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捐血40年竟救了自己的命!他血紅素不足以為疲累 竟及早查出「血癌」

三立新聞網
更新於 11小時前 • 發布於 11小時前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陳先生(左二)骨髓移植成功,與趙有誠院長(左)、高偉堯主任(右)一同切下象徵重生的蛋糕。(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陳先生(左二)骨髓移植成功,與趙有誠院長(左)、高偉堯主任(右)一同切下象徵重生的蛋糕。(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61歲的陳先生熱衷公益、堪稱是熱血鬥士。自從1981年捐了第一袋血後,40年來從未間斷捐血人生,每兩個禮拜捐一次血小板,至今已捐出超過700袋的血液,去年卻第一次因為血紅素不足而無法捐血,起初只以為自己太過疲勞,但幾天後血紅素依舊無法回升,進一步檢查竟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幸運的是,因為捐血極早期發現自身血液異常。

陳先生後續來到台北慈濟醫院血液科高偉堯主任的門診治療,經過七個月的化療,陳先生的疾病一度穩定,但返回中國8個月後復發,在2024年再度回到台北慈濟醫院治療。為了根除癌細胞,高偉堯主任替他在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申請配對,幸運地在日前接受骨髓移殖,順利出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高偉堯表示,血癌又稱為「白血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血癌又可分為骨髓性、淋巴性兩種,前者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約3至5人,且是發生率最高的成人血癌;後者則是發生在小孩居多。

他說,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器官,當骨髓癌變,不成熟的白血球過度增生,影響人體血液功能,侵犯其他器官,就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高偉堯主任說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表現通常以感染、發燒、出血、貧血為主,研究發現可能與基因異常有關。治療上,會在前期檢查時藉由白血球的數量、基因變化狀態等判斷預後狀況,決定病人是否要第一時間進行骨髓移植。

高偉堯指出,現在的「捐髓」不同於早期需住院麻醉,抽取骨髓細胞的方式,而是指周邊幹細胞的蒐集,將周邊血液經過體外特殊的過濾方式,分離出幹細胞後,將剩餘的血液成分流回捐贈者的身體裡,不會影響健康。至於受贈的病人,在接受骨髓移植前必須先進行全身化療療程,再經由高劑量的化療把身體內的癌細胞及正常細胞清除,最後才能將周邊幹細胞輸至體內。

他說,植入後兩個禮拜是關鍵期,必須觀察白血球在病人體內能否穩定成長,之後才能從隔離房轉入普通病房。且移植半年內都必須密切追蹤,服用免疫抑制劑,以免發生排斥反應或是併發症。並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沒有預防方式,但健康作息與生活習慣可以防禦百病,切記維持健康生活,如有不適儘早就醫。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5
  • k
    右腳兩腳趾走路會麻痛,去部屏神經外科看診!術前哄開刀,術後變失智嘲笑凶惡,命也被玩掉了!自費上百萬開了五次刀,近二十次先進止痛手術,還裝了脊椎止滑夾及三根支架!術後腰背臀腿腳骨頭時刻都極度酸麻痛冰冷無力,超強止痛藥吃到腎臟都壞了還是得繼續吞,身心被病痛折磨的不成人樣!一生勞碌實在才會信了小人,沒想到人生才六十就要跟妻女永別!真心不想拖累她們但又捨不得,只怪我太容易相信人!
    3小時前
  • Suyue
    捐血適當即可 半年一次不行?
    1小時前
  • 🌱小蕷凵\🌱
    想到馨菲
    46分鐘前
  • 🇹🇼⛹️
    返回中國
    2小時前
  • 俞志成
    報導指出事件主角陳先生在台北慈濟醫院血液科經7個月的化療後疾病ㄧ度穩定,但返回中國8個月後復發,在2024年再度回到台北慈濟醫院治療,請問他算是境外人士嗎⋯⋯
    2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