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在美國上班,英語不好又如何?

換日線
更新於 2024年08月15日08:29 • 發布於 2024年08月02日14:43 • Yi 姐/自由工程師的冒險人生
在美國上班,英語不好又如何?

說起「印度人」,你會有什麼印象呢?

初到美國時,我聽到一些人對他們的評價是這樣的:「你知道嗎,他們都體味重、考試喜歡作弊、工作上愛發表意見但能力不一定強,還會包庇、偏心自己國家的人……」這些刻板印象,在台灣人的留學圈中流傳甚廣。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然而,後來我在設立於美國的印度公司工作,天天和印度同事朝夕相處後,自己卻沒有相同的感受。相反的,在適應美國文化上,他們教了我很多,也為我的人生帶來許多有趣的經歷。

赤腳職場:我與印度同事的日常

「這份任務就交給你了……」主管一邊說著,一邊把工作文件交接給我。然而我的注意力卻無法不集中在他西裝筆挺之下的那一雙赤腳上。這在美國一般職場上,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但在這家印度公司,卻是個再正常不過的習慣。同事告訴我,在印度時,他們無論室內或室外,都是赤腳走路,所以在辦公室內不穿鞋也是很合理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漸漸地,我也習慣了同事們在辦公室赤腳走路。有一次,同事邀請我參加派對,到了他家後,我們移動到庭院吃下午茶、聊天、陪小朋友玩耍。看著一大群人不穿鞋子踏進庭院,我終於也決定「入境隨俗」,脫下鞋光著腳踩踏進庭院……。然而,沒想到烈日下的柏油路竟是如此滾燙,我一邊燙得馬上跑回室內,一邊詫異現場其他人都若無其事地赤腳在庭院聊天。

徒手美食:跨文化的飲食體驗

和印度同事一起午餐時,發覺他們不管什麼食物,都習慣用手抓著吃。不管是日本料理、美式料理、泰國料理或印度料理,他們都能將主食像是米飯、麵包揉成一團,配著其他的食材吃。本來不愛吃印度料理的我,也因為同事對午餐的偏好,漸漸找出了符合自己口味的印度菜色。

一次,同事帶著他太太做的印度美食來公司,熱情地問我要不要吃,並徒手將美食分給我。當下我一邊想這樣是否著衛生,一邊覺得他人的熱情不可推託,心裡雖然感到有點害怕,但是還是接受了同事的好意。

講錯沒關係,溝通的本質在理解

在美國初入職場時,我自認英文口語表達能力不好。第一份工作在醫院,儘管經常被迫得硬著頭皮跟醫生、同事講話,但我一直都很害怕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很擔心自己講錯。到了這家印度公司後,我卻發現同事們非常積極地用「菜英文」溝通,還不時會彼此嘲笑對方的口音,似乎一點都無所謂的樣子。

於是漸漸地,我也放下對於口語表達的「完美主義」,更願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就算被笑也沒關係,笑完大家都還是照樣過生活,馬照跑、舞照跳,真的講錯了、別人聽不懂,只要多加溝通、多試幾種方法,最後還是能夠理解彼此的想法。

我們很不同,但也很相似

和印度同事熟悉之後,發現雖然有些習慣真的「大不同」,但其實我們彼此相似的地方更多:我們都同樣離開了故鄉,同樣想念自己習慣的家鄉味,一樣想盡辦法地在異地建立自己的家,也一樣會為了家庭和工作而有喜怒哀樂,一樣會有想偷懶和想積極的時候。

我的「印度文化經驗」,也似乎和過去聽到的不太相同。這更讓我開始思考,對於某個族群的印象,大多始於個人的經驗,這些經驗可能有好有壞,卻都只是這個族群的一小部分而已──就像我個人所遇到的印度同事們,是熱情友善,會赤腳在辦公室走路,會鼓勵我多表達、不要擔心講錯的朋友;但也許有些人所遇到的印度人,真的是考試會作弊、偏心自己人……。再加上印度是個如此遼闊的國度,在美國打拼的印度族群,更不等於所有印度人。

何況即使是同一族群,每個人的個性樣貌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如果在剛認識他人時,就帶著種種刻板印象甚至偏見,會不會反而因此失去很多機會,看到自己沒有體驗過的一面呢?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機會認識這群印度同事,讓我看到了不只在留學圈裡聽過的那些負面評價,而是讓我見到了他們熱情、友好的一面,他們成了我在美國生活和職場上的導師,也帶給我很多特別的體驗。

透過分享這個經驗,我想讓大家知道,其實不管是一個族群或一個人,都有千萬種的面向;但在這個社群媒體興盛的年代,我發現人們對於他人和族群的認識,卻反而變得越來越「扁平化」,甚至在各種對立的討論當中,我們經常看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極端分類。

如果能夠多給自己一些機會,多花點時間認識彼此,不要急著將他人「分類」,或許我們會發現,人們往往很不同、但也很相似。也許,我們也能跨越各種表面上的差異,建立起更深厚的友誼,拓展更寬闊的視野,迎接更多有趣的體驗和冒險。

【延伸閱讀】

●台灣人嫁給印度老公,「嫁妝」是門大學問
●「你可以說英文嗎?」──印度究竟說什麼語言?從孟買鴨不是鴨說起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