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27人跑到廈門當「公僕」 吃定10萬罰鍰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2022年10月06日12:30 • 發布於 2022年10月06日12:26

大陸委員會禁止台灣人民擔任大陸地區具政治性機構、團體職務,但曾姓女子等27人卻在2018、19年間與廈門海旅海安服務公司簽約,專職參與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社區治理工作,月薪1萬至2萬3千元人民幣不等。內政部認為27人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各處10萬罰鍰;27人提訴願遭駁,打行政訴訟勝訴,但最高行政法院今廢棄原判決確定。

曾姓女子等人與海安公司簽定勞動合同,在海滄區擔任社區主任助理。這27人認為罰他們罰鍰是不當擴張陸委會在2004年3月公告的規範對象,並認為這侵蝕人民的生存權、工作權、財產權,應嚴格限縮在「涉及國家認同或基本忠誠度、或屬對台統戰工作、或有妨害國家安全或利益之虞」範圍內。

27人也主張,遍查陸委會的公告,根本沒將「國有獨資公司」此一大項列入,內政部卻自行創設法律所無的限制,明顯過度擴張解釋、錯誤涵攝法令。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北高等行法院認為這些人擔任的職務難認有妨害國家安全或利益之虞,且內政部以陸方提供職務屬於對台統戰手法為由,卻沒具體審視「統戰手段」對於台灣地區究竟有何不利影響。北高行認為罰鍰違反比例原則,因此撤銷訴願決定及原處分。

內政部不服一審判決而上訴,最高行政法院認為兩岸目前仍處於分治與對立狀態,政治、經濟與社會等體制有重大本質差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是為確保台灣地區安全、自由民主的憲政秩序,規定合理,沒有違憲。

最高行政法院指出,原判決既然認定大陸地區居民委員會是屬陸委會2004年3月1日公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3條第2項所規定的政治性機關、團體,卻又說不至於有妨害國安或利益疑慮,不用適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判決理由矛盾,用法有違誤。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因曾女等27人已經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最高行政法院認為內政部從法定最低罰鍰限度裁處10萬元罰鍰有據,因此廢棄原判決、駁回27人在原審之訴。

秒讀要聞笑料不費力 點我加入聯合新聞網好友

曾姓女子等27人2018、19年間與廈門海旅海安服務公司簽約,專職參與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社區治理工作,內政部認為27人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各處10萬罰鍰,最高行政法院今認定裁處適法有據。記者王宏舜/攝影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6
  • 罰錢幹嘛,政府腦袋有問題,直接撤銷國籍不就好了。
    2022年10月07日09:37
  • Judy
    直接取消他們的國籍 讓他們留在中國就好了
    2022年10月07日08:27
  • Gavin
    國家認同忠誠?那持有它國護照是否比照辦理~少在為那腳踏兩條船的人 搞雙標
    2022年10月07日09:00
  • 劉弟
    才罰十萬而已又不判刑坐牢根本沒用,應該直接撤銷國籍讓它們去對岸發大財才對
    2022年10月07日09:00
  • 王宗揚
    台灣人除了大陸,在那裡做什麼都沒問題⋯⋯
    2022年10月07日09:3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