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許多人在忙碌和壓力中迷失,使得身心靈成為顯學。幾個月前,YTR家寧在分手後,開設新頻道「秘月期POPOO」,神情和姿態都和以往大不相同,當時就掀起了心靈課程的討論。
而比利時中國混血YouTuber錫蘭,日前發布長達近2小時20分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他花了4個月的時間去研究,閱讀大量書籍及文獻,還聯繫心理學博士,以及曾經參與課程的參與者。
邏輯縝密的敘述加上課程錄音檔,揭露了這些課程如何利用心理學手法,讓人自願入甕。已累積超過300萬次觀看次數。
而透過這個影片,其實也可以給爸媽一些省思:我們該如何教導小孩成為一個心靈堅強、有獨立思考的人,才能讓孩子之後在面對類似狀況時,提出質疑,有自我判斷的能力?
心靈課程給爸媽的省思1:培養孩子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心靈課程在第一階段會灌輸學員一個概念:感受比理性還重要。請學員放下分析和判斷,放下思考,才能得到收穫。
而課程中也會有自主意識比較高的學員,提出疑點,這時就會被抨擊而離開教室。但換個角度來說,這學員也得到了下車的機會。
爸媽們覺得,當你的孩子日後在面對有疑問的狀況時,能勇敢提出問題嗎?還是默默消化,不敢作聲?
在《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書中,作者 Darlene Sweetland提醒,爸媽常陷入一個「拯救陷阱」、「匆忙陷阱」急著將孩子從問題中拯救出來,幫他找答案、想辦法。
因為時間不夠,孩子經常被剝奪了犯錯、創新、面對挫折的機會,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爸媽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讓孩子自己找答案、自己動手做。才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心靈課程給爸媽的省思2:如何教孩子懂得「拒絕」
在心靈課程中,導師會請學員在眾人面前大叫、大吼。影片中分享,當中有的學員其實是不想要大叫的,但是因為趕快叫完,事情才可以結束。在那個狀況之下根本無法冷靜思考,因此他就只好非自願地服從指令。
在《不是孩子愛鬧情緒,是他想說卻不會說!德國幼兒園的小小孩自我表達課》一書中,作者指出:孩子懂得說「不」為自己發聲,才算真正踏出獨立的第一步。孩子必須從決定生活大小事養成思考習慣,知道表達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事。
爸媽可以教孩子幾個說法,來溫和地拒絕他人為難的請求。例如:
拒絕得簡單清楚:「不要,我並不想這樣做。」或是「不用了,謝謝。」必要時可以稍微加重語氣並重複句子來表示態度。
提出反問或建議:「為什麼你想要這樣做?」「我覺得打球還比較好玩!」
以幽默自嘲的方式來化解拒絕時的尷尬:雖是玩笑話,但也教導孩子向朋友表達自己的顧慮,如「我如果這樣做被我媽發現,大概三個月都不能出來玩了。」「你說對了,我本來就是膽小鬼。」
從小就跟孩子模擬情況來做對話練習,讓孩子懂得拒絕!
心靈課程給爸媽的省思3:從小教孩子保護自己的隱私
許多學員在心靈課程中,被迫在眾人面前說自己深藏在心裡的隱私,甚至是墮胎、性侵、童年創傷等,也要在眾人面前揭露。然而學員組成並非你熟悉的對象,其實這對自己的隱私是非常不安全的。
一個正規的心理諮詢師不會逼迫你把隱私說出來,而且有義務保守你的秘密。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爸媽應該要跟孩子分享這些觀念:不想被別人知道的祕密,就是隱私。而我們保有隱私不被別人知道的權利,就是隱私權。我們每個人都有隱私權,同時,我們也要告訴孩子,尊重別人的隱私權。
這樣日後就比較能避免別人想要利用你的隱私,來做不利於你、或威脅你的事情。
心靈課程給爸媽的省思4:如何讓孩子在高壓下仍然保持底線
此類課程讓人在高壓下服從,不敢反抗。
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遭遇壓力與情緒低落時,會著重於擔憂如何回應才能幫助孩子,卻忘了最好的回應,其實就是「專心聆聽」,不需急著給出建議。
若家長在孩子失敗時,都能引導其正向思考,孩子會更有勇氣迎接未來挑戰,面對壓力也能更具彈性。要讓孩子能夠養成面對壓力的能力。才不會在壓力面前變得軟弱被控制,不因壓力而失去底線。
心靈課程給爸媽的省思5:教孩子不貶低自己
導師在過程中創造一個高壓的氛圍,要學員去看回自己,看到自己的缺點,也貶低自己成為一個無用的廢人。
這些內耗帶來羞辱感、內疚感,接著他們就說服你:這些人生中的悲劇都是你自己選擇的。最後則在學員畢業時,以接納、肯定和重生作為結尾。而這也讓學員將此連結為「課程有用」的證明。但更多的學員是在這過程中被引發創傷,沒辦法得到好好修復。
過度自檢,會讓人失去底線。有時候爸媽可能也會聽到孩子說:當孩子說出「我很爛」、「我就笨」、「我就很膽小」、「我很廢」時,當孩子連續不斷地產生自我否定的想法,在遇到一點挫折時,也會產生強烈的自責。
當爸媽聽到孩子說出負面極端語言,可以耐心引導詢問:他們真正想要講的是什麼?教他們用完整表達,來取代負面極端的語言。有時候他們可能會回說「我就是不會啊」、「我就是很差啊」,其實這可能跟大人說話的方式有關。如果我們只是很簡單鼓勵一句「你很棒呀」,並且「具體描述」過程的努力,孩子在讚美的澆溉下,就比較不會輕易否定自己。
心靈課程給爸媽的省思6:如何教孩子有自尊地接住自己的情緒
在進階課程,學員將遭遇瘋狂的辱罵,不只導師罵、學員罵你,每個人也都要罵所有人。
大家分享的脆弱過去,都成為軟肋,被彼此攻擊直到哭出來為止,最後再透過導師和學員的接納、肯定,讓參與的人認為自己被療癒了。
但爸媽可以訓練孩子的能力是:有自尊的接住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要透過責怪自己,才能被別人所接納。
「理解自己」是接住自己情緒的第一步。孩子覺察到喜、怒、哀、樂等情緒,甚至透過遊戲、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等途徑,辨識各種情緒的表達方式。
爸媽可以透過孩子討論、學習認識自己,為何會有這個情緒,和孩子一起梳理這些負面情緒背後可能的原因。可能是哪裡被誤會了?委屈了?哪個環節沒有被解決?
幫助孩子瞭解我是誰,找到孩子自我價值,就不會迷失,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或看法。也比較不需要透過心靈課程,回頭來肯定自己、找到自己。
延伸閱讀:
網紅錫蘭抨擊台灣媒體亂象,師大教授:父母應從小建立孩子的媒體素養,而非淪為「被填鴨」的閱聽人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NONAME 加我了解更多
2天前
子涵舒🦆賴🆔688gd 介紹女友給你
02月19日15:3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