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編輯室內的寧靜革命,我的同事是AI——巨思文化nDX學習之旅

數位時代
更新於 2024年12月26日08:34 • 發布於 2024年12月26日06:55

在現在的數位媒體時代,影片和音訊已成為重要的內容趨勢。然而,製作這些形式的內容往往比文字更為費時,且現有文字工作者可能缺乏相關技能,難以做到多種形式內容的產出。生成式AI正是解決這一挑戰的關鍵,為媒體製作帶來革命性的可能性。

巨思團隊嘗試利用生成式AI的過程中,同時申請nDX數位創新獎助計畫(以下簡稱nDX),此計畫是由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接受Google委託,管理Google「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並規劃獎助計畫與執行,目標為協助台灣新聞組織推動數位轉型與創新。巨思獲得獎助後,有更多的資源進行生成式AI的探索與應用,提升內容產製的效率與多元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巨思文化的AI協作嘗試

巨思文化以內容為核心,使用生成式AI進行了不少有意義的實驗:

建立多元數位敘事的基礎技術: 將文字轉化為影片和音訊,以多元數位故事傳遞方式推充閱讀體驗。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為編輯內容產出賦能: 不僅定義在文字,也讓編輯能更簡單地用影像、圖表和音檔傳達內容。

No Code背後的自動化應用創造: 在No Code後台製作的數位故事專題,能將正確和有價值的資訊,以更多元的表現形式傳遞給閱聽者。

巨思透過編輯平台創新功能,使用多元素材敘事

在這一場寧靜的大型編輯室革命中,我們也開發出「虛擬AI同事」,與人類協作新聞產製。

首先,是AI虛擬主播「魏時黛」、「何立惟」:透過5分鐘日報流程,推出當天的新聞播報。該流程能在YouTube和Podcast平台與閱聽者相遇,讓媒體讀者群除了讀者更新增聽眾,突破傳統文字媒體限制。

第二位同事是「虛擬美術設計」:根據文章中提到的資訊,理解意思後,在短短幾秒內製作出視覺化圖表,幫助讀者更容易理解報導內容。

第三位虛擬同事,則是「AI數位故事管理系統」:為記者和編輯提供跨媒介轉換平台,集中管理音訊、文字、影像資料,方便快速調用。

「AI數位故事管理系統」是利用多項AI輔助工具,包括:

圖片識別 :AI可識別圖片文字,並將其轉換和重新排版。
音檔轉錄: 支持將MP3等音檔快速轉換為逐字稿,並區分不同聲源。
文章生成: 可將podcast逐字稿快速轉化為完整報導。
數據可視化: AI判別資料,生成柱狀圖或折線圖,並突出關鍵數據變化。
圖解模板: 提供六種模板,包括社群圖卡、比較圖、心智圖等,幫助讀者更好理解文字內容。

學習一:怎麼讓圖表呈現得更符合需求?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學習到,儘管AI已能快速生成文字,但故事的靈魂、哪些重點要放大、哪些字要標色、配色和排版,目前都還是人類做得好,AI仍然依賴人類編輯獨特的洞察力和創造性思維。

在這個充滿可能性的創作生態系中,人類編輯的核心價值在於:精準捕捉內容的精髓、賦予文字靈魂和脈絡、控制AI產出品質的關鍵環節。

其次,提出prompt不僅是技術操作,更是一個尋求創作共識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編輯的智慧和判斷力,始終是AI輔助創作中最寶貴的元素。

學習二:如何讓AI圖表、AI撰稿流程深入同事的工作日常?

在企業AI技術導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成功不在於一次到位,而是透過漸進式的學習和調整,一步步地盡可能達成每個人的期望。

將AI工具導入編輯室工作流程,可以大致分為「克服技術原型、建立基礎功能」、「開放公測階段」、「蒐集反饋並優化prompt、UI/UX」三個階段。

關鍵在於從簡單功能開始,從單一部門擴散到多個團隊,並保持彈性和開放的心態,讓AI工具逐步融入組織的工作文化。

學習三:站穩巨人的肩膀,隨時準備奔跑

隨著科技巨頭的競爭,AI迭代變得更聰明,許多技術難題在新版本中逐步得到解決,這種便利讓媒體工作者感到幸福。

當模型越來越強大時,文章的品質也隨之提升。每次測試之後,新模型的表現總能突破舊版本的極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技術的進步帶來的可能性,更能符合編輯的多元敘事需求。

成果:流程建立起來,提升工作效率後,融入編輯日常工作流程中!

nDX專案在巨思的編輯台推動了一場工作流程的靜悄悄革命。這個一條龍式的解決方案,將音檔、文字、文章和圖表無縫接軌,大幅降低了內容生產的技術門檻。對於長期被時間壓力壓迫的編輯團隊來說,這意味著從根本上改變了內容產製的可能性。

過去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心力的工作,現在可以透過簡單直觀的操作快速完成。從音檔轉文字,到文字加工成文章,再輔以數據圖表增添可讀性,整個過程變得前所未有的流暢。這不僅極大地激發了編輯使用圖表的意願,也為讀者提供了更豐富、更有深度的閱讀體驗。

更令人興奮的是,這個專案的設計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包容性。無論是前端還是後端,不同部門的同事都能夠輕鬆上手,使用範圍之廣前所未有。它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賦能——讓編輯不再局限於純文字產出,而能更自然、更容易地整合影像、音檔、圖表等多元素素材,徹底重塑內容創作的想像邊界。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