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下一步 專家:關注濃度、如何汙染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03月28日19:20 • 發布於 03月28日16:01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衛福部昨公布死者解剖後,證實驗出台灣首見毒素「米酵菌酸」。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驗出米酵菌酸之後,後續需要釐清檢出濃度、餐廳料理環節、食材等,他認為「下毒」的機率降低許多,如何汙染才是關鍵重點,一旦找出汙染源,後續才能訂出防範機制。

楊振昌表示,台大法醫所檢驗結果出爐,雖然顯示死者體內有米酵菌酸,但建議要等第二家實驗室也證實有米酵菌酸,避免只有單一實驗室的結果,且實驗室的方法需要確效,結果才較為準確。檢驗結果出爐,後續還得關注「濃度」,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提及所有住院患者都需要檢驗,就是為了釐清米酵菌酸致命濃度為何。

楊振昌表示,如果其餘有食物中毒反應的患者,體內都有米酵菌酸反應,就能認定米酵菌酸是此次事件的「單獨禍首」。在釐清毒素如何產生前,談預防有其難度,待進一步米酵菌酸的致病濃度等結果出爐後,主管機關才有辦法訂定防範措施。民眾目前自保方式是,降低食物孳生細菌機會,食物盡可能在兩小時內使用完畢,未吃完的食物確實冷藏,避免毒素出現。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秒讀即時話題不費力 點我加入聯合新聞網好友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驗出米酵菌素後,還有很多事需要釐清。本報資料照片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6
  • 王佳馨
    這種毒素是特定細菌產生的 目前覺得最有可能的懷疑是 某個進口的食品or醬料其實本來就被污染 (大家可以想成類似之前好市多A肝藍莓) 因為這家店保存不當問題細菌大量繁殖 才擴散到粿條 不然衛生環境糟糕的小吃店這麼多 他們的粿條幾十年來也沒這種毒素
    03月29日02:33
  • Chi-Chen Peng
    為什麼以前沒有?我不相信外面的店家就會保存食材更妥善,這種病菌現在才會發生?
    03月29日02:14
  • 賴智豪
    知道如何污染很重要,這樣才能預防,就怕像之前的西布特羅,查無污染源,最後不了了之!
    03月29日02:10
  • taylor
    我覺得根本帶風向,水深不可測,之前及其他人都是無敵鐵金鋼嗎?
    03月29日02:27
  • LydiaLo-9bBuii
    總算有篇新聞的訪談對象是毒物專家,而不是家醫科/小兒科醫師....
    03月29日02:2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