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熊您好:
謝謝您的每一個節目,療癒我們身上大大小小的傷。這首歌很神奇的在我經歷嚴重的 PTSD 時發售,那時每天都想死,深夜裡哭到不停思考,怎麼樣能不讓人困擾的離開人世。
聽見歌詞裡「明天再見,我已做好所有準備,放棄一切的眷戀,讓所有執念活在今天,直到最終點闔上眼。」時,我像是被點醒般。我在想,如果每天都是一個結束,我是不是也可以試著結束這些痛苦,大大的痛哭,一點一點的把那些痛苦分批的埋葬在今日。
另一段歌詞說「真不敢說對明天信奉,微不足道的我,還孵著明天的美夢。」,我不敢說明日會好起來,但我仍然希望一覺醒來,就能不再為了創傷而痛苦。後來,我狀況比較穩定,不會整天想著怎麼終結生命時,去看了 MV,更是感動,在每日的死去之中,是否有另一個我正在重生。
雖然我還是很痛恨那個侵犯我的人,但也感謝自己一路在掙扎中走過,選擇讓一部分的自己死亡,以另一個樣貌重生。
再次提起這個故事,其實還是很難受的認為,為什麼是自己?為什麼同樣一片天空,必須落淚的人是我?為什麼傷害我的人,仍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生活?甚至繼續傷害著無助的女孩。但也希望自己在昨日的死去間,能慢慢期待明日,能說聲「明天再見」,而不是恐懼著充滿痛苦的明日。
海苔熊謝謝你每個溫暖的話語,陪伴我走過無數個低谷,好喜歡!好喜歡海苔熊像是朋友般的鼓勵跟陪伴。
by 昨日(點播時間:2023/3/26 下午 12:29:37)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親愛的昨日:
你說,《明天再見》似乎幫你將每天視為一個結束,嘗試讓自己在每一天結束時將痛苦留在當天,從而在新的一天裡尋求重生。其實,這樣的想法非常有力量,讓你在面對痛苦時找到一絲生活下去的希望。
老實說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也覺得很快就被裡面的歌詞給吸引,一個看似很平凡無奇的開頭,但卻也反映了一個在生命裡面動彈不得的人,那種無力的感覺。
「又過了平凡一天
世界依舊不留情地經過我
像釘在原地一動不動」
或許,你正處於一種被動的生活狀態,感覺像被「釘在原地一動不動」,其實就是所謂的「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Maier & Seligman, 2016)。
指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由於過去經歷和預期失敗,變得消極和無法採取行動,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無力、消極。想到過去發生的事,你對價值和能力產生懷疑,導致自我否定和自我評價下降(Carvalho et al. 2011)。
你可能常常想著,是不是我不好,才遇到這種事?如果不是,為什麼衰事都掉到我身上?有這種「不公平」的感受是很正常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時我們遭遇到不公平和無法解釋的事情使得生活變得更加困難,但難能可貴的是,你選擇在掙扎中走過,讓一部分的自己死亡,以另一個樣貌重生,你真的很勇敢、很勇敢。
(同場加映:內在小孩療癒故事|插畫家施暖暖:別用過去否定自己,你的世界會更大!)
