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調查發現,從2017年迄今,雙北逾4成已成立管委會的社區,公設尚未點交,若加上還沒成立管委會的社區,則高達約7成社區的公設未點交,數量十分驚人;但倉促點交的案例也不少,往往建商的工程瑕疵最後卻由管委會出錢修繕。社團法人台灣住宅品質消費者保護協會(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提醒,建商若要將施工瑕疵技術性轉嫁給住戶,手法很多,購屋客要當心踩雷。
有建商或查驗公司以恐嚇或獎勵等方式說服管委會點交,甚至有網紅拍攝公設點交教育影片,以「巨額罰款」為題,讓民眾誤以為公設遲不點交,社區將面臨罰款。吳翃毅呼籲:「不要輕信建商後續會認真保固,沒修繕就點交公設,本應由建商負擔的費用就變成管委會買單,若發生意外,也成了管委會的責任。」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一位機電公司業者則表示:「建築會折舊、耗損,只要檢驗當下具備功能就能移轉(點交),起造時都有提撥公共基金,可先點交再修繕。查驗公司只是當建商和消費者的溝通橋梁,若看建商修得差不多,就會順水推舟讓事情圓滿。」他強調,合意方式有很多,一種是在點交協議書備註後續修繕費用由建商買單,另一種則是直接賠償一筆費用給社區。
吳翃毅處理住宅糾紛高達8000件,他指出曾經手過一處位於台北市北投的新大樓案,因電梯連續兩年維修逾70次都修不好,找上住宅消保會調解。「消費者怕房價跌、怕事,來諮詢卻不積極參與協商,建商看準這個弱點拿翹,到現在都沒處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建築工程很難百分之百完美,民眾掏出畢生積蓄買房,是否願意對大缺失進行修補、在小瑕疵上妥協,端看個人認定和接受程度。吳翃毅也不希望民眾抱著雞蛋裡挑骨頭的心態,但若不幸碰到施工瑕疵與糾紛,他仍建議積極爭取權益,「大家怕房價跌,不敢多說,但網路發達,買家也會打聽,唯有住戶團結,爭取修繕到好,恢復應有品質,房價才能維持相當的水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