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後,雖然大多數時候夫妻會一起擔起育兒的重責大任,但是更多的情況是,爸爸或是媽媽都難免會面臨單打獨鬥的「偽單親」情況!
獨自帶孩子會面臨很多挑戰,像是「孩子整天想纏著自己」、「如廁時想跟進來等」,當中有笑有淚,有樂趣也有辛苦的地方,回想這幾年帶小包、小喵的經驗,我這個雙寶媽從新手媽媽到現在,真的也累積不少心得。
一個人帶寶包難免緊張又慌亂,除了要應對突發狀況,同時也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常見狀況就包括以下:
狀況1:當他拿了,你不想讓他拿的東西
當孩子在快1歲、開始進入到處探索的年紀時,對於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也會付諸行動。
會想要拿取各式物品,包括紙張、衛生紙,或是危險的剪刀、電線等,但危險物通常得趕快讓孩子放手才行,然而,假如我們直接要小寶包放手時,他可能會握得更緊,而且也不一定曉得爸媽的意思。
解決方法
如果不是有立即性的危險需要制止孩子,我就會利用一個小技巧,叫做「一物換一物」,也就是拿一個安全、範圍容許的物品,像是大人的無尖銳塑膠小梳子、廚房的隔熱手套等,然後問孩子:「你會梳頭髮嗎?」或說:「你幫媽媽拿這把梳子。」
順勢將小孩手上危險、不容許的物品換過來,孩子就會轉移注意力。
狀況2:當你想上廁所或洗澡
相信不少爸媽都有類似經驗,當自己要上廁所、洗澡時,孩子常常想跟進來,身為雙寶媽的我也不例外!當家裡只有我和小喵在家時,我會讓她一起進廁所,因為不能放她一人在外面。
解決方法
另外,上廁所和洗澡也是必學的生活自理能力之一。因此,讓孩子跟進來也能學習這些能力,比如上廁所的姿勢、洗澡的順序等,尤其孩子其實不怕臭,他們單純想跟在自己身邊,只是自己需要調適心態而已!
狀況3:當你要進廚房備餐,他黏著你
這部分可分為兩階段,若是約1歲10個月以下的小寶包,可以用揹巾揹著做菜,但建議製作輕食料理,避免需大火的危險料理,盡量時間不要太長,才不至於太過吃力!
解決方法
通常這個時候大人都會感到緊張,下意識的會跟孩子說:「不行,你千萬不能進來。」、「很危險、不要纏著我。」然而這樣孩子會越想要過來,因此可以找一件延伸的小任務給孩子做,即使那個任務大人看起來超級無聊,孩子也會覺得新奇,甚至比玩玩具更開心。
小喵大約1歲10個月後比較大了,我會準備一個小盆子、矽膠刮刀及不要的蔬菜蒂頭給小喵讓她炒菜;又或是洗菜時挑一片溼葉給小喵,告訴她說:「這片葉子很溼,拿去電風扇前吹乾。」她便咚咚咚地跑去無葉片、安全的電風扇前吹乾,這時我就可以抓時間把菜都洗好。
狀況4:當踩到地雷,情緒崩潰
隨著孩子漸漸成長,會慢慢察覺自己有情緒,而且也越來越會表達自己的心情,
還記得我們全家確診在家,小喵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她情緒崩潰,甚至跟爸爸槓上,心急的爸爸當下很急的問:「小喵,妳怎麼了?」、「妳怎麼一直哭?」、但是當下完全沒有用!
解決方法
我就請爸爸出去,我和小喵待在主臥室,我又擔心爸爸會忍不住再次介入,所以把門鎖上。
我們不能把精神都集中在孩子的負面情緒上,不然很容易讓理智斷線!我靠近她
然後抱抱她,除了溫暖呵護,同時輕聲地說:「妳很生氣,我知道。」接著,離開她一點距離做自己的事,每隔幾分鐘提醒小喵,等她哭完媽媽就會再去抱她!
大概過了15分鐘,我問她:「小喵哭好了嗎?哭好就跟媽媽講喔!」小喵緩慢回答:「媽媽,我哭好了。」這時我就去抱她,警報解除,開心去找爸爸玩。
狀況5:當你想帶他外出採買
家長單獨帶著孩子外出採買是一件辛苦的事,包括外出要預防各類突發狀況發生,或是返家時提物上樓的各種不便。
解決方法
外出採買前,我會先列好清單,進賣場時快狠準取物,避免長時間比價、比物,因為孩子在採買時很容易沒耐心,會延伸出不可控的變數,這無疑對爸媽來說是很大的壓力,所以快手採買可以降低變數。我也會準備好米餅和玩具隨時拿出轉移注意力。
返家時若是住在非一樓的公寓,就得徒步爬多層樓梯,同時抱孩子、扛物品、揹推車,尤其如果媽媽本身是比較瘦小的身材就會更辛苦,這時盡量降低外出採買頻率,以及在有家人時一次大量購買為宜。
狀況6:當你要處理一些公事時
疫情高峰期時,work from home的機率很高,爸媽很容易同時處理工作、家事與帶孩子!
解決方法
這時我會跟小喵說:「老闆找我,我要上班了。」同時拿出她的玩具電腦,跟她說一起來上班,工作完才能吃點心。如此小喵心裡會比較踏實和有期待,曉得現在要做什麼事以及下一個活動內容,可以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除了玩具電腦,我也隨時備好畫筆、紙張等玩具,因為小小孩對事物的專注力可能只有5~10分鐘,所以爸媽要一直不斷創造這5~10分鐘,盡量用那極碎片的時間處理好自己的事情,這可以說是,被孩子磨出來的極度分心的專注能力喔!
文章授權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萌翻可愛拉拉熊薄煎餅,看著療癒吃著美味,跟孩子一起做,只要5步驟就完成!
.「學會如何贏,也要能面對輸!」當孩子喜歡更改遊戲規則時,心理諮商師爸爸教我們這麼做!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