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災難醫療隊(DMAT)今年成功升級為全臺灣第一支全面資訊化的災難醫療隊(iDMAT),簡化繁瑣的手寫資料作業,讓醫療隊在大型活動或災難發生時,可以更專注於幫助傷患進行檢傷、治療。花蓮慈濟醫院團隊12月8日以「iDMAT挺花蓮(TEAM HUALIEN):智慧串接生命之鍊」為題,在台灣醫療科技展分享成果。
花蓮縣地形狹長、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因素,讓醫療隊在災害搶救時備受考驗。花蓮縣縣長徐榛蔚指出,衛生局在2018年0206花蓮大地震後,邀縣內急救責任醫院、慈濟基金會後勤組成花蓮縣災難醫療隊。這是一支由衛生局主責、縣內8家醫院合作的災害防救醫療的花蓮隊(TEAM HUALIEN),也是花東第一支災難醫療隊。
花蓮縣災難醫療隊並與消防局特種搜救隊分工醫療組及救護組,建立災害現場傷患處置模式。徐榛蔚縣長指出,在2021年0402 太魯閣列車事故及2022年0918玉里震災時,展現合作無間,以最快時間完成搶救生命的任務。
不過,災難發生時,最讓醫療隊困擾的不是搶救傷患,而是所有的資料全需手工填寫,同時還須接聽來自各界的關心電話。花蓮慈濟醫院兼任AI中心主任的吳彬安副院長指出,卸下急診部主任與東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REMOC)執行長的賴佩芳醫師,在2022年邀請院內AI中心合作,並由專案經理林佳玟參加全臺DMAT聯合演練,了解災難醫療隊運作模式,作為後續資訊化設計的基礎。
2023年1月,吳彬安副院長與花蓮縣縣長徐榛蔚簽訂災難醫療隊資訊化合作備忘錄。徐榛蔚縣長特別感恩花蓮慈濟的協助,這在災難、大量傷患發生的時候,因為有災難醫療隊,可以讓消防局的隊員、義消人員、特搜大隊人員、高級救護員可以各司其職,投注在災害大傷的搜救上。
徐榛蔚縣長說,很感恩林欣榮院長所帶領的團隊支持,包括吳彬安副院長、中醫何宗融副院長,花蓮縣DMAT與慈濟醫院合作成立資訊整合平台,精準、迅速的分流大量傷患,使花蓮縣災害防救醫療邁入新里程,也很感謝全縣8家急救責任醫院投入優秀的醫事及行政人員參加DMAT訓練,還有慈濟基金會作為花蓮縣災難醫療救護隊最堅強的後盾。
在資訊化過程,因為要作病人身分辨識,要上傳到雲端共享,團隊共識用手機APP,賴佩芳醫師說,好處是災難發生時可能會停電,手機可多撐點時間,第二是手機有網路,如Wifi故障,可運用個人網路;也可在基地作區域網路,把APP的資料傳輸到筆記電腦、共用雲端,相關單位主管、人員只要有權限,可以不再以電話諮詢,即可掌握最新進度。
系統完成且經桌上演練之後,在2023年11月太魯閣馬拉松以及今年3月花蓮縣府近4000人的聯合運動會作實地測試,賴佩芳說,約啟用系統10分鐘,DMAT人員已運用自如,傷患一來,隨即依檢傷配戴手環,護理師、醫師只要以手機APP掃描手環上的QR-code,即可輸入病人資料、勾選相關處置,上傳雲端,待醫療站處置完畢,後端資料已連接Power BI完成統計及相關圖表。
沒想到第二次測試後不到半個月,就遇到0403大地震,賴佩芳醫師當天剛好是DMAT值班醫師,在準備出發前,就與相關業務值班人員接到花蓮縣衛生局啟動APP分配工作。團隊包括她、傷口造口護理師鄒明耘、國軍花蓮總醫院護理部督導黃少鴻、東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的張齡方、衛生局醫政科的張欣怡等,依指示在災難地點與消防局特搜大隊會合,展開救援。
巧合的是鄒明耘護理師的先生也是當天特搜大隊出勤人員,夫妻倆就在倒塌的天王星大樓相遇。「我老婆呢?」記者會就以他們夫妻一早在災難現場投入搜救與醫療的故事開場。花蓮縣消防局災害管理科科長彭明德、緊急救護科小隊長羅雨凡、自強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陳靖朋也到場參加記者會。
林欣榮院長指出,臺東縣縣長饒慶玲看到花蓮縣iDMAT的運作,也於10月與花蓮慈院簽署「災難醫療隊iDMAT資訊化」合作備忘錄,希望能協助臺東縣災難醫療邁向資訊化。賴佩芳指出,DMAT資訊化之後,未來還有許多AI計畫待執行,以期在提升災難醫療的效率與品質上有更多的助益。
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災難醫療隊合作使DMAT成功升級iDMAT,吳彬副院長指出,花蓮慈濟醫院不僅獲得醫策會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療類智慧解決方案組」標章及創意獎,並與花蓮縣衛生局共同獲得「國發會政府服務獎」的肯定,即將在年底接受表揚。#
撰文/花蓮慈濟醫院、攝影/劉明繐、周素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