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前往什麼地方,那麼你可能永遠也無法抵達那個地方。
再次看一下第5章的「用『舒適圈流程』來創造人生」圖表。找出你目前的所在位置,那就是這個過程的步驟1,也是前面5章的用意。我跟你分享的每一個說明和例子,都是為了幫助你集中注意力並找出你的起點。要是不知道你現在所在的地方,就不可能知道該怎麼前往你想要去的地方。
在「用『舒適圈流程』來創造人生」的步驟2,重點是要知道你前往的地方。我把這個步驟叫做「擬定」,這是因為在接下來5章,你對於自己的目的地,要擬定清楚的願景。
「用『舒適圈流程』來創造人生」會學到三大步驟,概略說明如下:
步驟1:定義
在這個部分,你會詳細又坦誠地觀察你所在的地方。你會使用SEE金字塔,創造出具有以下三大特色的內在環境和外在環境:安全感(Safety)、展現力(Expression)、愉快感(Enjoyment)。你會審視自己在目前人生中所展現的樣貌,這樣就能秉持坦誠、透明、用心的態度,對你的選擇和界線加以改進。
步驟2:擬定
在這裡,你會找出你前往的地方。你會運用「擴展的自我」、「舒適圈願景板」、「肯定語」、「情緒」等方法,創造出你想邁向的未來願景。只要你活出圓滿人生,有自覺做出的選擇也跟你特地想過的人生一致,那麼你就是定義自己想展現的樣貌。
步驟3:指引
最後,在這個步驟,你會探索抵達的方式。你會採用「適應」、「靜坐」、「習慣」、「強大的立場」、「心流」等方法,穩定擴展你目前的舒適圈,讓舒適圈可以把你真正想要活出的人生包納進去。你下半輩子可以運用這些方法,創造出將來幾十年的幸福人生。
務必要強調一點,這是你的目的地,你的將來,而通往那裡的途徑對你來說會獨一無二的。想像一下,你想要從你家前往拉什莫爾山(編按:也稱美國總統山),但你沒有在地圖上定位你家和拉什莫爾山,也沒有找出連結這兩個地點的路,反而打電話給住在別州的朋友,問她說,該怎麼從她家前往拉什莫爾山。
你當然會獲得一組逐步的指示,但那些指示毫無意義。如果你試圖從你所在的地方依照這些指示開車,你會變得灰心、疲憊不已,而且還會大迷路。
這個例子聽來很荒謬,但這就像是我們詢問別人成功之道,然後試圖在自己的人生中複製他們的成功之道。
在舒適圈裡,跟你的真誠自我培養關係,就不會去依循別人的成功路線圖。只要認知及照料自己的需求,並且接納自己的真實樣貌,終究會開闢出自己的路。
請記住,你站立的地方會有一條途徑通往你想要的一切。但也請記住,指示就存在於你的內心,只向你揭露。要獲得指示,你就必須待在舒適圈裡,然後決定自己想要活出什麼樣的人生經驗,也就是說,決定你想要以什麼方式,前往什麼地方,甚至是想成為什麼樣貌。
擴展的自我
我往往把舒適圈想成是樹幹上的年輪。把一棵樹砍倒,就可以看見年輪。樹木愈高大粗壯,年輪就愈多。年輪代表的是樹木的成長和氣力。我們要是忽視自己的舒適圈,樹幹就會維持細瘦的狀態,樹木也會一直很矮小孱弱。
請記住,你站立的地方會有一條途徑通往你想要的一切。但也請記住,指示就存在於你的內心,只向你揭露。要獲得指示,你必須待在舒適圈裡。
當你的舒適圈維持著很小的狀態,就算是最輕柔的微風吹來,你都會覺得辛苦,人生的風暴會讓你倍感威脅。當你照料舒適圈,並且用心擴展舒適圈,你就會變得更加穩健。隨著舒適圈的增長,你會變得像是成熟的樹木,年輪沒有數百圈也有數十圈。你的樹根會深深扎進土壤裡,你的樹枝會更往天空伸去。不久,沒有風暴能夠把你連根拔起。
我擴展舒適圈時,會採用一些最快速又最有效的方式,其中一種就是非常用心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貌,也就是運用我內在已經存在的東西,考量我天生要成為的樣貌,然後向外擴展出去。
你也許以為自己的樣貌無法改變,但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你的樣貌會改變,每一刻都不同,每一天都不同,每一年都不同。就算是細胞層次,每一刻都有某些細胞會死去,新細胞會誕生。每七年或每十年,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會被替換掉,你成為嶄新的人,千真萬確。
有一點很麻煩,當你不用心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貌,那麼你習慣展現的樣貌會是充滿恐懼、疑慮、局限的信念。
這是因為在一個落後的世界裡,負面念頭獲得的播出時間比正面念頭還要長。
