見表二。
圖3、2023年徐氏及旗下財團法人對遠東集團上市櫃公司持股率 (2023/12) 單位:%
資料來源:TGPS集團觀察家
表二、2023年徐氏及旗下財團法人對遠東集團上市櫃公司持股率明細(2023/12) 單位:億,%
上市公司 1102 1402 1460 1710 2606 2845 2903 公司名稱 亞洲水泥 遠東紡織 宏遠興業 東聯化學 裕民航運 遠東商銀 遠東百貨 設立年月 1957/03 1945/10 1988/02 1975/12 1968/08 1992/01 1967/08 實收資本 354.6 535.3 69.5 88.6 84.5 407.0 141.7 徐家個人 0.7 3.2 0.2 0.3 0.1 0.2 0.3 財團法人合計 7.7 14.5 0.0 0.0 0.0 0.0 4.8 元智大學 1.3 2.7 4.8 亞東技術學院 4.8 徐元智紀念基金會 1.2 3.4 徐元智醫藥基金會 5.2 3.6 員工持股合計 1.6 0.0 0.0 1.4 0.0 3.8 2.1 遠東百貨職工退休基金管理委員會 2.1 遠東紡織職工退休基金管理委員會 1.6 1.4 遠東商銀員工持股信託專戶 3.8 合計 10.0 17.7 0.2 1.7 0.1 4.0 7.2
資料來源:TGPS集團觀察家
集團股權結構的轉變
2000年 - 典型鑽石型金字塔股權結構
遠東集團其政商關係良好,故政府重要的產業開放政策都有參與,如銀行,電信等。但遠東集團早期實力不強,故有新的投資案時,均採由集團主要公司共同出資的投資方式去投新的產業,再加核心公司本身也是由其他核心公司投資,故形成以遠東紡織、亞洲水泥、遠東百貨、裕民航運與東聯化學5家公司為核心事業,相互之間交叉持股,組成鑽石型金字塔股權結構型態,如圖4所示。
圖4、2000年遠東集團核心公司(含子公司)對集團上市櫃公司的持股率(2000/12) 單位:%
資料來源:TGPS集團觀察家
2023年 - 轉為以遠東新及亞泥為主的投資型態
到了2023年,遠東集團由核心公司(以下皆含子公司持股)的持股結構,看起來有縮滅的情況,東聯化學已不在有交叉持股狀況。新投資的事業,如宏遠興業(1988成立),遠東銀行(1992成立),遠傳電信(1997成立),皆未有回頭交叉持股的情況發生,投資的核心公司由原先的5家轉變為以遠東新世紀及亞泥為主的投資型態。(圖5)
圖5、2023年遠東集團核心公司(含子公司)對集團上市櫃公司的持股率(2023/12) 單位:%
資料來源:TGPS集團觀察家
遠東集團之型I型II持股情形,集團投資鏈轉趨複雜
依圖6來看,2023年新公司不再由自己持有大部份型I或型II公司的持股,皆透過子公司,多經過1層或多層持有型I或型II公司的持股。
另除了裕元投資對多家核心公司反持股外,再增加裕鼎實業對多家核心公司反持股(遠東紡織、亞洲水泥及裕民航運),2023年投資鏈就變得極為複雜。
圖6、2023年遠東集團上市櫃公司投資關係持股(2023/12/31) 單位:%
資料來源:TGPS集團觀察家
橘底型I公司,綠底為型II公司,紅線為反持股。
結論
從遠東紡織的創立到對博弘雲端科技的收購,遠東集團一步一步的壯大營運版圖,從水泥到百貨,甚至是電信產業皆成功佔有一席之地。然原本的金字塔交互持股結構,在東聯化學開始減少交叉持股後,再加上遠東百貨與裕民航運的交叉持股比率下降,遠東集團儼然已形成以遠東新世紀及亞泥為核心的新型態經營模式。
營運方面,遠東集團在2000年前皆是由集團共同出資增設新事業,但2019年併購的博弘雲端科技轉變為併購,至此,遠東集團再無新的發展新訊,因此遠東集團未來的擴張與發展方向仍需持續觀察。
更多交叉持股的明細資料,歡迎訂閱 TEJ E-JOURNAL 了解更多文章內容
這裡可以獲得更多資訊–集團觀察家
企業信用風險解決方案→ TGPS集團觀察家,市場唯一同時具備集團歸屬與信用風險之台灣集團解決方案。TEJ 集團觀察家以將近20年的公司治理研究經驗,針對台灣公開發行以上企業,及其向下關聯的中小企業,建立一套一致性的集團企業定義來辨識集團規模與範圍,詳實記錄企業納入退出集團原因,並進一步針對集團評估信用風險等級,作為合作評估的重要資訊。
延伸閱讀
https://www.tejwin.com/insight/%e5%8f%b0%e5%a1%91%e9%9b%86%e5%9c%98%e7%9a%84%e7%b6%93%e7%87%9f%e6%80%9d%e7%b6%ad%e8%88%87%e6%b1%ba%e7%ad%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