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時尚

ART TAIPEI 2023 台北藝博直擊!疫後新時代 各家精選高品質藝術同樂會

城市美學新態度
更新於 2023年10月20日04:45 • 發布於 2023年10月20日04:45

ART TAIPEI 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藝博)喜迎 30 週年,隨著 VIP 預展 10/19 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1館登場,也預告了 10/20-23 即將向公眾開放。

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現場。|Melody 採訪拍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作為疫情平息後台灣第一場大型的國際藝術博覽會,今年共 145 家藝廊可說是精銳盡出,宛若藝術的同樂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ART TAIPEI 為擴展在亞太區域藝術平台的地位,提供藏家們一覽亞太當代藝術風貌的視野,大家可以在現場一次飽覽東南亞與東北亞藝術家作品的呈現。包括香港、泰國、越南、印尼、新加坡共 14 家展商,以及 35 家日本展商、9 家韓國展商。

ART TAIPEI 2023 開幕啟動儀式。|畫廊協會提供

邁入連續舉辦的第 30 年,在現場也可以看到 ART TAIPEI 諸多用心與突破。例如開幕儀式中,特別邀請太極拳及太極劍國手孫家閎,與 MIT 新人獎藝術家劉呈祥的科技藝術跨界合作演出。今年與日本蔦屋書店合作,不只是單純的藝術書攤,更結合藝術作品的展出。會場設計上,包括各知名品牌的共同進駐與公共藝術的陳設,演繹對藝術與美的感受與想像,亦從各方面細節中展現出一個國際藝術博覽會的規格與企圖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現場。|Melody 採訪拍攝

疫後經濟或許可以逐漸復甦,新時代的浪潮卻從不回頭。今年也可看到 ART TAIPEI 自行研發的白色標誌性低碳排、低耗能展板與燈具。將世界趨勢的綠色展會視作長遠目標,台北藝博去年開始加入畫廊氣侯聯盟(GCC),今年更在展會中以數位權證、碳權交易和數位雙生技術的應用,推動藝術產業的永續發展。以下也精選幾家與綠色議題有關的展位或帶來新鮮感的作品,直擊新時代的藝博會面貌。

延伸閱讀 ➤➤ ART TAIPEI 2023 |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30 週年 十大亮點公開!

公共藝術與故事場景般的伊日藝術計畫

在今年台北藝博,伊日藝術計畫(YIRI ARTS)展呈一貫的獨特視覺風格,布置出如故事般的場景。以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1962 年出版的文學作品《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為展覽核心概念,希望藝術品除了在二手市場中創造財富,也有改變社會的正面力量,喚起大家對環境議題的關心。

Z01|公共藝術展區:平子雄一。|Melody 採訪拍攝
Z01|公共藝術展區:平子雄一。|Melody 採訪拍攝

由擅長繪畫與雕塑的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帶來今年台北藝博的公共藝術展區作品。平子雄一 1982 年出生於日本岡山縣,2006 年畢業於英國溫布頓藝術學院,創作主要聚焦在人類與自然如何共存共生。

展位內則有德國藝術家 Matthias Garff 創意結合廢棄物與動物意象,台灣刺繡藝術家陳聖文在淨灘與淨山蒐集垃圾素材等。可以看見各國當代藝術家們如何超越人類中心的視角,探討人與環境之間的多維度關係,並以各種不同媒介的創作來回應。

E04|伊日藝術計畫 YIRI ARTS|Melody 採訪拍攝
Melody 採訪拍攝
Melody 採訪拍攝
Melody 採訪拍攝
Melody 採訪拍攝

藝術家黨若洪擔任展位視覺統籌 邀大家走入林中

甫獲得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的藝術家黨若洪,以「Summer end, 走入林中」為題,為安卓藝術(Mind Set Art Center)所代理共 18 位藝術家作品安排視覺脈絡與組合關係。

E03|安卓藝術 Mind Set Art Center|Melody 採訪拍攝

展名取自德國思想家馬丁.海德格後期代表著作之一《林中路》(Holzwege),也援引美國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著名詩作 The Road Not Taken 的概念。黨若洪展現他藝術心靈的世界觀:「在人跡罕至的心靈分岔點,祈使自己選擇觀照那個幽黯原始的森林。」

羅懿君作品香蕉船。|Melody 採訪拍攝

現場展出藝術家群包括:大卷伸嗣、瑪莉娜.克魯斯、石晉華、安娜.瑪瑞亞.米庫、李明則、林煒翔、楊立、周楷倫、楊寓寧、吳增榮、曾雍甯、傅饒、謝鴻均、劉致宏、黨若洪、羅懿君、魯伊.米蓋爾.萊陶.費雷拉、伊萬.德.莫伊沙。

其中懸掛的船型物件來自藝術家羅懿君,用乾燥的香蕉皮、裝載香蕉的紙箱與美金紙幣所創作的「香蕉船」。經濟作物的種植,本身即帶有人類社會功能。她梳理過往殖民時期歷史,研究經濟作物與勞力生產下的交換價值,作品充滿著藝術家長期駐村經驗下來,對於歷史、土地與勞動的各種感受、發掘與想像。