要在舒適圈裡擴展,關鍵的環節就是要扎根於你的身分認同,並選擇把你活出美好人生的樣貌給展現出來。
大部分的人想要達成某件事的時候,都會提出這個問題:「我要用什麼方式達到目標?」畢竟,當我們想獲得某件事物時,一開始很容易著眼於「方式」。更不用說,我們的這個社會,總是執著在方式上。你跟某個人分享想法的那一刻,你就會被一大堆關於方式的問題給淹沒。
「那種方式為什麼行得通?」
「你要用什麼方式做到?」
「你要用什麼方式確保自己成功?」
關於方式的問題有個地方很麻煩,就是往往會在你走到一半時阻擋你,防止你追求夢想。這裡的危險之處在於,為了取得那一刻可供你運用的資源,你會太早就不再有夢想。
固守著方式(尤其是你想著大事或你最想要的事物時),有可能會走進死巷,因為你往往不知道哪些資源可供你運用。你不知道哪些門已準備好開啟,不知道哪些人已準備好在這一路上幫助你,不知道哪些機會隱藏在不遠的角落,不知道還有哪些機會可能會帶你走到哪裡。
你的夢想是如何能夠、如何即將在人生中展開?對此,你就是一無所知,而逐漸接受這點,理解這點,就等於跨出重要的一步,有利待在舒適圈裡。你本來就不該知道方式, 本來就不該在開始前就先繪製好整個路線圖。
其實,我很少這樣做。當然了,我也許會規畫一天或一星期的行程,但是當我懷抱的夢想大到我無法回答方式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就算只曉得要做的事情和原因,也要感到心滿意足。人生很少會按原定計畫走,但只要你信任自己,未知的事物就會奇蹟般展現出來,所以就算只知道下一步,也已經足夠。
在我看來,當我們試圖去定義方式,就等於是掐住自己人生的咽喉。「方式」跟我們沒有關係,不受我們掌控,更不是我們的職責。方式只會在你往前移動時展現出來,在你跨出每一步時揭露它是什麼。
如果方式不是你的職責,那麼什麼才是你的職責呢?如果你原本就不該著眼於夢想達成的方式,那麼該怎麼做才能達成夢想呢?
答案就是典範轉移:不要探問「方式」,你要開始探問的是「樣貌」。
以下列舉一些樣貌的問題:
「你的哪個版本的樣貌擁有你想要的一切?」
「你的哪個版本的樣貌對於你去做想做的事情會感到舒適?」
「你的哪個版本的樣貌擁有你想要的關係?或是擁有成功的事業?或是能夠環遊世界?」
你有個版本的樣貌擁有你渴望的一切,以你想展現的方式展現出來,經營你夢想的事業,擁有你夢想的關係,是你想成為的那種長輩和另一半。這個人會展現什麼樣貌?
我想把這個人稱為「擴展的自我」。
「擴展的自我」就是GPS跳出畫面提示你輸入目的地時,你所輸入的目的地。即使目的地一詞意謂著某種終結,但你永遠也無法真正趕上擴展的自我,因為你一變成那種版本的自己並且開始活出擴展的人生,就會有個全新的擴展自我,有待你努力達成。畢竟你不會抵達某個目的地後,下半輩子就停在那裡不動。我們總是在找新的地方探訪、找新的餐廳嘗鮮、找新的事情去投入。只要你活著能動,就有能力探索周遭的世界。只要你還有一口氣在,你就有能力定義新的擴展自我並努力達成,活得更符合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這就是擴展的樂趣所在,也是我在「用『舒適圈流程』來創造人生」當中非常喜歡的部分!
擴展的自我是活出夢想人生的那個自己,而且是用輕鬆又有信心的態度活出人生。對於那個版本的自己來說,想要的事物都是人生中自然且被賜予的部分。擴展的自我所適合的環境,對於今天的你來說也許並不舒適。其實,這個新的自我有很多方面也許跟今天版本的自己截然不同,例如念頭、信念、習慣、舉止、衣著、儀態、講話方式等。
沒關係,畢竟我們又不是固定不變的存在。身為人類的我們不斷成長、不斷改變、不斷更新自己。這次,我們用心又明確。
當你以擴展的方式度過人生,就能夠回顧幾十年前的自己,說現在的自己比以前還要更舒適、更平靜、更踏實、更懂得表達、更活出自己。
書名/別再跳脫舒適圈(The Comfort Zone)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2024年4月30日
作者/克莉絲汀.巴特勒(Kristen Butler)
作者簡介/暢銷書作家,也是網路社群「正向力量」(The Power of Positivity)的執行長。她在2022年得到《成功雜誌》(SUCCESS Magazine)的新興企業家獎。
譯者/姚怡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