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記得上線喔!」這是許多七八年級生,在學生時期最常跟同學說的其中一句話,歌手韋禮安的歌曲《慢慢等》其中有一句歌詞唱到「 慢慢等 慢慢等……等上線的鈴聲」,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我們總看著代表在線上的綠燈亮起又熄滅,從心情狀態的文字,去推敲一個人的最近。
而上周,許多人熟悉的「Yahoo奇摩即時通(Yahoo Messenger)」宣布將於7月關閉,20年的服務將畫上句點,在手機通訊軟體興盛的行動年代,人們溝通的方式也隨著技術的演進後浪推前浪,而曾經熟悉的網路服務也為了迎合新時代的需求,將永遠的下線。
第一代通訊軟體世代的終結,Yahoo即時通關閉服務
Yahoo在2000年以前是網路世界的霸主,1998年推出的「Yahoo奇摩即時通(Yahoo Messenger)」,其實本來的名字叫做「Yahoo Pager」,2016年Yahoo旗下包括搜尋、電子信箱、即時通等主要網際網路業務,被美國電信業者Verizon以 44.8 億美元收購,隔年改名為Oath 。
上周末Yahoo Messenger宣布將在7月17日終止服務,用戶將無法再透過電腦或手機使用相關服務,Oath解釋,雖然Yahoo Messenger仍擁有許多忠實用戶,但隨著通訊版圖的變化,未來將持續打造新的產品服務用戶,雖然現階段仍沒有替代的服務,但推薦用戶使用目前正在實驗的一款群聊服務「Yahoo Squirrel」。而從現在開始,Yahoo Messenger上的通訊紀錄將保留6個月,用戶可以登入Yahoo網站下載所有的通訊紀錄檔。
Yahoo奇摩即時通(Yahoo Messenger)曾經是即時通訊軟體先驅之一,隨著智慧型手機問世普及後,逐漸被Facebook Messenger 、WhatsApp、LINE這類新一代的服務取代,過去一段時間Yahoo奇摩即時通為了因應行動化的趨勢,也曾推出iOS 和 Android 版本,但仍舊無法力挽狂瀾,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App Annie數據,這兩個版本分別在下載排行上位居160 和 117 名。
作為台灣許多七八年級生的青春回憶,台大外文系的網友就已(Joey Huang),就曾創作歌曲「即時通 Live Messenger」,以即時通經典的介面作為MV內容,經典復刻字體顏色、個人狀態等元素。
那些年,我們一起用過的通訊軟體
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簡稱IM)是一種透過網路進行即時通訊的系統,以網站、電腦軟體、App方式提供服務,能讓兩人至多人以文字訊息、檔案、語音、視訊形式互相交流。
像是Yahoo奇摩即時通(Yahoo Messenger)、ICQ、AOL、MSN就屬於第一代的即時通訊軟體,從上個世紀到這個世紀初,都曾各自有過輝煌年代,但自從2007年智慧型手機逐漸普及以來,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WeChat、LINE這類新式通訊軟體興起,慢慢取代傳統的SMS、MMS訊息服務系統,電腦上的好友漸漸消失,重新在手機上開啟新的通訊時代。
即時通訊軟體始祖 ── ICQ
談到即時通訊軟體,不能不提最早的即時通訊軟體「ICQ」,這是一個由四位以色列青年,在1996年推出的產品,名字ICQ是取自英文中「I seek you」的諧音,當時推出短短六個月就吸引85萬用戶註冊使用,ICQ在當時的地位,就猶如現在的WhatsApp。
在1996年,當時個人電腦才剛進入Windows 95時代,不要說筆記型電腦不普及,當時PC還不一定每一個人家中都有,因此除了傳統的打電話、寄Email,要在網路世界中聯絡另一個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ICQ的出現就掀起一股通訊革命,只要雙方擁有ICQ 的帳號,即便身處不同的國家、地區、時區,也能及時交換連結、檔案,展開對話分享彼此的近況。
