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從柯文哲一日幕僚影片,談 YouTube 點閱率是否有造假的可能?

T客邦
更新於 2018年07月17日16:17 • 發布於 2018年07月09日11:30 • Furch

近日來「一日幕僚」影片在 YouTube 上已創下 350 萬以上的點閱數,姑且不論其後的政治意涵,我們單純就「點閱數」來看,YouTube 上的觀看次數是有可能灌水的嗎?

隨著「Vlog」演變成新的網路生態,YouTube 儼然成為繼傳統電視傳媒之後的新媒體,而隨之而來代表收看人數指標的「點閱率」,就成為網路新媒體研究的對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相較於影視、動漫、音樂等主流較受歡迎的影片,政治類影片往往很難在 YouTube 上廣泛受到觀眾青睞,觀看次數也往往沒有前述這些影片來的多,但近日火紅的「一日幕僚」影片卻顛覆了這個現象,在三天內累積了 300 萬點擊數,成長幅度可說相當驚人。

▲ 「一日市長幕僚」在三天內創下超過 300 萬觀看次數,成為近日新聞的火紅焦點。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二元論價值觀盛行的台灣,此類寫下媒體新頁的特例,自然引起正反兩方的論戰,正方認為這是紮實累積點閱下的結果,反方則認為這是有網軍在刻意衝高點閱率。那麼我們想問的是,「YouTube 影片點閱是能夠造假的嗎?」

先來看看 YouTube 怎麼說

下列這是 YouTube 官方所公布的「影片觀看次數的計算方式」,實際上官方並沒有公佈詳細的公式計算方式(畢竟這也算是一種商業機密),可以確認的是 YouTube 官方一直有在嚴苛的維護點閱率的計算標準。

YouTube 影片觀看次數代表觀眾觀看某一部影片的次數,可以視為衡量影片整體熱門程度的重要指標。我們希望能確保影片是真的有人收看,而非電腦程式在幕後操作。因此,在影片發佈後的幾個小時內,我們只會顯示系統認為有效的觀看次數。此時,您看到的數字可能並非所有有效的觀看次數。計算完有效的收視後,觀看次數才會更頻繁地進行更新。

從下面的官方描述你可以看出 YouTube 對點閱次數的計算是從嚴認定(而非從寬認定)的,同時 YouTube 亦會對這些數字進行查證與審核。

由於每一部影片的熱門程度和收視人數不盡相同,因此我們需要多一點時間,核對觀看次數的真實性。完成這道程序之後,觀看次數的更新頻率就會加快。不過提醒您,系統會不斷驗證觀看次數,因此這個數字隨時可能有所變動。系統會對影片觀看次數採取演算法驗證,取得對內容創作者、廣告客戶及使用者都公平的數字,並為所有人提供優質的服務體驗。為確保觀看次數的真實性,YouTube 可能會暫緩計算、停止計算或調整這個數字,並可能忽略低品質的播放次數。

▲ 我們以今天才上線的 TWICE 新歌 MV 為例,影片上線僅兩分鐘,按讚人數已達到 4.9 萬,但觀看人數卻僅僅 154 次,顯見 YouTube 對於影片瀏覽量暴衝存在一些基本的審查機制。 

刷點閱的方法?

撇開官方文謅謅的說明文字,我們來看看實務該怎麼做吧!實際上目前 YouTube 上最會刷點閱的一群人,應該是熱衷某些藝人/團體的迷哥迷妹了,根據這些使用者的經驗分享,YouTube 認定點閱數的機制有一些特殊邏輯,要讓 YouTube 確切的計算上觀看看次數,最保險的方式是「從頭到尾播放完」,並且「不能開靜音」,若音量在 50% 以下是有可能不被計算的。

而目前網路上有流傳幾種刷 YouTube 點閱的方式,不外乎是利用外掛程式、消除觀看紀錄、設定網頁靜音等方式來達成。不過這在過往或許曾經有用,在今日,先不說演算法時時刻刻在變,光是大規模的刷點閱這件事,本身就十分容易被 YouTube 修正。

實際上過往 YouTube 就曾有多次主動刪去點閱率的作法,我們轉述兩則 2012 與 2014 年的新聞,詳情就不再贅述了:

[圖輯] 看看世界最酷的辦公室!直擊 Google 韓國總部

▲ 在 Google 的認知中,風靡網路使用者的 YouTube 在全球已有不可或缺的傳媒影響力,在市場上,幾乎不可能找得到像 YouTube 一樣的創作平台,它不僅僅是影音媒體,同時更是社群、創作者、世界各地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平台。(圖為 Google 位於韓國首爾的辦公室

基於事實的合理推測

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一日幕僚」影片點閱率是否有造假的可能?

以合理懷疑的立場,我們確實無法完全禁絕這樣的可能性,但行文至此,相信大家不難明白要刷 YouTube 影片點閱率是多麼不切實際的一件事(更何況這是一則長達 58 分鐘的影片)。而從常理來推斷,應該不難瞭解 YouTube 為何會對「點閱數」的認定如此嚴格,畢竟這一切還是源自於「廣告收益」與「公信力」的考量,YouTube 的收益以廣告為大宗,而廣告分潤的計算方式又是以觀看次數作為基數,並將廣告收入以分紅的方式給影片上傳者,這也是 YouTuber 獲利的方式之一。

換句話說,如果可以大規模的對點閱率灌水,則代表 Google 需要防不勝防、無緣無故支付更多的廣告分潤給 YouTuber,對於嚴格把關廣告收益的 Google 來說,這想必也不是他們所樂見的。因此 Google 官方必然會盡一切可能阻止使用者刷影片點閱率,不只演算法經常在更新,同時也會不定時的「修正」影片觀看次數。過往就曾發生有人刷點閱刷得正開心,但是到隔天就被 YouTube 認定灌水造假,而強制修正回正常點閱率的慘事。

然而,說到這邊可能又會有人提出質疑了,難道影片上傳者不會直接付錢給 YouTube 請官方灌點閱數嗎?

這就是「公信力」的問題了,要維持一個企業的發展並穩定獲利,理應會禁絕這種交易方式。或者該這麼說,以「一日幕僚」這個例子為例,我們也沒有任何的跡象可以看出,一個來自台灣的製作團隊,可以大到動搖一個美國企業在全球通行的既有方針。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