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你身邊有朋友幾乎不使用社群媒體發文嗎?這樣的人有8個特徵

媽媽寶寶
發布於 07月26日03:30

你朋友中有人很少使用社群媒體發聲,甚至從來不發文嗎?在現代,這樣的人真的非常神祕,好像難以了解。雖然現在大多數人都願意在網路上分享生活與主張,讓人好奇那些在網路上不發聲的人為何在數位世界中如此謹慎?帶你初步了解這些在社群中保持安靜的人。

不發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網路世界中保持低調的人,有八個特徵

1.他們重視隱私

不公開的帳戶和不發布消息的人,比普通用戶更重視他們的個人空間和隱私。對他們來說,隱私不僅僅是隱藏令人尷尬的照片或將個人生活與工作分開,他們嚴格管理誰可以看見他們的資訊,並控制誰有權存取。透過設定社交媒體的隱私權,他們控制自己的數位足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這種特質並不代表他們變得反社會或不友善,相反的,這麼做標誌著他們對數位時代如何使用和濫用資訊的深入了解。因此,如果你想知道為什麼朋友在網路上如此保密,請考慮他們可能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得不這麼做。

2.他們是有選擇性的溝通者

那些將社交媒體個人資料保密且很少發文的朋友,在與人交往時往往更有選擇性,他們不喜歡閒聊或短暫的互動。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是個隱士,事實上恰恰相反。這樣的人的思維總是深思熟慮、充滿了見解。與快速聊天和膚淺的討論相比,他們更喜歡深入、有意義的對話。

他們對交談的選擇性延伸到了如何使用社群媒體。透過減少發文頻率,他們可以確保分享某些內容時,會更有分量,並且是真正值得分享。這提醒我們,品質往往勝過數量,尤其是在溝通方面。

3.他們的工作效率通常較高

你可能認為社交媒體習慣與工作或學業沒有太大關係,但英國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只檢查電子郵件三次的參與者感到壓力明顯減輕,並且能夠更加專注於工作。應用到社交媒體上,那些設法將個人資料保密並很少發文的人很少會受到更新、通知和訊息的不斷轟炸。他們花在瀏覽網路訊息的時間更少,而有更多的時間專注於手頭上的任務。
減少數位干擾使他們能更積極讀參與日常生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因此,當你好奇你低調的朋友為何總是提前完成該做的事情,他的社交媒體習慣可能是一個因素。

4.他們重視真正的聯繫

那些在社交媒體保持低調並很少發布的人通常非常重視真實、有意義的聯繫。他們專注於與較小的群體保持牢固的聯繫,而不是收集大量的追隨者或朋友。
這些人將社群媒體視為與外界保持聯繫的工具,而不是向廣大受眾傳播自己生活的平台。他們的貼文旨在與他們的親密圈子互動,而不是給不熟的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項特徵反映了他們對關係深度而非廣度的偏好。重要的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你所維持的關係品質。

不發文

5.他們了解活在當下的重要性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人們很容易沉迷於在社群媒體上捕捉瞬間,而不是真正體驗它們。但那些將帳戶保密且發文頻率較低的人往往會更參與日常生活。他們不用鏡頭或濾鏡來看待生活,而是吸收每一個瞬間的美麗。他們了解創造回憶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社群媒體的快照。

生活不是為線上觀眾表演,而是珍惜每一刻並建立真正的聯繫。因此,他們並不急於記錄每一次日落或每頓飯,而是更願意沉浸在體驗中並真正享受它。這是否鼓勵你適時放下手機,活在當下?

6.他們習慣獨處

那些將社群媒體保密且不經常發文的人通常都習慣獨處,很享受獨處的時間,可以在孤獨中找到慰藉,發揮創造力與反思。
當他們必須使用社群媒體時,是為了與關心的人聯繫,而不是為了打發空閒時間或逃避獨處。這種對孤獨的舒適感轉化為與社群媒體的更健康的關係──不依賴於他人的不斷更新或流行話題。他們了解獨處並不意味著孤獨,這種理解也引導著他們在網路上的表現。

7.他們對自己的狀態充滿信心

那些將社交媒體資料保密並發布的人覺得沒有必要透過按讚、留言或分享來尋求他人的認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關心別人的想法,但他們不會讓外部意見決定他們的自我價值。他們的幸福和自尊來自內心,而不是來自網路上的看法。
他們不頻繁發文並不是生活無聊的表現,而是表明他們正忙於生活。他們不覺得有必要向任何人證明任何事。這種特質證明了他們的真實性和自信。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他們都樂於做自己。

8.他們重視真實性

重視社交媒體隱私的人相信無論網路趨勢或社會壓力如何,都要忠於自己和他人。他們不會為數位世界打造完美的角色,而是選擇做真實的自己。他們的貼文雖然很少,但卻是他們的真實生活,而不是精心策劃的精彩片段。
在許多人經常被鼓勵在網路上描繪理想化的自己時,他們的存在提醒我們真實的重要性。

不發文

我們如何使用社交媒體顯現出個人價值觀、偏好,那是一個人有意識的選擇。這並不是說在社群媒體上保持開放和活躍是錯誤的或膚淺的,那是選擇與周圍世界互動方式的多樣性。

當你感覺自己在數位世界中很迷惘,越來越孤獨,請了解你絕對可以在這個聯繫日益緊密的世界中忠於自己。無論我們是經常發文的人還是沉默的觀察者,真正重要的是我們以豐富生活、尊重自己的價值觀的心態,來使用這些社群平台。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心情沮喪就上網?研究指出,離開社群媒體可以讓抑鬱、孤獨、焦慮、恐懼感明顯減少

社群跟手機讓教養變得更難?看到別人家孩子「厲害」的照片,無形中讓家長懷疑自己的教養能力和選擇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7
  • Stranger
    神準! 臉書玩了十年,只有7張貼文!IG玩了八年,只有2張貼文!因為我很清楚,我是去看大千世界的各種資訊,而至於私人事物不需召告天下。
    07月26日15:21
  • divyns
    沒有吧 只是覺得用ig fb發文昭告天下的人 很像是智障
    07月27日04:43
  • 💫寂米🌟震驚的荔枝✨
    其實就是比較關注現實人生或扮裝(網路社群)人生的差異。 社交媒體的發文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隱形前提:你能看到的都是別人願意/想要讓你看到的。 🥸😎😎😎🥸
    07月27日01:24
  • lun
    我真的沒有、但我只是懶而已
    07月27日02:10
  • 得振
    不是幾乎不使用…而是從未使用臉書,IG,抖音那些有的沒的社群媒體,連帳號都沒辦過,就連看都不看,唯一有用的就只LINE ,看LINE新聞,如果不是因為台灣人都只用LINE 的話,我連LINE都不想用,一天碰手機的時間不到二十分鐘,出門常常忘記帶手機,沒手機也能活下去,我的手機四天才充一次電,完了,我可能反社會
    07月27日01:0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