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鯧成為台灣過年最熱門的魚,價格漲到一般家庭買不起,所以有人以「過年吃白鯧的迷思」為題投書媒體,引清康熙年間畫家聶璜繪製、描述的《海錯圖》,指「鯧」的命名與「娼」有關,並說過年不一定要吃鯧魚。
這位作者應該出於善意,希望把國人對「鯧」與「昌」的連結轉移為「娼」,以壓抑過年搶購白鯧的風氣。
我也反對過年一定要吃因炒作、跟風而漲價的白鯧,但看到「指鯧為娼」的說法,雖然所說有據,卻覺不夠周延,所以我要為白鯧說幾句公道話,不要逼鯧為娼。
《海錯圖》說:「鯧魚身匾而頭銳狀……骨軟肉白,其味極美……俗比之為娼,以其與群魚遊也,或謂鯧魚與雜魚交……鯧魚遊泳,群魚隨之,食其涎沫,有類于娼,故名似矣。」
其實,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也談到鯧魚:「昌,美也,以味名。云:魚游于水,群魚隨之,食其涎沫,有類於娼,故名。」
我來評析如下:說「鯧魚與雜魚交」,但鯧魚並不性交,而是體外受精。說「群魚隨之」,這也不能說是娼,美女也會有眾男子追求啊!說「群魚食其涎沫」,我在網上找到一筆資料,指「涎沫」可能指鯧魚正在排卵。
不管如何,鯧魚也可說是以「昌」得名。「昌」有美好之意,可指鯧魚美麗又美味。
台灣清代方志也提到鯧魚的美味,並知道白鯧比黑鯧好吃。《諸羅縣志》(一七一七年):「鯧,身扁而短,無鱗。以紫白色者為佳,海魚之貴品。又有黑色者,細鱗,名烏鯧,味少遜。」
《噶瑪蘭廳志》(一八五二年)則引用宋元地方志《四明志》說:「鯧魚一名鏘魚,狀若鏘刀。」此一說法指鯧魚以形似「鏘刀」得名,正名是「鏘魚」。
事實上,從台灣過年習俗來看,過年吃白鯧並不是傳統習俗,而是這二、三十年來才出現的風潮。
先來談魚,說年夜飯吃「魚」象徵年年有「餘」,但「魚」與「餘」諧音是在華語,而不在台語。台語的餘叫「賰」(tshun),所以過年在神桌上擺米飯,上面插上以紙或布剪成的「春仔花」,稱之「春飯」,象徵「賰飯」,即米飯有餘之意。
再來談白鯧,此魚在台灣確是高貴魚種,台灣早年好魚排行榜無論是說:「一鮸二嘉鱲,三鯧四馬鮫」,或說「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白鯧排名都是第三。
然而,台語「鯧」本來並沒有「昌」的聯想,因為台語「鯧」音tshiunn,而「昌」音tshiong,兩者發音不同。
台灣人本來愛吃白鯧,過年買一尾白鯧來圍爐也很自然,但好魚很多,不必非鯧不可。
*本文摘自《 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 》,貓頭鷹出版。
【作者簡介】
曹銘宗
一九五六年生,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從事自由寫作,並任英語、華語導遊、台灣文創產業、休閒農業參訪團講師。
長期關注台灣族群文化,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台灣史新聞》、《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聯經)、《台灣地名謎猜》(聯經)、《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洄瀾》等繪本。
懷抱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插圖繪製】
林哲緯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擅長科學插圖及各式平面媒材繪畫;近年專注於秋海棠及其他熱帶植物分類;對自然界懷抱強烈興趣及理想,一路走來。
作品有:《蚵仔煎的身世》、《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臺灣野生蘭精細插畫明信片》、《菇的呼風喚雨史》等。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書籍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書籍新聞資訊
請聯繫上報生活記者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施縈縈 yinyin@upmedia.mg
延伸閱讀:「新手媳婦年菜教戰守則」30 秒快速備菜 輕鬆端出年夜佳餚
Christine 我家從我小時候過年就是吃鯧魚(平常也常吃魚),吃了快50年,我是不會去想什麼典故,我只知道有心人士刻意炒作,把一隻不錯的魚搞到貴得離譜,請問有誰要來管管?
2019年02月02日03:03
王基誠 很扯的文章, 那男女是否要過年期間去嫖女娼男娼才會發大財。
2019年02月02日05:50
睦恆蜘蛛人外牆防水磁磚泥作修繕施工程 書呆子胡說八道,操。。。。。
2019年02月02日02:41
Jonnson Liu 鱸魚跟盧有關 是吧~
2019年02月02日08:09
Jasonhuang 你就繼續在那邊瞎掰 老子照吃 你以為這樣會降價嗎
2019年02月02日08:0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