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北投 #生活關鍵字(台北畫刊108年10月)

臺北旅遊網
更新於 2019年11月05日18:00 • 發布於 2019年11月05日18:00

充盈鼻腔的硫磺氣息是許多人對北投的第一印象。早在1697年,清人郁永河便曾來到北投採硫製作火藥。遍布大屯山系的硫穴、溫泉水源所帶來的蒸蒸霧氣,營造出恍若女巫居住般的神祕感,也是北投(Pataw,平埔族語有女巫之意)地名的由來。
一直到日本時期1896年,日本人平田源吾所開設的溫泉旅館天狗庵開幕,北投才正式成為台灣溫泉的濫觴。1916年落成的新北投車站,更見證了溫泉的熱潮,也讓北投的地理概念深入大家的腦海裡。北投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還有充沛的自然資源,讓人可以追憶時代情懷,也療癒身心。

北投 #生活關鍵字(台北畫刊108年10月)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繪圖ー宋政傑)#療浴生活 #和風行腳 #時代情懷
#療浴生活
📍地熱谷、瀧乃湯、北投溫泉博物館、梅庭、北投公園、北投圖書館
從捷運新北投站步出,就能聞到濃濃的硫磺味,那是因為地熱谷湧泉正滾滾冒著煙。滾燙的泉水,混著溪水一路向下,灌溉了這療癒了世世代代的溫泉鄉。地熱谷的青磺泉含有罕見的放射性元素鐳,全世界僅在北投以及日本秋田縣的玉川溫泉找得到 。雖然北投最早的溫泉設施天狗庵如今只剩下入口石階供人憑弔,但這一帶仍然有許多保存良好的歷史建物,繼續見證北投溫泉的發展。
北投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溫泉浴場「瀧乃湯」便是以青磺泉聞名,約建造於1907年前後。當年,北投的大眾溫泉浴場主要為提供日本軍人療養而建立。像瀧乃湯的男湯,便保有最原始的石造浴池風貌,女湯則是在1950年代落成。隔著北投溪,現今的北投溫泉博物館曾是東亞最大的公眾溫泉浴場。和洋折衷的建築體現,在這裡看得見,建築立面為英國都鐸式建築的凸肚窗、斜頂與煙囪結構,搭配彩繪玻璃窗環繞的羅馬式溫泉池,2樓則有供人休憩的木造和室與榻榻米。走出博物館,沿著溪流走,可以見到由日本人所建造的梅庭,部分結構為木造的日式建築本體與大片的落地窗,曾是書法名家于右任的故居。
今日,北投的溫泉仍持續療癒著熙來攘往的旅客,每一位來訪的旅人都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恩澤。泡完溫泉,伴隨潺潺水聲漫步在老樹參天的北投公園,百年歷史的公園裡有座美麗的圖書館,讀一本好書,或只是在露台享受自然的環繞,都是身心靈的饗宴。

地熱谷的青磺湧泉,是北投溫泉區的命脈,灌溉了百年的台灣溫泉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傍溪而建的北投圖書館,2012年獲得美國旅遊網站Flavorwire.com評選爲「全球最美25座公立圖書館」之一。

洋溢濃濃大正錢湯庶民風情的瀧乃湯,是北投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溫泉浴場。

北投溫泉博物館2樓的木造榻榻米和室,供當年泡湯客在此小憩。
#和風行腳 
📍新北投車站、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北投文物館、北投穀倉、長老教會北投教堂、北投普濟寺
日本人的足跡形塑了整座北投的記憶。1916年因發展北投溫泉產業而設立的「新北投乘降所」,是新北投車站的前身,「新北投」之名正是由此而生。在台鐵北淡線結束營運後,新北投車站站體一度被拆遷至彰化台灣民俗村,經過北投社區文史工作者與台北市政府的多方努力,終於在2017年遷回原址附近的七星公園,當年的雕花托座與3+1老虎窗結構,都還完備保留,今年更迎回當年曾行駛過淡水線的普通客車車廂,找回當地人的共同回憶。
位於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院區的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是台灣第一座結合溫泉與醫療的醫院。當年擔負精神復健功能的日式屋舍建造於1898年,完整移植日本建築風格,撫慰了日俄戰爭後大量日軍傷兵的思鄉之情,也使得北投溫泉區的名聲逐漸傳開,現在更另闢泡腳池,吸引不少旅客前來浴足放鬆。相隔不遠的北投文物館,前身是日本時期北投最高級的溫泉旅館「佳山旅館」,館體以象徵武士階級的「書院造」建築樣式打造,兩層的建築與幽靜的枯山水庭園,讓人感覺就像來到了小京都。
1920年代,台灣總督府引進日本粳稻,在竹子湖成功培植出米粒飽滿的蓬萊米,讓北投一度是台灣蓬萊米產量最高的地方。雖然現在竹子湖農業已轉以花卉與蔬果為主,位於捷運新北投支線旁的北投穀倉仍訴說著這段往日風光。興建於1936年的日式黑瓦與磚造結構L型建築裡,保存著以檜木所打造的古老碾米設備,還能聞到檜木香,部分倉庫改建而成的「拾米屋」,則是讓人啜飲一杯咖啡、遠離塵囂的好空間。
此外,日本時期遺留下來的宗教歷史建物也不少。分別興建於1912年與1915年的長老教會北投教堂與北投普濟寺,前者為英式鄉村風格,有簡潔的紅磚白牆,記載了北投平埔族與長老教會之間的互動;後者則有溫泉守護神——湯守觀音,以及左側涼亭抱著嬰孩、被公認為地藏王菩薩化身的「子安菩薩」,見證北投溫泉鄉的發展。

