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流傳出「食物微波後會產生毒素,而且還會殘留放射性物質或致癌性」的傳言,但其實這是對微波爐的誤解!有研究更指出,微波烹調跟蒸、炒、燉煮、汆燙等方法相比,營養素含量並無顯著差異,甚至微波還可保留較多營養素、產生較少毒性物質。
原理是在於,微波透過食物中的水分子摩擦生熱來加熱食物,加熱速度快,保留較多營養素,尤其蔬菜本身水分多,利用水分導熱,不像水煮或燙青菜,容易因高溫和時間讓維生素C、硫化物等水溶性營養素流失水中。
保鮮膜別放微波盧
食藥署提醒,使用微波爐加熱食品時,要注意食品與容器中不可以有金屬的存在,錫箔紙、不鏽鋼、美耐皿、有金屬邊的容器,和塑膠器皿也不要進入微波爐,更不可在上面蓋層保鮮膜。
即使市面上有許多標示能進微波爐的保鮮盒,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PET及PVC塑膠材質遇熱會釋出塑化劑,不可進微波爐;雖然學理上PP及PE不含塑化劑,但之前曾有劣質品受到塑化劑污染的案例,因此仍不建議微波PP保鮮盒或內層有PE膠膜的紙盒。
他也引述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生前留下的資料,「即使是PP容器,也應選知名廠商出品、標示可微波,才可加熱。」若無法更換玻璃、瓷碗等容器,就採取「加溫(re-warm)不加熱(re-heat)」的方式,並將微波時間減半,有效預防食物過熱帶來的有害物質。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毒物實驗室護理師譚敦慈表示,微波食品時,可採用「漸進式加溫」,這樣既能解決受熱不均的問題,更能避免吃進過熱產生的有毒物質。假設加熱一道菜要2分鐘,就先加熱1分鐘後拿出來攪拌一下,再加熱到需要的溫度。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食品切記勿過度密封
微波食品時,記得不要過度密封,否則會導致壓力不均而產生爆炸或噴濺,可在加熱時留小氣孔避免此危害;另外帶殼雞蛋水蒸氣聚集在蛋殼內,易受熱膨脹爆裂,因此不宜以微波爐加熱。
至於大家害怕的「輻射」,其實微波的電磁波能量很低,應保持50公分以上的安全距離,即可使電磁波殘餘量趨近於零。另外,也不要直視微波爐運轉時的光,以減少白內障的風險。
廖育信 微波爐 的發明是 多腔磁控管,應用使水分子震盪作工,使其溫度上升,並不會使被微波的食品輕易發生化學變化。
2017年12月29日15:12
小雪上岸了 加姐妹賴ky8523 約妹+賴:3p22
粉嫩鮑魚
......................
.........................
.........................
..........................
..............................
2017年12月29日18:1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