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腸癌患者即使接受肛門保留手術,由於剩餘肛門管有限,多半會影響排便控制,只是症狀輕微或嚴重的差別,稱為低前位切除術症候群(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 LAR syndrome),患者的排便習慣會出現波動式變化,可能一天拉十多次、過幾天又便秘,對生活造成很大困擾,出門在外時不知道何時需要找廁所。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副教授林本仁,在接受《好心肝》會刊時表示,對直腸癌患者來說,手術後排便方式一定會改變,只是造成的影響是大或小。一般建議可以透過調整飲食,比如減少蔬果等纖維質攝取量來減少排便量。有些病人認為飲食忌口和排便的不確定性,會影響生活品質,選擇做永久性人工肛門;也有人原本堅持保留肛門,但後來因為排便的困擾太大,又動第二次手術改做人工肛門。但若腫瘤已經侵犯到外括約肌,多半不建議硬要保留肛門,因為外括約肌是控制排便用,腫瘤侵犯勢必得切除外括約肌,日後就會面臨大便失禁的問題,做人工肛門是較為妥善的方式。
在腫瘤沒有侵犯到外括約肌的情形下,如果要保留肛門,目前有兩種常見的術式:直腸拖出手術(Pull-through operation)或括約肌間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原理都是切除內括約肌,保留外括約肌及肛門。
大腸癌患者雖然通常不需要切除肛門,但有時需要做暫時性的人工肛門,比如阻塞性大腸癌,先做暫時性的人工肛門幫助排便,目的是減壓,讓脹起來的肚子消下去之後,再動手術切除腫瘤以及移除人工肛門。雖然這個人工肛門只是暫時性,並非永久存在,但有些患者仍介意隨身有糞便蒐集袋,這時另個選擇是先放人工支架(目前健保不給付),讓腸子通暢,再做清腸工作、準備手術。
直腸癌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開腹、腹腔鏡或達文西機器手臂,這些方式都可以將腫瘤清除乾淨,只是方式和費用不同。健保給付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要部分自費;最昂貴的是達文西機器手臂,要自費20多萬元。
比較這些手術方式,腹腔鏡和傳統開腹手術比較最大優點就是傷口小、恢復快、疼痛較少;不過並非每個病患都適合,如果手術中無法確保腫瘤可清除乾淨,可能再轉用傳統開腹手術。
腹腔鏡和達文西機器手臂同樣都是微創手術,不過達文西是3D視野,醫師操作的靈活度會比使用腹腔鏡更好,更有利於處理直腸癌這種手術空間較小的癌症,但由於目前自費費用較高,還需考量病人經濟條件。
若是大腸癌,因為位於腹腔,開刀空間較大,通常以傳統開腹或腹腔鏡手術為主。
Q如何早期發現大腸癌?A大腸癌的癌前潛伏期長,早期發現的治療效果良好。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50到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出陽性可接受大腸鏡檢查,民眾可以到全台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辦理。大腸直腸癌目前治療方式很多,早期大腸癌在配合治療下,5年存活率甚至可以大於9成,病患可以多方尋求意見,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切勿採信偏方,以免讓病情加重,得不償失。全文請見https://pse.is/HK7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