圖片|Photo by Matthias Cooper on Pexels
「明明同一片天空,今夜誰的眼淚比星光閃爍」
這是一種對未來的渴望和不確定感,你可能尋求改變和希望,想要釋放過去的包袱,專注於當下,卻發現這一切,好難、好難。
當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甚至在生命裡經常會出現一些訊息讓你覺得驚恐做惡夢的時候,這些不安的感覺會組成你的生活,讓你時時刻刻都戰戰兢兢,就算其他人跟你說現在沒有威脅可以放鬆,你會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好好放鬆。
「微不足道的我,還孵著明天的美夢」
不過,你對未來還抱有期待和渴望,希望能在每一次醒來後,擺脫創傷帶來的痛苦,這對於克服創傷,至關重要。
心理學OK繃
那麼要怎麼讓那個內在焦躁的自己安頓下來呢?我想要跟你分享一個有趣的心理學概念叫做「焦慮不確定性預期模型」 (Uncertainty and Anticipation Model of Anxiety,UAMA)(Grupe & Nitschke, 2013)。
這個理論整合焦慮相關的神經生物學和心理學研究,用來解釋「不確定性」和「預期」對焦慮的影響,其中有五個東西會和我們的焦慮「共舞」:
威脅評估:當我們遇到「潛在威脅」(例如暗巷中的黑影)時,會對威脅進行評估。
威脅評估的過程,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遺傳、早期經歷和大腦神經迴路等等,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如果你過去曾經有不好的經驗,很可能有一些風吹草動就有過度的反應,然後焦慮爆表。不確定性:對未來事件的不確定性,是焦慮的核心因素。當我們無法預測可能出現的威脅時,不確定性會增加。
用前面的例子來說,燈光明亮的時候你可能還看得清楚前面的是人還是鬼,但燈光不清楚時,你甚至連幾個人都不知道那個恐懼和焦慮就會增加。預期:預期是指對未來事件的預測和期望。焦慮的人通常會「過度預期負面結果」,奇怪的是當你總是往不好的地方想的時候你就會更焦慮,於是就變成一個負面的循環,拿焦慮來餵養焦慮。
調節策略:在面對威脅、不確定性和預期時,我們會採取不同的調節策略來應對情緒反應。這些策略包括避免(例如不要經過那一條會讓你害怕的巷子)、厭惡(談到跟性有關的議題就會暴怒)、尋求安慰等等。
某些策略可能會緩解焦慮,而其他策略則可能加劇焦慮。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你對自己的想法與信念。越焦慮你就會越懷疑自己,然後不斷看到自己不好的地方,這種負面的自我概念又會增加焦慮、增加你對於結果的負面預期,然後就陷入一個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
圖片|Photo by Liza Summer on Pexels
那該怎麼辦呢? 根據上面的情緒調節策略,其實只要做到多用「緩解焦慮的策略」,少用「加劇焦慮」的策略就可以了。為了容易理解,我做了一個表格提供給你參考。
增加焦慮的策略(少用)
減少焦慮的策略(常用)
避免:遠離或回避讓你感到不安的情況或事物,雖然短期當中可以暫時不去面對,但長期下來你會發現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過度擔憂:指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負面結果進行反覆思考和擔憂。這種策略可能會加劇焦慮,因為它使你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潛在的威脅上,從而加深對不確定性的恐懼。
安全行為:為了減輕焦慮而採取的保護性行為,如經常檢查門窗是否關好,或者在公共場合總是坐在靠近出口的位置。
再確認:尋求他人的保證,以確認自己的擔憂是無需擔心的。這種策略可能會加劇焦慮,因為它會使你過度依賴外部保證,而忽略了自己應對焦慮的能力。
深呼吸:聽起來很爛但是是最有效也最簡單的方法。深呼吸練習可以幫助個體放鬆,降低心率,減輕焦慮感。透過專注於呼吸,個體可以將注意力從焦慮源轉移到當下的身體感受上。
正念練習:正念練習是一種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體驗的技巧,不加評判地觀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運動:運動可以提高正向情緒,幫助緩解壓力和焦慮。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和瑜伽,對於減輕焦慮尤為有效。
社交支持: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有助於緩解焦慮,當你自己一個人沒有辦法扛的時候,就不要硬撐著別人說說吧!
上面這些策略有趣的地方在於,左邊增加焦慮的策略,通常短時間內反而可以減少你的焦慮,是長期下來你反而會讓自己陷入一個更焦慮的迴圈;右邊減少焦慮的策略,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緩慢的方式,可是透過逐步的累積,你慢慢就不需要老是依靠別人,而是可以安穩的依靠自己。
面對傷痛,最重要的是著愛自己,允許自己多點時間與空間去慢慢變好,就算有時候放棄也沒關係,有時候不勇敢也沒關係,痊癒的過程本來就是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歲月總是會帶給我們希望,又會重重打擊我們的自信心。
但你要相信,那些屬於你的重要東西終究會被留下來,悲傷不願意想起的過往雖然不會消失,卻可以成為記憶裡面的背景,襯托出一直沒有停下腳步的你,是如此堅毅。
【我要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連結請點我。「海苔熊為你點歌」到這裡聽。】
誠志 性侵是邪淫惡業,因犯邪淫會對我們的身心、工作、家庭、人際、運氣、財運等帶來嚴重的危害,也等同不孝,所以必須完全停止、痛懺和永不再犯,同時勸他人戒邪淫,和助印流通戒淫善書例如《壽康保鑒》、《陰律無情》。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2023年05月31日15:15
Rita Li 表格跑掉
2023年05月30日23:0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