伊萬.德.莫伊沙 Ioan DE MOISA 《洗禮2》 Baptism II 2022 油彩、壓克力、麻布 Acrylic and oil on linen 140 x 100 cm|安卓藝術提供
李明則 《放劍的蒙面人》 Masked Man Who Throws a Daggar 2021 紙漿、竹子、樹脂、壓克力顏料 Paper pulp, bamboo, resin, acrylic 91 x 80 cm|安卓藝術提供

神奇的光影雕塑 Lee Sangmin 探索萬物的內部世界

將雕塑的削減概念發揮到極致,並將素描與繪畫核心的光影美學,透過玻璃媒介發揮出嶄新的視覺,現場收穫了許多觀眾的驚嘆。來自韓國的 LEE & BAE 藝廊,在台北藝術博上呈現以玻璃為媒介的 Lee Sangmin 個展。

H10|LEE & BAE|Melody 採訪拍攝

對於這位韓國藝術家來說,瓷器與陶器是過往時光與當下相遇的空間,也是與祖先跨越時空交流的媒介。他先是設計出想要的瓷器形狀,再移動到 12 毫米的玻璃板上,憑藉雙手用金剛砂紙打磨,挖凹削減玻璃內側並拋光表面。透過這個創作過程,藝術家體現了對萬物內部的反思,並將自己的作品定義為「對萬物內部世界的探索」。

同一件作品在不同光源中形成不同效果。|Melody 採訪拍攝
從下而上的燈光。|Melody 採訪拍攝

作品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是「光」。容器的形狀顯現,來自光透過玻璃所產生的黑暗邊界。光揭示了萬事萬物的本質,而生命力的源頭卻不會自行消失。因為反射與折射,玻璃也將浮現出數層陰影輪廓,在人們於空間遊走的視線中,光的印象晃動如海市蜃樓。玻璃板與背面之間的空間,對藝術家而言是劃分過去與現在的分界線。過去的形狀重疊,時間重疊,創造出混合的時刻。

Melody 採訪拍攝

博覽藝術的學習機會 與收藏之心

無論他人如何精選,出於自己的選擇,才成為真正的生命經驗。在廣大的藝術地圖中,是已有經驗的藏家,或是不分年齡層的藝術愛好者,都有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藝博會體驗。見識愈多,也才能愈明確知道心內想要收藏的究竟是什麼,並形成自己的觀點。

如果希望有人先引導,ART TAIPEI 現場有定時團體導覽服務。也有「產經研究室」的特展與論壇、10 月 23 日「藝術教育日」,以及四場國際藝術觀察講座。包括來自香港的 M+水墨策展人 Alan Yeung、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吳超然 、北京墨齋負責人 余国梁 、印尼知名收藏家暨私人美術館Tumurun Private Museum 創辦人 Iwan Kurniawan Lukminto 、台灣安卓藝術負責人 李政勇 、橫濱美術館館長 Mika Kuraya 、MOT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策展人 崔敬華 、日本知名媒體 Tokyo Art Beat 品牌總監 Xin Tahara 等人與會。

145 家展商不知從何看起?現場提供公眾導覽,還有10/23「藝術教育日」專屬的「文化平權公益企劃」與「親子共賞計畫」。|Melody 採訪拍攝
會場中有文青感的渣男 Taiwan Bistro、Nice Green 美蔬菜生鮮食集等品牌進駐,提供逛展的朋友們吃食的去處。|Melody 採訪拍攝

更多現場直擊

展場一隅。|Melody 採訪拍攝
華人幾何先鋒霍剛作品。|Melody 採訪拍攝
以錄像藝術聞名的瑞士當代藝術家 Marck 馬克,結合木箱裝置的框限感和揮動的擺錘,與錄像中的人形成有趣互動。 |Melody 採訪拍攝
韓旭東作品仰泳。在數位轉型時代浪潮下,重新面對木質手工的當代可能,用純熟的寫實工藝延展出分子拼圖的幾何構成。|Melody 採訪拍攝
毛利悠子的複合媒材作品,吸引觀眾的互動體驗。|Melody 採訪拍攝
林俊彬結合鋼彈模型零件創作。|Melody 採訪拍攝
原住民展區的織物藝術作品,展現生命力的美感。|Melody 採訪拍攝
也趣藝廊 AKI Gallery(F04)帶來許多精彩作品。|Melody 採訪拍攝
畫廊協會提出藝術東移之夢下的水墨示範展區。|Melody 採訪拍攝
海外畫廊占比達46%,其中有35家日本展商,帶來許多台灣觀眾喜愛的日本藝術家作品。|Melody 採訪拍攝

採訪.整理撰文|Melody TU

ART TAIPEI 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尊榮貴賓預展|10月19日(Thu)12:00-21:00

貴賓預展|10月19日(Thu)15:00-21:00、10月20日(Fri)11:00-14:00

公眾展期|
10月20日(Fri)14:00-19:00
10月21日(Sat)11:00-19:00
10月22日(Sun)11:00-19:00
10月23日(Mon)11:00-18:00

展覽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1館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更多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