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2020 年時推出基於 Arm 架構的自製晶片 M1,宣示逐步擺脫對英特爾(Intel)晶片的依賴。本月稍早,《CNBC》報導蘋果晶片實驗室狀況,且蘋果硬體技術資深副總裁 Johny Srouji 和硬體工程資深副總裁 John Ternus 也接受採訪,侃侃而談蘋果自製晶片。
iPhone 15 Pro 與 MacBook Pro 搭載首款 3 奈米晶片。Srouji 指出,蘋果會用 3 奈米晶片的主因在,能一定尺寸內封裝更多晶體管,這對產品與更高能效來說非常重要。雖然蘋果不是晶片公司,但領先行業這麼做都是有原因的。
Ternus 表示,從英特爾晶片過渡到 Apple Silicon,是蘋果過去 20 年產品最重大的變化。
《CNBC》指出,蘋果與傳統晶片製造商不同,因不為其他公司生產晶片。
Srouji 表示,因沒有銷售晶片,才得以專注產品本身;這樣可讓蘋果自由升級產品,可擴展架構讓我們於不同產品重複使用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兩位蘋果高層罕見提到台灣地緣政治問題。蘋果無論設計多少晶片,都是由台積電製造,全球有九成以上先進製程晶片由台積電生產,使蘋果產品很容易因地緣政治威脅受影響。
記者詢問如果台灣真的發生戰爭,蘋果 B 計畫是什麼?Srouji 回答沒有其他更好選擇了,可能會認為三星也有競爭力,或英特爾也進入這領域;但話說回來,蘋果認為現在都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晶片製造還是仰賴台積電。
但蘋果希望至少部分台積電產能轉移到美國,且台積電也在亞利桑那州設廠。Srouji 表示,蘋果一直希望擁有多元化供應,亞洲、歐洲、美國,這就是為什麼台積電到亞利桑那州建廠很棒。
Srouji 也提到美國晶片人才的擔憂。美國現在欠缺熟練晶片勞動力,幾十年來都沒有建造先進製程晶圓廠。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欠缺熟練員工,因此量產時間延後到 2025 年。
(首圖來源: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