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時尚

二手衣也可以很酷 歐美Z世代瘋轉售

全球中央
發布於 2021年07月09日02:58

90%用戶年齡在26歲以下的二手衣購物平台Depop,在疫情下瀏覽量爆增。美國電商平台Etsy看好這股熱潮,在疫情過後仍將持續發燒,近期出價收購Depop。

文/戴雅真 (中央社駐倫敦記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020年3月,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全球大爆發,許多國家政府宣布封城,宣導盡可能在家上班。

一瞬間,西裝、洋裝、高跟鞋、套裝等上班裝束都不再必要。舒適的居家服取而代之成為日常,頂多在視訊會議時套上一件襯衫,下半身怎麼舒適怎麼來,正裝被束之高閣。

疫情改變生活 二手衣網路轉售風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受疫情影響,有些人收入減少,開始思考拿衣物變換現金;有些人則是消費習慣改變,對珠寶首飾與華美服飾的需求下滑,轉而追求提升生活質感的物品。

與其購買一枚戒指,不如購入一套沙發;比起一套洋裝,一套鍋具更加吸引人。購買衣物的預算相對降低,二手衣因此成為不錯的選擇。種種改變,導致民眾對衣服斷捨離,大量服飾流入二手市場。

英國文藝學會(RSA)委託研究發現,在疫情期間,28%民眾比平常更常使用二手物品或衣物,且有35%女性計劃未來不再買那麼多衣服。這些都導致民眾對時尚的看法,從大量生產、模板一致的快時尚,轉往追求獨特性更高、永續性更佳的物品。

此外,從2020年起,英國許多非必要商店無法開門營業長達數個月,許多商店因此敲下喪鐘。疫情影響商機固然是原因之一,另一大主因也是實體店面逐漸不敵網路競爭。

二手市場興起,加上網路購物在疫情下成為主流,使得二手購物應用程式(App)如二手衣平台Depop蔚為風行。

Z世代追求獨特與環保 Depop一箭雙鵰

Depop創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倫敦,被譽為Z世代的時尚寶典。Z世代指的是1990年代後期到2000年後出生的人,他們出生時網路蓬勃發展,從小接觸手機、平板、電腦,對於網路購物毫無隔閡。

Depop主打讓人挖掘「獨特」商品,同時避免資源浪費,恰好迎合新世代愛環保的想法。根據統計,Depop目前超過3,000萬名註冊用戶當中,超過90%的年齡在26歲以下,屬於手機中毒的Z世代。

VOGUE BUSINESS編輯基特拉柯恩(Kati Chitrakorn)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表示:「現在孩子們的時尚不在於合不合身,而是這身衣服能不能展現出他們的個性。能把便宜的物品升級、客製化、重新利用,而不是捨棄,這讓年輕人感覺參與了某種行動。」

疫情下,在網路上買賣二手衣更為風行。Depop發言人表示:「Z世代想要獨特性與減少浪費,Depop讓他們一箭雙鵰。」

在疫情爆發前,市場上約有三分之二的衣服從實體店售出,但有想法的Z世代早就開始在Depop、Poshmark等二手交易平台挖寶。疫情爆發後,這些網站的業績更是長紅。像是Depop在疫情爆發不久後的2020年4月,瀏覽量爆增90%。

Depop在歐美風行,受美國網購平台Etsy看好。美國電商平台Etsy近期出價16億美元(約新台幣443.6億元)收購Depop,預計今年第三季內完成收購交易。

Etsy執行長席佛曼(Josh Silverman)表示,他預計這股二手熱潮即使在疫情過去後仍將持續發燒,而Depop培養出的「熱情粉絲群」將會是消費主流。

根據Etsy統計,美國Z世代青年熱愛訪問的購物平台當中,Depop位居第10名。Etsy創立於2005年,用戶層平均年齡39歲,主打手工藝品,一直尋求吸引更年輕族群,並打入二手衣市場,收購Depop無疑是一條捷徑。

Depop目前在全球150個國家都有用戶,其中200萬名活躍用戶去年創下6.5億美元銷售額。Depop目前觸角伸向全世界,除了倫敦之外,在曼徹斯特、紐約、洛杉磯和雪梨都設有辦公室,員工400人。被收購之後,Depop總部將繼續設在倫敦,並由現有團隊獨立運營。

Depop火紅藏隱憂 二手衣價格高檔化

儘管Depop似乎前景看好,也不是毫無隱憂。部分老用戶發現,原本提倡低廉又可重覆利用的二手衣平台,成為有心人的淘貨基地,購買目的不再是追求獨特時尚,而是用來盈利,導致價格的高檔化(gentrification)。

二手衣平台的價格高檔化,起因部分經營部落格或YouTube頻道的用戶在平台上購買超出所需的物品,用來造型搭配,吸引點閱率。另有用戶特意購買大尺碼衣物,利用多餘布料進行修改,種種行為都在不經意間提升了售價,畢竟自由市場,有競爭就會讓價格上升。

這讓想以低價購入二手衣,或是尋找市面上較少的大尺碼衣物的用戶,反而被排擠出平台,而這種過度消費的行為,也偏離平台設立初衷。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

留言 15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7月10日04:32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7月10日02:27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7月10日01:24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7月09日23:18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7月09日21:1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