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綠鬣蜥不減反增 首度設定移除目標12萬隻 不要空窗期也沒有三不管地帶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於 2024年11月25日10:21 • 發布於 2024年11月25日10:21 •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綠鬣蜥雖已依法公告為有危害生態之虞的外來種,嚴禁輸出入、飼養繁殖及買賣,各縣市政府也積極回應民眾通報、捕捉移除,但四年來族群數有增無減,並持續北擴,危害農作物顯著。上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邀集縣市政府、專家學者召開會議討論對策,包括宣示移除沒有空窗期,邀集民眾協力填補三不管地帶移除任務。

綠鬣蜥已知在10個縣市建立了穩定族群。圖片來源: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陳添喜提供

守住綠鬣蜥北擴 止步苗栗持續監測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綠鬣蜥(Iguana iguana)已知在10個縣市建立了穩定族群,而且有向北蔓延的疑慮;目前已知建立野外繁殖族群,以台中市為最北界,苗栗縣雖有零星通報,並進行同步監測,但尚未見野外建立繁殖族群。

自2019年移除至今,約移除21萬隻綠鬣蜥,但數量仍有上升趨勢。屏東縣政府統計今(2024)年截至11月15日已移除3萬3871隻,直逼去(2023)年移除總量3萬4002隻。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截至19日共移除6109隻,已超過去年總數5449隻。

林保署為了解決移除綠鬣蜥遭遇的困境,邀集縣市政府、學者及各界專家,針對外界關注議題,比如移除行動每因新舊年度標案未妥善銜接,導致出現移除空窗期;部分縣市交界區域成為三不管地帶;軍營等禁制地區成為族群庇護溫床,以及開放讓更多有志公民參與等,研商對策。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出席縣市包括台中市、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這十個縣市也是目前有發現綠鬣蜥建立野外族群的地區。

林保署定義的成蜥為吻肛長30公分以上之個體。圖片來源: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陳添喜提供

時間空間連續不間斷 增加移除資源邀請大眾受訓一起來

會中針對幾項原則達成初步共識,如地方政府委外移除綠鬣蜥的標案,能擴大移除人力及移除區域,或委託多個專業團隊共同執行,提高移除量能與覆蓋率;另外,標案中增加可跨年度的擴充條款,使移除工作沒有空窗期。

對於三不管地帶、軍營等禁制地區,林保署將跨機關部門進行協調,與地方政府共同執行移除工作;除標案委託專業團隊或業者外,也建議地方政府開辦訓練課程,鼓勵個人或團體接受訓練、取給識別證後,協助綠鬣蜥移除。林保署也將另組綠鬣蜥移除團隊,機動協力各縣市政府移除。

而為了對已達性成熟的雌性綠鬣蜥加強移除力道、壓制族群擴張,此次會議也研議提高費用。委託專業廠商的移除,因含後續屍體處理費用,單價較高,成蜥每隻500元;未達30公分每隻200元;完成受訓參與移除之民眾給予成蜥每隻250元、未達30公分每隻100元,並且兌換現金外,也能以等值之禮券或農產品替代。林保署定義的成蜥為吻肛長30公分以上之個體。

躲在樹上的綠鬣蜥。圖片來源: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陳添喜提供

挑戰12萬隻目標 效法埃及聖䴉移除經驗

綠鬣蜥最早是以寵物之需引入台灣,因人為管理失當逃逸野外;由於適應台灣熱帶氣候,在野外不斷擴大。林保署長林華慶表示,「綠鬣蜥入侵是因人為管理失當所致,為避免更嚴重的生態與產業危害而移除,移除是不得已的手段;大眾無須污名化、妖魔化綠鬣蜥,或於移除過程施加非必要的痛苦。」

林保署也依據近年各縣市努力量,以及綠鬣蜥評估成長趨勢,首度設定明年綠鬣蜥應移除數量目標——12萬隻。要達到這個目標深具挑戰性,卻是邁向清零的重要一步。

過去林保署曾用三年移除1萬8000餘隻埃及聖䴉,維持野外剩餘不到50隻、幾近清零,由此得知,熟悉物種的習性,擬定有效的策略,採用正確的方法與適切的工具,持續而不間斷的移除才是關鍵。這個經驗也將應用在移除綠鬣蜥上。

綠鬣蜥。圖片來源: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陳添喜提供

林保署表示,綠鬣蜥除了已向地方政府完成登記者外,皆禁止飼養;已登記者亦不得進行繁殖,違反規定可處新台幣1萬至5萬元罰鍰,並沒入個體。農業部也已公告禁止飼養、繁殖,呼籲民眾切勿私養,以免觸法,若發現疑似違法繁殖情事,請撥打巿民專線1999,或林保署24小時專線0800-000-930通報。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