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王 CEO,是神農獎得主鄭育松行走江湖名號。才 41 歲的他,養豬年資將近 30 年,從小與豬為伍,餵豬、配種、接生等工作早早上手。正式接下家業後,他親自育成「新增丰黑豬」,儘管當年豬外型被嫌棄「太醜」,但肉質卻美味不已,贏得永豐餘、杏子豬排的連年採購,也創下年收入超過 2 億元的佳績以及神農獎的肯定,今年更榮獲養豬界最高榮譽「福江獎」。
養豬事業有成,鄭育松沒有閒著,因應淨零碳排政策,他開始發展沼液沼渣澆灌農田事業,自掏腰包買油罐車載運,從零開始累積農民客戶。優質的沼液沼渣逐漸贏得青農的心,無論是稻農還是菜農,使用沼液沼渣後都減少了近半肥料支出,稻米產量甚至更好。鄭育松更斥資數千萬元建置沼液沼渣暫存場,要幫其他豬農解決畜牧廢水,讓養豬實踐完整的循環經濟。
養豬世家三代目,為接班就讀畜牧獸醫
鄭育松自稱豬王的底氣,源於與豬相伴的一生和家族。鄭育松的外公洪福來以家庭式養豬起始,當年豬隻僅 60 頭。隨著政策、社會變遷,養豬產業朝向規模化,鄭育松的父親鄭文信接班成為豬農後,飼養頭數慢慢成長至 8000 頭。
生在豬農之家,鄭育松從小就跟著父親在豬舍忙進忙出,餵豬、配種、接生等工作早早就上手,接班對他來說「理所當然」。為了讓家中養豬事業更上一層樓,鄭育松選擇員林農工畜牧獸醫科為第一志願,又於大葉大學完成碩士學業後回家接班,成為增豐牧場的三代目,並成立公司「新增丰」,自行設計、興建新式豬舍,將家庭式牧場轉為企業化經營。
養豬總會遇到許多挑戰,鄭育松回憶,國中時口蹄疫重創台灣養豬產業,自家牧場雖未染疫,但豬價一落千丈,「家裡曾賣過毛豬一斤只剩 30 元」,接連出生的小豬讓人看不到希望。但外公與外婆依然堅持把小豬養大,四處借錢買飼料,想不到隔年因缺豬而豬價飆漲,小豬已長大、售出後進帳上億元,「債務通通還清」,那次大起大落使他第一次覺得「養豬很好玩」。
以畜試一號、高畜黑豬雜交,培育專屬「新增丰黑豬」
口蹄疫後的下一道關卡,便是台灣加入 WTO。當時全球飼養主流豬種為 LYD 白豬,台灣也不例外,但本土黑豬卻因國際貿易首當其衝,畜試所也就此開始黑豬育種,提升黑豬競爭力。鄭育松思考,白豬的競爭對手多、不易脫穎而出,便參加台灣黑豬產製銷訓練班,並改養黑豬。
鄭育松分析,國內黑豬大致可分為土黑、洋黑及改良黑,土黑豬多出現在傳統閩客家聚落,豬種是先祖留下,多以剩食餵養、飼育時間長達 13 個月以上,肉質軟嫩、脂肪含量較高;洋黑豬由國外引種,多為英國大黑豬等,飼養時間短、骨骼寬大、肉質較緊實;「改良黑」市占率最低,為畜試所、高雄區種畜繁殖場雜交育種而來的「畜試一號」、「高畜黑豬」。
仔細評估後,鄭育松選擇養改良黑豬,並展開育種工作。他向農業部申請授權,以畜試一號為公系、高畜黑豬為母系,自行配種、產出肉豬。他解釋,畜試一號的血統為 25% 桃園豬及 75% 杜洛克,骨架大、精肉多,加上桃園豬的肉質香、風味佳,「適合做公系」;高畜黑豬則由梅山豬和杜洛克豬育成,梅山豬是中國太湖沿岸特色豬種,肉質甜、多作為金華火腿,高畜黑豬繼承梅山豬的「多產」優點,且肉質很適合做加工,是很理想的母系。
鄭育松將畜試一號及高畜黑豬雜交、持續五代以上,培育出「新增丰黑豬」,他認為,新增丰黑豬的血統可清楚追溯,身形介於土黑豬和洋黑豬之間,抗病力、屠宰率表現(屠宰後能得到的肉量)都很好,考慮到黑豬代謝系統與白豬不同,他還配置低熱量、高纖維的飼料,讓豬身上的肥瘦肉分佈更加均勻,飼養時間僅需 8.5 個月,體重便可達到 130 公斤。
然而,信心滿滿的他首次將新增丰黑豬送到肉品市場時,卻被現實打了一記重拳。
豬被嫌「太醜」肉質卻大受好評,獲永豐餘、杏子豬排青睞
台灣黑豬銷售多靠肉品市場拍賣,各地豬販會到現場挑選。在豬販眼裡,鄭育松的新增丰黑豬是十足的「四不像」,既沒有土黑豬的渾厚多肉,也不如白豬、洋黑豬精實健美,「大家覺得我的豬很醜」,最後只能賠錢賣出。
為了生存,鄭育松暫時改變策略,不賣肉豬、改賣 30 公斤的小豬給北部肉豬場。但不願認輸的他在出售小豬的同時,仍在改良自家黑豬,這也讓鄭文信看不下去。鄭文信認為,鄭育松應比照土黑肉豬產出模式,將新增丰黑豬和杜洛克配種,再產出肉豬販售即可。但鄭育松堅持,好看的豬並不代表肉質好,肉質好的豬往往不好看,新增丰黑豬本身已有杜洛克血統,且性能優良,無需再配種來迎合拍賣。