新北投車站屋頂「3+1」老虎窗的特殊構造,是當年因應北投溫泉產業逐漸熱絡,於1937年擴建的印記。

莊嚴且慈祥的地藏王菩薩,在北投普濟寺守護溫泉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北投文物館的枯山水庭園與「書院造」建築結構,讓人彷彿來到了小京都。

日本風味十足的綠色建築,是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的最大特徵,也是電視劇《一把青》的取景拍攝地之一。
#時代情懷 
📍中心新村、北投片廠、Solo Singer Hotel、少帥禪園
國民政府遷台後,接手了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比照日軍運用溫泉作為軍人療養用途做法,並將周遭的日本宿舍改為國軍宿舍。後來,加上數棟婦聯會所捐建的木造水泥瓦眷舍,與居民自建的閩式磚房與鐵皮屋,形成今天所見的中心新村。除了這座全台唯一的溫泉眷村外,國民政府也將「中國電影製片廠」帶來台灣,成為台灣三大公營製片廠之一。在1995年裁撤以前,中製廠曾拍攝了不少軍教片以及質量與票房兼具的大片。
無論是戰後來台的大陸人,或是冷戰時期的駐台美軍,皆延續了北投娛樂產業的發展。日本時期盛行的溫泉旅館表演文化,流轉於飯店和料亭酒番,隨著時代和消費口味的改變,走唱藝人彈奏的也從洋溢日本風情的三味線,轉變成傳自西方的手風琴、吉他。音譯自日文「流し」的那卡西走唱樂團,在1970、80年代達到顛峰,曾有高達上百團活躍在北投溫泉區,江蕙、陳明章、李炳輝等知名歌手也都從這裡發跡。
在那個歌舞昇平的黃金年代,北投獨特的限時專送機車隊穿梭在溫泉旅館和小旅社間,載送那卡西樂團和酒菜至酒家,或是陪著特種行業小姐們趕場,可以說是現代版的Uber。若沒有一通電話就能將你送至目的地的機車隊,北投的娛樂產業或許很難在這依山而生的小鎮蓬勃發展。
隨著1979年北投廢娼,溫泉業逐漸沒落,走唱藝人四散,機車隊後座載的變成了趕時間的上班族,但北投的文化沒有消逝。《一把青》、《阿嬤的夢中情人》中,老眷村與片廠空間在鏡頭下復活;娛樂場的繁盛興衰隨著綠光劇團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登上國家戲劇院舞台。
當然,你也可以到歷史悠久的蓬萊台菜餐廳享受正統酒家菜;可以循著不容汽車通行的狹窄巷弄,走進一間有著一甲子歷史的老旅社改建而成的Solo Singer Hotel,感受傳統的巷弄生活和人情味;或是,拜訪隱身在山林間的少帥禪園,曾是神風特攻隊出發前慰安的場所——新高旅社、國民政府遷台後,軟禁張學良的舊居,現在則開放給大眾飲食和泡湯,悠然自適,一掃過去的悲壯。
取自於自然,北投的恩惠總是包容大度地接納或排遣寂寞、或養病療傷的人們,更是人們追尋溫柔的溫泉鄉。雖然那卡西悠揚的樂聲逐漸微弱,但潺潺的北投溪依然緩緩地滋養著我們,歷史在變,流水不變,不同世代的人們,循著蒸氣和湧泉,來到療癒之地,在北投寫下自己的人文故事。

中心新村於2016年遷村後,原址現為推廣眷村歷史文化的重要場域,展出許多充滿時代情懷的舊物。

少帥禪園曾是軟禁張學良的所在,充滿威權時代的痕跡。(攝影/楊智仁)

隱身在巷弄裡的Solo Singer Hotel,讓昔日的老旅社再度迎接來訪的旅客。

中國製片廠曾經製作了不少軍教片與質感兼具的大片,是台灣電影史上重要的影視基地。
  「來溫叨」北投溫泉博物館21週年館慶系列活動
「來溫叨」聊北投、看北投,一起熱鬧慶生,在百年歷史中,叨叨絮絮,聊個不停,聽故事、講故事、共敘北投好事。
📆10/26(六)~11/10(日)
(週一休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
👉10/26(六)~11/10(日)來溫叨・雕出北投味——大浴池藝術裝置 
👉10/26(六)來溫叨・看一齣戲、來溫叨——拼拼貼貼工作坊 
👉11/2(六)~11/3(日)來溫叨・開趴踢(藝術匯演、生活市集) 
👉11/10(日)來溫叨・聽古(互動故事)
文ーAlejandro Wang
攝影ー留榮鋒、楊智仁
繪圖ー宋政傑
延伸閱讀
北投人文生活場域 歷史的切片 療癒的所在
郭中端:「北投,就是個充滿療癒力的地方。」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