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世足盛宴,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就算不是一日球迷,除了英超賽事的時間對台灣球迷比較友善之外,歐洲頂級賽事在大半夜開踢的確讓人敬而遠之,所以不少熱愛足球的朋友,還是會想利用世足的機會,好好認識認識足球。不過,一打開FIFA官網數據,眼花撩亂的圖表與項目,讓人不知道該從何開始。今天就以開幕戰卡達對厄瓜多的數據,帶大家來瞧瞧FIFA官網數據有哪些好玩的內容。(左邊為地主隊卡達,右邊則為厄瓜多)
首先,當然是最直接的「Attacking(進攻數據)」。稍微有在關注足球的球迷對「Possession(控球時間、持球時間)」一定不陌生,但眼尖的人應該有發現,除了卡達持球42%與厄瓜多持球50%之外,還多出「8% in contest」的字樣。這個多出來的數據,指的是爭搶球,也可以說是中立球權。科技越進步,數據也就越來越精準。
以下的「Goal」項目都是與進球相關的數據。「Total」自然表示總進球數,「concede」原意為不情願地讓步、承認(失敗)、認輸,如果用在足球裡則為「concede a goal」代表沒能阻止對方進球。一般來說,一方的Total數應該會等於另一方的Conceded,反之亦然,但如果有烏龍球(Own Goal)出現,數字就不會如此工整。例如:A與B的比賽以1:2作收,A隊的Total為0,Conceded為2;B隊的Total為3,Conceded為1,則表示這場比賽裡3球都是B隊踢進的,其中A隊失2球,B隊失1球。
「Inside/Outside the Penalty Area」表示這些進球是在禁區內還是禁區外,以開幕戰為例,厄瓜多第一球為12碼罰球,第二球也在禁區內成功,所以擁有2顆禁區內的進球。至於最後的「Assists」就是助攻囉。
接下來是「Attempts at Goal(射門嘗試)」。Total指的是總射門數,在開幕戰裡,卡達共出腳5次,厄瓜多則有6次。
「On/Off Target」表示射正與否,射正指的是踢出的球是不是瞄準球門的框框,踢飛或撞柱都不算,所以厄瓜多在開幕戰有3球射正,最後得分為2,表示卡達的守門員成功守下一球。射門嘗試的數據,同樣也有「Inside/Outside the Penalty Area」,告訴大家兩隊分別在禁區內外共出腳幾次。
緊接著的Final Third Entries是非常特別也非常有趣的數據,Third的意思是第三的、三分之一的,所以在看這個數據之前,大家必須在腦海裡把球場畫為三等分,如下圖:
畫好之後,中間的箭頭代表進攻方向,如果是往右邊進攻的話,最左邊稱為Defensive Third,也就是防守的三分之一區,最右邊為Offensive Third,進攻的三分之一區,也稱為Final Third,因為是進球前的最後一哩路。Entry在這邊指的是進入、入口,也就是分析球隊在進入Final Third這一區的時候都是從哪一個位置。講到這邊,又要請大家在腦海中把球場從另外一個方向切成五等分,如下圖:
最左邊與最右邊的紫色區塊稱為「Left/Right Channel(左側/右側)」;中間一點的白色區塊稱為「Left/Right Inside Channel(左內側/右內側);中間的紅色區塊則稱為「Central Channel(中間)」。
根據FIFA Training Center網站的解說影片,Final Third Entries數據可以用來觀察球隊進攻時的策略與優勢,看球隊在向前推進的過程中會如何組織進攻。除了顯示出進攻球隊的優勢之外,也暴露出防守球隊結構上的弱點。判斷區塊的基準是接到球的位置已經進入Final Third才算數,從開幕戰的數據可以看出,厄瓜多主要都從左內側發動攻勢,卡達則是從左側,次數還有15次之多。
除了Final Third Entries之外,還有其他與戰術有關的數據,像是「Offers to Receive(傳接球位置)」,這裡的傳接球指的是戰術性的給球、餵球,也就是傳到特定定點的傳球。Total表示傳接球總次數,「In Behind/Between/Front」則表示給球的位置。「In Behind」表示傳到敵方後衛的防線後方,但要注意越位;「In Between」表示傳到敵方球員陣中;「In Front」表示傳到敵方球員的前鋒前方。
更仔細一點的數據,還特別告訴你「In Between」究竟是「Receptions Between Midfield and Defensive Lines(敵方中場球員至後防線之間)」還是「Receptions Between Defensive Lines(敵方後防線上)」。
看到這邊,應該對閱讀數據更有心得,一起在世足期間看門道,提升足球知識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