雖然早期的ICQ品質很不穩定,但革命性的通訊型態,依舊受到大眾歡迎,ICQ在1998 年被 AOL(現在是Oath的子公司) 以 2.87 億美元購併,接著在2010 年AOL 以 1.87 億美元,把 ICQ 轉賣給俄羅斯的公司Digital Sky Technologies ,2001 年是ICQ 最鼎盛的的時期,全球約有1 億名用戶,一直到 1999 年微軟推出的MSN Messenger逐漸普及後,才逐漸逼近ICQ的霸主地位,隨後ICQ 的使用人數在全球大幅下滑,但因為被俄羅斯公司收購的關係,這項服務在俄語系國家依舊很流行。
許多台灣人或許早就遺忘了ICQ ,但他其實並沒有消失,2016年時 ICQ 的開放原始碼軟體還被放上了 Github,甚至還加上了現在很流行的「3D 動態面具」功能,在新時代活出新樣貌。
MSN ── 七八年級生的青春故事集
還沒有離我們記憶太遙遠的MSN(Windows Live Messenger),是一款1999年7月微軟開發的即時通訊軟體,是微軟線上服務Windows Live的一部分。
MSN是很多人曾經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除了文字訊息,也支援視訊會議、語音交談、多人會議、連線遊戲等等延伸功能,可以使用自訂表情符號(Emoji)、對話視窗的背景和主題、顯示圖片等是一大特色,2009年隨著逐漸邁入行動優先的手機時代,加上通訊軟體WhatsApp和LINE等新產品的崛起,MSN使用率深受衝擊,於是在2012年微軟宣布關閉 MSN 服務,並將使用者整合到 Skype中。
MSN是台灣七八年級生共同的青春回憶,許多人放學後晚上的娛樂,就是坐在電腦前打開MSN跟心儀的對象聊天,MSN當時最受大家喜歡的一項功能就是「暱稱」,許多人會在名字旁邊打上一串心情小語,從這段短短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猜測她/他今天的心情是痛苦還是開心,或者又在暗示些什麼?是不是跟男朋友吵架了?
這般青春的苦澀也影響了流行文化,歌手王心凌在2006年推出的歌曲《Honey》中,有一段歌詞唱到:「點一首歌給 HONEY甜言蜜語,隔空傳遞加上超多表情,更新彼此最新的秘密,愛要隨身聽隨時感應,在我心裡 愛你.COM寫日記。」當中的「隔空傳遞加上超多表情」指的是當時大家聊天愛用的表情符號(Emoji),「更新彼此最新的秘密」指的就是帳號上的暱稱,而「在我心裡 愛你.COM寫日記」就是當時每個人都會無病呻吟兩句的部落格。
而說到部落格,就不能不提在還沒有Facebook的年代,學生最喜歡的「無名小站」,地位有點如同現在的Instagram,當時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無名帥哥」,而MSN也間接帶動了許多圖文部落格,當年MSN的大頭貼,除了可以識別一個人的身分,更是許多人展現自我個性的管道,大家除了放自己的照片,有時也會改放插畫作品,像是當插畫家「彎彎」之所以會爆紅,就是因為許多人換上他所畫的插圖當大頭貼,有點像是現在LINE貼圖,造就新一代插畫創作的概念,許多人在個人動態上,也會放上自己「無名小站」連結,因此當時許多部落格會爆紅,就是因為大家用MSN分享給朋友,口耳相傳在社群中造成影響力。
MSN不僅是七八年級生的青春故事集,許多人飛快的打字速度,更是在每個深夜與好友、心儀的對象聊天時練就的,隨著MSN、Yahoo即時通一個個的關閉,象徵著第一代通訊軟體世代的終結,那些年我們一起用過的通訊軟體,也在時代的洪流中,永遠的下線。
Rock.繽紛樂🎉 這篇記者寫得真好
看到最後一句
真的有點心酸心疼的感覺
2018年06月11日15:3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