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歲的寧寧「入坑」水晶有一年了。這期間,她把幾乎把市面上喜歡的水晶品種都買了個遍。「有些是因為喜歡它鮮豔的顏色,有些是喜歡它表面的星光,還有些是質感很好,戴著好看。」她說。
粗略統計,她買了 60 多條水晶手鏈。剛開始,她都是買人民幣(下同)小幾百元的,之後眼光越來越高,越買越貴,最貴的一條是 3,900 元。一年下來,她在水晶上花了 4.5 萬元。
在她看來,只要自己喜歡,購入價格合理,就不是智商稅。她也坦言,買水晶經濟負擔確實有點重,「我今年打算收手,太燒錢了」。
界面財經號「定焦 One」指出,買水晶「上頭」的中國年輕人還有很多。
「在喜歡的東西上花的錢,統稱為精神維護費。這句話說得太對了,上班太累,所以花錢欲望暴漲,上半年沉迷手辦盲盒,下半年沉迷水晶。」小顏從 2024 年 7 月開始買水晶,半年時間,買了七八十串手鏈,花了 3 萬多元。
最早她是從綠幽靈水晶「入坑」的,一發不可收拾。她買的手鏈價位以 500 元以內居多,也有幾條高價的,最貴的是一條藍線石水晶手鏈,5,800 元。「實在是太好看了,我糾結了好幾天還是買了,貴一方面是因為藍線石比較稀有,另一方面,配飾是 K 金。」
水晶有什麼魅力,為什麼突然火了?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水晶與玄學深度綁定,被賦予很多意義。
水晶本身顏值超高,也是年輕人「上頭」的重要原因。相比金飾、翡翠等傳統首飾,水晶的顏色更多,價格更低。
另外,如今「療愈經濟」和「悅己消費」流行,水晶爆火符合當下消費趨勢。
某種意義上,水晶流行也是一種「口紅效應」。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水晶精準滿足了當下消費者既追求美感又注重性價比和精神寄托的需求。事實上,水晶和其他首飾本質並無區別,它背後的意義是人賦予的,信則有,不信則無。
水晶賣爆,但價格差異很大。以水晶手鏈為例,低至幾十上百,高則三五千元。不同價位的水晶,差異到底在哪兒?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了解水晶的生產環節,以及對應的「加價」情況。
在江蘇省東海縣做水晶批發生意三十餘年的水晶珠寶公司創始人孟勇說,水晶是地殼深處岩漿在冷卻過程中形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需要數百年甚至數千萬年、數億年才能形成。
和大家印象中不同的是,雖然東海是著名「世界水晶之都」,但在礦石資源保護性開發的生態紅線約束下,當地早已不再開採水晶。
從業者會去國外採購水晶原石,運回東海集中加工,做成各種造型售賣。水晶主要的原料採購地包括巴西、烏拉圭、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
從原料採購環節來說,不同品質的水晶,價格確實差異很大。
天然水晶的價格每克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影響因素包括種類、顏色、透明度、產地等。普通天然水晶,市場價格通常在每克二三十元左右,好一點的在五十元,極品天然水晶的克價則在幾百元至千元不等。如綠幽靈和發晶,品質好的每克過百或幾百元。
孟勇說,水晶越透明,價格就越貴,裡邊有棉、有裂就便宜點,再疊加顏色,白色的便宜,黃色、紫色的貴。「品質非常好的透明水晶,幾千元到數萬元一公斤,如果要是發絲的,能賣到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一公斤。」
簡單計算,如果是每公斤一萬元的水晶,一串 50 克重的水晶手鏈的硬性成本約 500 元。
到了加工環節,手鏈的生產需要人工和機器一起參與,常見方式是先由人工把水晶切成小方塊,再用機器磨成圓形。
據孟勇介紹,一台機器大約 6-7 天出一次成品,其中約三天用於打磨、約三天用於拋光。每批成品的重量大約為 2,000 多克,珠子數量則根據大小有所不同。
人工成本方面,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費是三四百元,手藝精湛的工人能達到每天三四千元。
至於銷售環節,最終的加價倍率和售價,取決於水晶售賣的渠道,以及經過了幾層從業者的「倒手」。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