在肉品市場受挫,鄭育松轉向企業尋找機會,2013 年永豐餘集團想採購台灣黑豬,但為了減少食安疑慮,廚餘黑豬不在考慮範疇,鄭育松便毛遂自薦,「我的黑豬是吃飼料,有產銷履歷,非常理想」。比起豬的長相,永豐餘更在意肉質,不僅將鄭育松的黑豬肉料理入菜,也開發調理包。
鄭育松以他的出生年將產品命名為「1983 黑豚」,提供給欣伯國際,連鎖餐飲杏子豬排便是採用 1983 黑豚。如今,兩大企業每月採購量達 300 頭黑豬,鄭育松的飼養規模也拉抬至 1 萬 8000 頭。
他選出肉質好的豬賣給企業,其餘身形好看的黑豬則送往肉品市場拍賣,「留一條後路」。而在兩大企業的多年採購下,豬販也開始覺得新增丰黑豬「怪美的」,行情也好了起來。獨樹一格的經營模式,也讓鄭育松在 2015 年得到神農獎,2023 年牧場收入更高達 2 億 6 千萬元。
發展沼液沼渣澆灌農地,農民用過都說讚
淨零碳排為國家重要政策方向,根據農試所文獻,處理好的沼液沼渣可用於澆灌田地。2023 年農業部要求每個牧場排出的畜牧廢水,必須有 5% 回收、澆灌至農田,2028 年則要達到 10% 。鄭育松的牧場每個月會排出 600 公噸廢水,只需 6 公頃農地便可收納所有廢水,但初期要找到願意配合的農地,卻十分困難。
鄭育松指出,農民習慣使用化肥,不願嘗試「豬屎肥」,直到俄烏戰爭爆發後化肥價格飛漲,恰好彰化縣政府在試辦澆灌計畫,沼液沼渣才有了轉機。不過,即便有人願意使用,大量沼液沼渣從牧場到農地的運輸仍相當困擾,為此,鄭育松直接砸 500 萬元購入一輛中古油罐車,將沼液沼渣先分送給鹿港、竹塘的青農免費試用,青農們在使用過程中,回饋各式作物的使用情形,也介紹其他農民共同參與。
彰化縣竹塘鄉青農聯誼會前會長詹喬錠是沼液沼渣肥的愛用戶,他表示早期的農家會養豬、種田,將豬糞用在田間,但未醱酵的豬糞施用過量,容易讓作物「鹹死」,部分老一輩農民心裡對豬糞有陰影。此外,田間作物施肥量大,但農民只有小車,運載量能不足,鄭育松的沼液沼渣肥以大車運輸、澆灌,非常便利農民使用,且效果極佳。他目前搭配市售固體肥料種水稻及蔬菜,整體用肥支出減少約 40 %,「稻農、菜農、豬農都贏了,還兼顧環保」。
彰化縣青農聯誼會會長陳建凱也是沼液沼渣肥的愛用戶,今年他的 15 公頃稻田只用沼液沼渣肥,不施用其他市售肥料。他認為市售肥料多是固體肥,農夫買回後要自行施肥,但打電話預訂沼液沼渣肥後,肥車會開到田邊直接澆灌,十分方便。
目前沼液肥 20 公噸只需 1000 元,一公頃水稻田每次施用 100 公噸,一期作約澆灌 4 至 5 次,總成本頂多 2 萬 5000 元,且產量還提高三成。相形之下,每公頃固體有機肥成本超過 6 萬元,「沼液肥省時省力又省錢」。
沼液沼渣回收事業,將養豬擴展成循環經濟
經過青農引介,鄭育松的沼液沼渣肥「訂單」已累積破百公頃,眼見有商機,他便再成立「謙澤園」公司,並再自費 700 多萬元添購車輛、聘請專人載運,甚至收費服務別的牧場。
鄭育松坦言,「過程非常艱辛」,光是司機就很難找,因為車輛容量高達 20 公噸、體積大,可是許多農田座落在鄉間小路旁,需在澆灌前場勘、確認水源、模擬開車路線以及停車位置,司機必須有一定開車技術、且要有耐心,才能圓滿完成任務。
不僅人才難尋,要說服別的牧場加入也不容易。鄭育松分析,不少牧場擔心處理費非常昂貴、不願加入,但事實上他們的收費非常便宜,20 公噸沼液處理費僅 6300 元,以一般養豬場平均飼養規模來算,滿足未來政策要求 10% 回收率,攤提下來每個月僅需 3000 元。
他的牧場現在申請載運也要付費,但牧場可免去水污費、人事及電費,一來一往,每年可省下約 30 萬元。鄭育松省錢的經驗慢慢吸引了其他養豬場,甚至大型的畜產集團也加入運輸行列。
儘管客戶變多,但鄭育松直言,載運量增加,沼液沼渣的週轉速度便成為新的課題,因為載運後不見得能馬上澆灌,因此他又貸款 8000 萬元建置廢水共同處理場。公司前期投資金額龐大,目前雖向豬農、稻農、菜農雙頭收費,卻「還沒回本」,不過他相信這份事業可為豬農解決困擾,因此打算一路往前走。
41 歲的鄭育松,把阿公傳下來的家庭事業經營成全國前十大的養豬場,再從養豬發展出沼液沼渣回收事業,但是他仍未停下腳步,下一個要挑戰的是將國產玉米加入豬隻飼料中。雖然目前國產玉米僅佔飼料的 5%,但他希望能循序漸進,讓養豬徹底實現循環農業,走出與前人不同的豬王之路。
Sun 不胖呀!
04月25日05:0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